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 示范性 发展 建设

论文摘要: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其科学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坚持高水平的发展定位,明确科学发展的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中的关系,从而实现学校又好又快、持续健康的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并切实在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管理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运用科学发展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具有真理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是战胜各种困难、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深刻领会其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从而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以供专家学者参考。

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趋势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4]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断,提纲挈领,切中实质,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第一,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论、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里的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而是科学发展。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是以人为本的性质和含义是以民为本、执政为民;二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特别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往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相统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5]

三、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即为“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发展主体针对教育发展作出的价值整合与主体选择。不同教育发展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主体诉求,其发展观有显著差异。”[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建设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示范和战略突破口,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前提是理念创新,是思想的解放,对此要解放被束缚的思想观念和破除传统的办学理念,树立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当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充分把握政策机遇,强力推动改革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帅全局,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方向,明晰办学理念,完善发展规划,统筹发展方法,才能保证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迷失方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推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指导

(一)坚持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准确、合理、科学的定位,对高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建设方略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尤其是领导班子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学校建设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还有利于激励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奋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校长曾说过:“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7]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近年来的建设发展,已经站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高平台上,在办学规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上已经走在前列。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必须坚持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要比一般的高职院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能力要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具体来讲,发展定位要做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与国内最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地位相适应,办学条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软硬条件协调一致,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应用性人才的需求,保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且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还应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院校,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二)明确科学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任务和办学思路的认识,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明确科学发展思路。一是以质量求生存。在办学规模适当的前提下,坚持高标准的培养目标,注重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以特色强基础。坚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打造高水平特色专业,开发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品质精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三是以人才促发展。认真完善和实施人才工程,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人才在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以管理上水平。一流的学校应该有一流的管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做规范管理的模范,进一步加强从招生、培养、指导学生就业、工程实践等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运行机制。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把提高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落脚点,努力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社会、家长、学生和教职工认同和满意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一是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切实解决教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职务、职称晋升的机制,解决其发展的问题;进一步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增强各级团队凝聚力,为教职工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在分配制度上,构建公正、公平和按劳分配的原则,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精神。二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强化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学院毕业生就业体系,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三是牢固树立安全稳定的责任意识,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始终把师生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四是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全院师生员工心情舒畅、奋发有为、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四)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按照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力争全方位、多形式地参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大中型企业建立更加广泛的产学研联盟,在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此,要解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师生民生的关系,在筹划学校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师生的民生问题;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在重大措施出台时和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稳定;正确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模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稳步扩大办学规模,达到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的统一;正确处理好提高综合实力和突出办学特色的关系,在逐步扩大综合办学实力的同时,保持学校的办学特色;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在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时,要兼顾软硬件的建设;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各类群体之间利益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2]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李逸凡.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1

7).

[5]李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做强高职院校[J].职教论坛,2009

(20).

[6]朱伟才.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

(20).

[7]张昌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1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多彩的课余生活
秋来终于来了
一件让我感动的小事
我在练毛笔字
小蚂蚁搬家
我醒悟了
我梦想做飞行员
小闹钟
回忆暑假的味道
传情的贺卡
快乐的一天
第一次玩电脑
假如风有颜色
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做过一件好事
乡镇工会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分析
推选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
2011年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事迹
大学生村干部典型事迹报告
工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小分队社会实践心得
2011年“三下乡”活动个人总结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事迹材料
高金英老师的事迹材料报告
三下乡总结:爱,让梦飞起来
社会活动三下乡之心得体会
大学生支教总结
社会实践义修个人心得体会
大陆与香港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比较(1)
汉学的内涵和外延(1)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佛教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
浅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1)
音乐智能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
投资体制变革与审计应对(1)
论审计目的与组织目标(1)
如何科学审视和运用企业营销审计(1)
浅谈哈代的宿命论思想在《苔丝》中的表现(1)
浅论桑恒昌诗歌的文本意义
企业审计在危机预警中的应用分析(1)
文化的与诗学的(1)
对汉学论著规范的探讨(1)
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特征(1)
谈鲁侍萍的性格悖论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刻划人心灵的戏剧大师曹禺
繁漪形象的悲剧美
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雷雨》人物解读
谈谈《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
《雷雨》的表里结构和爱恨情仇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周朴园在《雷雨》中的一般形象评说
关于《雷雨》人物语言
沉默的鲁侍萍
爱一个人好难──重新解读《雷雨》中的周朴园
品味周朴园──《雷雨》主题再探讨
周朴园何错之有──《雷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