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学习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试论学习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9

试论学习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

[论文摘要]文章基于核心竞争力概念和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环境,设计了学习型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模型,继而提出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并进行了案例证实分析。同时,指出培育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服务终身职业教育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扎根行业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职业院校 核心竞争力 终身教育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思考的关键课题。提供职业教育,并为在职人员提供终身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根本办学使命。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塑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应该致力于职业教育能力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模型

C.K.Prahalad和G.Hamel在分析日本企业如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超过美国企业时,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如果将企业比做一棵大树,核心竞争力则是树的根基,发挥着提供养分和支撑全树的作用;由核心技术所制造的核心部件如同树干树枝;用来满足目标顾客需要的各种最终产品正是依赖核心部件所生产的,如同树叶、果实和花朵。

基于以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模型。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种独特的教育优势,能同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技术型人才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这种核心竞争力保证培养的人才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更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行业中有更多发展机会,并且这是一种其他院校很难模仿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这棵大树,树叶、果实和花朵就是被学校培养出的满足企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技术人才;树枝就是学校用来培养学生的软件和硬件,包括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和紧密合作的企业等,这些都是人才培养的直接条件和内涵所在;树干则是确保学校有效运营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能力和制度保障;根基就是使学校各项办学资源能被有效整合和运用的独特能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差异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差异性表现为行业背景和特色,体现的是依托于某一行业的资产专用性,资产专用性越强,差异性越高。这是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复制的独特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是学校与行业中龙头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互惠双赢而积累起来的联系,是经过漫长的过程而逐步建立和形成的独特能力。

第二,整合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能力显示,而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学校对不同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不同专业和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后,在综合竞争力基础上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核心能力。它体现了一种整合性,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效整合,有机结合。

第三,扩展性。从系统论的视角看,高职院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应该具有前瞻意识,准确预测系统内外部的变化,适时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和发展,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转换,并且能够不断向横向、纵向延伸,扩展到学校的科研、教学、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上,促使高校不断与时俱进,调整与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四,价值性。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应该为学校的办学使命服务,即培养出为企业所认可和重视的技能型人才,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优质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以满足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实现投资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期望。这种价值是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办学职能和办学目标来实现让渡,并且是经过学生和社会的检验予以认可的。

二、高职院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依托行业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必须依托行业,这是与普通高校相区别的关键。高职院校以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为背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各种办学资源,将行业中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融入学校事业的各个方面,形成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专业、课程建设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抓手。专业和课程是体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专业优势与课程特色是高职院校办学优势和特色的核心。高职院校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产业优势,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与发展成就,利用自身资源,着力培育自己的特色专业,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和优秀实训基地。

办学声誉是高职院校的无形资产。塑造声誉的过程,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力争使学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在为行业服务的过程中赢得良好的声誉,由此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提高,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3.“双师”队伍建设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双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学校培育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原动力。高职院校应以教学梯队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学历层次、优化企业背景为重点,完善学校吸引、遴选、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

首先要着力于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提高其职业教育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其次要着力于企业技术专家的引进,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逐步扩大外聘教师的比例,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再次要着力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师德制度,把师德作为任用、考核、奖惩与晋升的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学习型高职院校具有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战略以应对经济社会需求变化的品质,因此,善于学习是高职院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备素质。学校的学习不只限于教职工个体的学习,而是学校层面的学习。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既能保证教职工的个体学习有效转化为学校的学习,也可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的资源才有可能成为学校的核心能力,共享型信息能够带来高附加值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每一所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特点,所掌握的信息尤其是默会信息很难被其他院校所模仿。教职工知识信息专业化方向与程度的差异,以及信息与教职工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各高职院校最终集聚信息的差异性。同时,高职院校竞争性合作战略思想的形成,使学校与外部组织的竞争性合作显得必要且可能。尤其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结成各种松散程度不同的网络组织,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借助与联盟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相互传递技术,锻炼教师能力,共同完成项目。

5.价值观管理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必须善于将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校企合作优势等进行整合,使各类资源要素发生功能上的耦合、裂变,形成系统化的、强化的、异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而有效整合离不开和谐的文化氛围,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价值观管理,是学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在学校内部形成全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要素。开展学校价值观管理,首先,要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需要通过各层次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来提炼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将文化变革转变为人才培养态度、人才培养活动和人才培养任务的改变。再次,要让所有教师致力于持续学习、不断改进、定期检查价值观和使新成员融入这种文化。

6.服务、创新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动力。高职院校的发展受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会对某些专业的学生数量和知识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学校间的竞争会对生源质量和数量形成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社会需求,而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利用所拥有和控制的资源,抓住各种市场机会进行教育服务,并在服务中持续创新。服务终身教育和持续教育创新是高职院校维持和创造竞争优势的动力。作为培养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自身必须是技术领域创新的源头。唯有致力于优良的服务和持续的创新,才能创造和保持学校竞争优势。

三、结论 2.服务行业和终身教育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可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继续教育并不局限于学历教育领域,而更多的是接受行业新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借助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满足人的终身教育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3.校企合作是培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平台。现阶段,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校企合作模式努力使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但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又难以控制企业资源,在“双师”培养等方面成本过高且缺乏可行性。为此,国家也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法律制度、财政手段来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学校扎根行业,使学校不仅充当人才的培养者,还要充当人才的需求者、人才发展的推动者、人才创新的动态培养者等角色。高职院校只有扎根行业,与行业融为一体,才能保证提供行业所需的人才,这是培养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醒悟了
第一次玩电脑
回忆暑假的味道
我做过一件好事
传情的贺卡
小闹钟
秋来终于来了
我在练毛笔字
一件让我感动的小事
多彩的课余生活
假如风有颜色
我梦想做飞行员
我心目中的英雄
小蚂蚁搬家
快乐的一天
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的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医学院赴农九师医疗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总结
交通安全宣传工程先进个人事迹
2011年最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工厂打工的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消防中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大学生超市实习社会实践报告
农业普查大工程中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11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班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银行营业所营业所柜员先进个人材料
十佳青年的事迹材料范文
电力领域先进班组的事迹材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企业审计在危机预警中的应用分析(1)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特征(1)
投资体制变革与审计应对(1)
浅论桑恒昌诗歌的文本意义
中国佛教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
音乐智能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
文化的与诗学的(1)
大陆与香港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比较(1)
汉学的内涵和外延(1)
如何科学审视和运用企业营销审计(1)
论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1)
浅谈哈代的宿命论思想在《苔丝》中的表现(1)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1)
浅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1)
刻划人心灵的戏剧大师曹禺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一般形象评说
谈鲁侍萍的性格悖论
品味周朴园──《雷雨》主题再探讨
爱一个人好难──重新解读《雷雨》中的周朴园
《雷雨》人物解读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雷雨》的表里结构和爱恨情仇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沉默的鲁侍萍
周朴园何错之有──《雷雨》感悟
谈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
关于《雷雨》人物语言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