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与技能,农业职业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农业人才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与技能的使命,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农业特点,调整专业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举办短期培训,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论文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人才;培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2003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开始,七个中央一号文件贯穿一个主题: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瞄准一个目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现代化及其特征

农业现代化,简单来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本质内涵随着知识的积累升华、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丰富,,

结合当前我国“三农”政策和具体国情,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智能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农村社会城镇化、农业标准化、农业生产高科技化、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现代化、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八个方面。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具基础作用、最起决定作用、最有活力的因素。故劳动者智能化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其它几个方面能否实现。

劳动者智能化。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人,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现代化的农业是高度集约经营的农业,是广泛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用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形式管理的农业,要求科技含量高,产出率和综合效益高。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工具靠人去创造,先进的科学技术靠人去研究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靠人去总结,先进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靠人去应用。无论是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生产绩效的提高,都是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下得以实现的。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经济发达的关键因素不完全是物质资本,科学技术和人的智力开发同样重要。一些人多地少和资源紧缺的国家,如日本、荷兰、丹麦、以色列等国的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农村经济兴旺发达就是见证。中国除需要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外,一定要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教育,不仅要普及和加强正规化教育,更需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二、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现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劳动力资源成为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瓶径之一。农民是接受和运用农业新技术、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农业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农民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和管理才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农业现代化培养农业人才和提高农民素质为“三农”服务的重任,在改革和加强农业高等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在提高农业生产者素质和技能方面理应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和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社会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得到了有效利用和开发,促进了农村社会快速发展。

(1)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激活了长期被困在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2)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转变了农民观念。主要表现为:①受新文化的熏陶,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②部分务工青年积累了资金,掌握了技术,熟悉了市场,成为返乡后办企业搞开发的示范户或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家庭经营收入主要以粮食等实物为主,来自农业的现金收入极少。农村家庭生产生活资料消费、就医和子女人学等现金支出主要来自外出务工收人。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挣钱,使家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4)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有效流转。在部分地方,农村劳动力已相对不足,对湖南宁乡几个村的调查,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目前农业男性劳动力中,89%年龄在50岁以上,有35%的家庭没有经营土地,土地无偿或以很低的代价(每亩土地收50公斤稻谷)给别人进行种植。土地已具备流转条件。土地流转为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1)职业教育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改变就业结构。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为某一职业领域做准备的一种手段。职业教育和培训因其培训面广、针对性强、培养目标明确,可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获取参与流动的条件和机会,改变原来就业狭窄范围和较低的层次。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素质,可促进其有效进行转移。 "

(2)职业教育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输送人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良性转移。由于协调、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寻职增加了难度,职业教育使农村劳动力提高思想觉悟和相应的文化技能,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产业优化和转移也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机遇。职业教育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为产业调整输送所需人才,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可相应的产生更多的职业岗位。由此一来。就走上了一条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的良性发展道路: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H。

由上可知,职业教育是直接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的,它能够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使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农村振兴和发展的驱动力所在。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管理水平、知识视野和决策水平等等,决定着农村基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步伐。然而传统农业一向被认为是弱质产业或弱势产业,“轻农”理念以及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弱质产业”更加“弱质”。导致整个农业领域被人们、特别是科技人才视之为“危地”、不屑一顾的“落后”领域,造成农业领域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大量的农业专业人才流失。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大专院校培养了近200万毕业生,但由于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工作条件太差,农业技术人员地位低,目前只有100多万人留在农业系统,而在农业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的仅有40万人,约有一半跳出了“农门”转到行政或其他部门,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新农村的建设失去了主力,应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专门人才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使命,因此高职农业院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和促进课程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培养生产应用型、技术推广型和经营管理型等各类农业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应从农业专业教育自身考虑,及时准确把握农业发展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或改革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农业类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农业特点,密切结合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特别是应当重视高等农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鼓励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办学形式。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在创业之余的适当时机回校继续学习,使学习与创业穿插进行,也可以允许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校脱产学习或函授学习,这样能加快农业人才培养速度。

(三)提升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村劳动力只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掌握新的农业种养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意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自主创业,发展地方农村经济。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农业类高职院校要与政府各部门和企业联合,举办各种培训,为农村培养各种人才。目前各种培训主要是以政府部门委托高职院校进行培训。这种培训的针对性比较强。以湖南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培训:

1.带有扶贫性质的培训。主要面对农村专业户、农业新技术带头人、农民种养技术能手、农村党员技术骨干:

2.以新技推广为目的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专业养猪户、农业新技术带头人:由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主办的“湖南省草食动物高级品改培训班”,主要面向各基层防疫站、配种站工作人员、农村养殖大户。

3.以提高农村基层农技人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培训。面向县、乡及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技术骨干人和专家

4.以创业为目的的培训。主要是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外出打工返乡人员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以上的几种培训经费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承担。但目前情况下。政府财力有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面向农村的人才培训需要建立新的培训机制,开辟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渠道。农业高职院校面向农村的培训,应该要以新型的、见效快的实用技术为主,培训的效果要让农民增加收入,政府投入的效果要能产生示范效应,吸引农民自觉参加培训和愿意支付培训费用。培训地点除到学校培训外,高职院校还要与企业、县镇一级政府合作,在有条件的地方举办培训班,减轻农民负担,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

农业高职院校应努力贯彻为区域经济和行业服务的思想,根据区域农业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为农业现代化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各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农业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科技服务力度。

1.建立健全调动教师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农业技术服务队伍。

2.充分发挥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和地方政府联合,共建优质良种示范场或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

3.建立共享的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指导。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得到普及,为加在对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农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更多的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服务,

总之,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高职院校的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于农业现代化的、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强力推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名著故事梗概
父母的爱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7)
《开国大典》观后感(5)
《灯光》梗概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愤怒与惋惜(1)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0)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5)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13)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6)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9)
施工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应如何准备
马凳筋概念解读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
11G101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知识讲解
某厂区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常见问题20条
建筑施工常识大全
老施工员的工地经验分享
土建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技巧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钢筋知识盲点解读
建筑施工中的二十个“不准”
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处理实例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