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4

关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

论文摘要:讨论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及功能,分析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提出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并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高校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转。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加剧和改革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些因食物中毒、火灾、传染病、暴力、自杀事件等各种原因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对部分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对高校和广大高校管理者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尽快建立完善并切实可行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高校安全、有序、高效运转,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蓬勃发展,已成为各高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内涵

所谓突发事件,按照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定义,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瘟疫、社会恐怖活动、动乱、人为破坏、重大事故等各种各样的灾难,从而产生突发事件。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在高校内部忽然发生,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大学生起主导作用,对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一般有:或因学生行为过激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或因学生违反学校宿舍禁用明火的管理规定酿成火灾;或因学生不堪学习、失恋的压力而自杀;或因国际、国内的大事诱发、学校管理失误引起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等原因造成的聚众、游行、示威事件等。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及功能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内涵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主要指高校的各个管理主体为了防范、化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恢复校园秩序,保障高校师生员工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所采取的各类控制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个控制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功能

协调功能面临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时,各方利益群体通常会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各种相关的利益矛盾也随之凸现,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配置协调的功能,有效地整合、缓和利益矛盾,使利益各方的关系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规范功能高校学生应急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避免管理过程中的混乱局面,使应急管理呈现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事后管理的全貌。同时,由于各项应急机制的建立,使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保持连续与衔接,并逐步规范化、有序化。

稳定功能高校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进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积极备战,沉着应战,主动出击,化解突发事件,可以提高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校园安全网络,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及时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能有效地减缓校园突发事件向社会的波及,从而保证社会稳定。

发展功能高校建立健全应对各类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突发事件,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人身和财产造成的侵害,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聚集更多高水平人才,扩大学校规模,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发展观。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演进性、复杂性和裂变性等特点。应急管理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当前,我国高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应急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目前,我国高校危机意识淡薄,学校缺乏对广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安全教育、防范意识教育,使广大学生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容易出现群体性恐慌,降低人们在认知和行动上的应对能力。同时,许多高校在管理理念上滞后于时代发展,把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看成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的职责,尚未完全树立“大校园应急管理”意识,尚未认识到高校应急管理是一个学校内外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互动网络,需要借助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

应急管理缺乏制度保障高校应急管理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制度建设来保障。一些高校将应急管理等同于应急处理,忽略了预防和预警机制的制度建设;由于缺乏整体的制度设计,当危机发生时,一些学校往往采取临时性的缺乏依据的“非常”手段,处理效果不理想且易于造成遗留问题。

应急管理缺乏常设性的校园突发事件管理综合协调机构没有固定的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从学生到辅导员到院(系) 到学校安全保卫部门的信息联网不畅,不能迅速获取突发事件警讯,提高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相互合作整体能力。

心理干预缺失,不能为应急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突发性事件除了给事件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外,往往给当事人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进而造成当事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以及对生命价值看法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缺失,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构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

如何构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一)构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测预警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大量事实表明,突发事件并非全是无端而起的横祸,很多事故发生前都有某种预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首先,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危机管理的真谛在于预案在先。加强突发事件的战略规划、编制各类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预防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高校要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由不同部门编制不同的应急预案,提交最高决策机构研究确定。全校在部门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整体应急预案并明文发布,组织学生进行演练,从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决策机构、指挥中心、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安全措施、后勤保障、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刻启动相应预案,垂直领导,指挥到位,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令行禁止,形成合力,把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其次,要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工作。高校要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灵敏高效、从院系深入到专业和班级的情报信息监测网络,设立监测哨点,随时监测网络上的各个环节,搜集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时妥善地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建立起由学生个体、社团组织、教师等组成的信息分析、整理、辨别、反馈及传递机制,使各方面情况及信息能够完整、快速地传递到学校决策层。此外,还可通过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学工部干事及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社团成员、寝室长等基层信息员收集有关信息,确保心理危机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

再次,要建立灵敏的应急反应系统。当捕捉到可能引发高校危机事件的前兆时,高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该在进行危机识别的基础上及时启动危机预警,并迅速组织各应急管理小组商讨预警方式,尽可能阻止事态的恶化,使危机事态置于危机管理的控制之中。在对危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和谐为本”的原则,高校应急管理者应着力危机预警工作的实施。危机预警系统指高校为了能尽早地发现危机而建立的一套能够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监测与报告系统,通过判断系统发出的信号与危机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危机管理机构和危机管理者迅速转入危机事件管理状态,采取及时的行动。

<>

(二)构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理机制

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要完全预防危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处理机制,这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应急管理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决策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应急沟通机制、应急宣传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决策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由潜态转入实态运行,关键在于决策,凭什么做决策,如何做决策,采取什么样的决策,是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预警监测实体根据对事态的评估,认为系统有必要由潜态转为实态,应立即上报决策层。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立足“抓早、抓小,以快制快”,按照“有效控制,就地解决”的原则建立的由党委领导、行政指挥、校院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组织保障体系。学校根据应急预案,设立信息通报、教学协调、宣传教育、卫生控制、后勤保障、医疗救治、综合治理和检查监督等职能小组,按照工作预案,明确责任制,确定各个工作层面及环节的职责,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当接到学生突发事件报告时,要做好记录,要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原因、伤亡损失情况等内容。职能部门根据事件性质上报学校领导的同时,应立即组织力量对事件涉及本机构工作范围的情况予以了解查实,并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指挥机构的建议,报告机构负责人。机构负责人根据本机构工作任务及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做出是否启动的决定。启动决定做出后,即按预案程序予以实施。

建立健全应急沟通机制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与社会媒体及学生家长沟通。一方面按照正常程序把学校发生的危机实情发送到社会有关媒体做出公开正面报道,避免不正确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将危机处置的情况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告知他们的子女现在的处境,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建立健全应急宣传机制学生突发事件往往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迅速在校园蔓延,甚至引起恐慌,任其发展将会影响校园稳定。因此,当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可靠的信息,告知全校师生员工,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真相如何,告知大家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大家不要慌乱,不要轻信谣言,服从学校的统一指挥,同舟共济,战胜困难。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学生的知情权,而且可以及时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舆论,封杀谣言。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应急保障,是战胜各种困难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因此,学校应把应急资金统一列入学校财政预算,后勤部门、校医院等相关单位应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以应对各种情况的发生。各学院、二级单位应按照学校的要求组建突发事件应急队伍,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处置工作。学校应急队伍主要由专职管理人员、保卫人员、医护人员和大学生组成。

(三)构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恢复机制

危机过后,要及时做好恢复重建工作,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客观评估,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及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漏洞,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今后的管理工作。

第一,风波过后,学校决策机构应立即组织所属机构和部门对危机进行评估,找出产生危机的诱因及平日管理工作中的疏漏。

第二,及时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要组织有关专家彻查事故隐患,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和衍生的灾害。

第三,大力普及应急防护知识,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编制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安排相应的时间组织师生学习演练。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及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真正做到人人皆知。

第四,做好心理干预工作。突发事件往往会带来人员的非正常死亡或财产的巨大损失,对于其他师生而言,往往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因此,危机过后,我们要采取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抚平他们的心理创伤,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支持与慰藉,从而勇敢地渡过难关,尽快恢复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也许不能完全避免,但重视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处理,却可以大大降低发生突发事件的几率。因此,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并切实可行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图画
听课
我最爱吃的水果
睡莲
电脑真好玩
左轮手枪
第一次做饭
月饼
游云冈石窟
照生日纪念相
秋天到了
假如
飞机模型
去涠洲游记
2012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社会实践个人心得800字
关于创优争先的社会实践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移动公司营业员事迹材料
中学优秀老师先进事迹材料
2010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传染病医院综合治理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得
五一劳动奖章事迹材料
2011年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
2011年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县政府办公室文秘工作总结
三下乡心得体会范文样本
诉讼和解制度与审计诚信危机(1)
论现代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1)
“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①(1)
语素“儿”的性质之我见(1)
审计关系的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1)
译者的能动性研究(1)
以上帝的名义—从《红字》看霍桑的宗教观(1)
论实质性测试中的发现性审计程序(1)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思潮(1)
绩效审计体系构建(1)
我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1)
浅谈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1)
经学与汉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1)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环境审计的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词义辨析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问题探究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教学实录
《雷雨》字词解释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杂谈
《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实录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