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

论文摘要: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三十年来,在摸索中自立,在摸索中发展。地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适应地域经济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江西新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令全国瞩目,被称为“新余现象”。“厂校结合,产学并举”是新余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经验。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力促校企零距离对接。“就业”是目标,“教育”是核心,既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经济(或企业)又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科学发展

为控制高考录取率低下的局面,从1980年开始实行“预选制”,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同时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1980年,报名人333万,录取28万人,录取率约8.4%。

因此,1980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原国家劳动局的《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应当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在城乡要提倡各行各业广泛办职业(技术)学校”。 号称“半壁江山”的职业高中呱呱落地,在摸索中自立,在摸索中发展。用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开办专业基本以培养个人就业为目的,所以普遍开设的专业主要是:美容、烹饪、会计、服装制作、电脑操作、摩托修理、汽车修理——等等。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面临两大阻碍: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根深蒂固,都渴望子女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二,社会普遍对职业技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至今,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人们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逐渐深刻而正确;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摸索中不断修正,逐渐走上适应地域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余是江西省最小最年轻的设区市,1983年建市,辖一县(分宜)一区(渝水),人口113万,面积3178平方公里。但是,新余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小城市成功地办出了大职教,形成了既有大专、中专教育,又有学历、非学历教育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3个,其中民办高职3所,公办高职1所,民办专修学院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示范职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总数9.34万人,生源来自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教职工6000余人,固定资产10.6亿元。新余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市”,新余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令全国瞩目,被称为“新余现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地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适应地域经济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领域的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科技可以引进,少数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可以引进,而千百万劳动技术大军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培养和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工业化程度提高及新兴产业出现,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要求提高,高智能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动力应运而生,大力培养能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人才成了当务之急。新余市53所职业教育机构(其中有高职院校2所、专修学院4所、中职学校34所、培训机构13个)主动适应地域经济发展,坚持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确保学生所学专业“适销对路”。光伏、新材料、风力发电、物流、动漫、智能一体化等一系列新型专业都是近几年开设出来的。全市职业学校目前共开设模具设计与制作、数控加工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热门专业”100多个,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职业教育超市”。其中如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的光伏专业、计算机技术,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的电工电子、数学建模专业,赣西科技职业学院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职教中心的机械加工专业等都已成为新余品牌特色专业。 " 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方面是主动适应地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适应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才是远远高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科学发展观。

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国民义务教育,不同于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不能把立足点仅仅局限在“教育”之上。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而言,“就业”是目标,“教育”是核心,既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经济(或企业)又主动地灵活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根本。

小小的新余市,城市居民不足50万,而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在校学生竟然达到10万。“上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的共识在广大农村逐步形成,天南海北的农村学子奔赴新余求学,因为他们都知道:“在新余学职业技术,毕业就是就业”。

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做到:学生一入学即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毕业后学校负责全部推荐就业。据统计,毕业生一次性推介就业率已达98%以上。各职业院校都与地方企业甚至沿海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协议与订单就业的校企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订单招收学生。2009底统计数字显示,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就业的学生达20多万人,其中在外地就业者占绝大多数。这一点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已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每个人的发展空间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青年学生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和选择已日趋现实日趋理智,渴望通过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一定的能力,然后在当地或境外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必然趋势。

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地域经济发展,培育的人才又不局限于本地就业,而是服务于更加广泛沿海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因此,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迅速做大做强,以致成为新余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新余市的历任领导都会说“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以2007年为例,新余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当年职业教育对全市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4.8%。 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建设光伏、新材料、冶金、机械加工、汽车制造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服装工艺、现代物流、机电一体化等20个骨干特色专业,使新余职业院校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新余的职业技术教育又作了两件大事。为返乡务工人员、下岗转岗职工、进城农民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2万多人实现再就业。为“三农”服务,开辟涉农职业技术教育,为使传统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取得了初步成功。

尽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早就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但是,“如何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却是一个宏伟和艰难的命题。新余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其丰硕的成功和伟大的实践充分证明:适应地域经济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相逢对接,为为江西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了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等八大新型产业基地,江西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古人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认真学习全面推广新余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适应江西腾飞的地域经济,江西全省各地的职业技术教育就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突飞猛进,“新余现象”就一定能发展成为“江西现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人类会自己毁灭地球
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弊几何
作业完不成惩罚?
中学生留学利大还是弊大
作业写不完惩罚有没有好处
作业完不成就真该惩罚吗?
武侠小说不宜读
合理运用惩罚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天上的星星
出国留学要自强
对当代网络技术的理解
计算机软件论文
电子商务东山再起 网络重写六大行业规则(1)
中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实践问题探究
应用层网络中多约束的组播路由算法研究
网络经济:告别烧钱时代(1)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Windows CE.net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中文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中索引项技术及分词系统的实现
小型网络监控系统的实现ASP
多媒体技术在新装备教学中的应用(1)
基于ASP.NET的Web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安全策略实践
使用indy的IdTcpServer,IdTcpclient传输文件
《自然之道》重点问题探究
《自然之道》重点字词梳理
《将心比心》随堂练习 基础篇
《自然之道》美文欣赏 感动是一种养分
《自然之道》考点练兵 积累篇
《自然之道》随堂练习 巩固篇
《自然之道》相关资料
《自然之道》整体阅读感知
《自然之道》考点练兵 阅读篇
《自然之道》随堂练习 提高篇
《自然之道》趣闻趣事
《自然之道》重点字词意思
《自然之道》重难点分析
《自然之道》老师语录
《将心比心》趣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