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职业取向

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职业取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3

试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职业取向

"

[论文摘要]在农村基础教育(或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农村教育应有别于城市的教育,不能以普及高中教育为主要任务,而应该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取向。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支持,而且可以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论文关键词]农村 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 二元结构

农村职业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数量不断扩大,而且转移途径和方式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具体有:第一,技校、中专和高等院校在农村招生,毕业以后在城市就业。许多农民和农村学生把此戏称为“跳农门”,认为这是改变本人农村和农民身份,乃至人生命运的重要方式。第二,参军当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考不上大中院校的农村学生,有一部分应征入伍,参军当兵。按照我国现存的户籍管理制度,军人属于非农业户口。他们复员退伍后,想办法进入城市就业工作。第三,在城市买户口、买房子,实现农村户籍身份向城市户籍身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城市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向农村人口出卖城市户口,农民东借西凑,给自己和孩子买个城市户口,试图改变人生的命运。有些城市规定:凡是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有固定住所或职业的农村人口,可以解决一个或几个城市户口。所以,在城市买户口、买房子也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一个途径。第四,进城打工,即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壮观、也最为悲哀的一种社会群体。土地承包到户以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显出来,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劳动收入比较效应的驱使之下,为了生存和增加收入,大规模地进城务工经商,生活在城市。但由于我国现在的户籍制度、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把他们排除在城市之外,他们没有城市户口,没有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成为城市中的二等公民,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

二、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和关键环节

首先,从收入的角度看,受教育文化程度不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工作后取得的工资收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6)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2005年,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而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一技之长或劳动技能较差的月收入水平只有500~600元;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月收入水平可达到800~1000元。文化水平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效应。 "

其次,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看,文化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在城乡与地区之间转移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也比较少。许多地方政府在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设限的同时,为了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又对外来优秀人才或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采用种种优惠和鼓励政策,如户籍接收、住房优惠、安家费补助等,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成为所在城市真正的市民。

第三,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续效应来看,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后,可以在农村形成巨大的转移效应。所谓劳动力转移效应或转移的后续效应,是指农村每向城市转移一个劳动力,对其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家乡所产生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能带出一户人;培养十个大学生,就能带富一村人。转移的后续效应十分明显。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以后,由于工作环境不稳定、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他们只能像候鸟一样过着漂泊不定的艰苦生活,最终还要回到原来的出生地——农村,结婚生子,繁衍后代。其转移的后续效应明显要差于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劳动力。

三、农村教育的职业取向

但是,在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下,如何确定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这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地讲,农村九年义务制教育之后,是以普及高中教育为目标呢,还是以发展职业教育为导向呢?

笔者认为,九年义务制教育之后,农村教育必须以职业教育为目标导向,原因如下: 其次,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职业教育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市场对生产性人员的需求旺盛,而对非生产性人员的需求疲软。始于2003年的沿海地区缺工现象已经从个别事件上升为一种经济现象,据粗略的保守估计,广东省劳动力短缺数量超过100万人,而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有一定技能的生产工人都严重短缺,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可以高于简单劳动者十倍甚至几十倍,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另一面却是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进城务工人员、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城镇下岗职工找工作相当困难。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工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劳动力市场的这些变化,都为农村乃至城市教育昭示着职业化发展的方向。

最后,职业教育是基础教育向工作过渡的重要途径,它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和生存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技能为支撑。从教育最原始的动机来看,绝大部分人接受教育首先是为了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有一份职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7年确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从0级学前教育到5级本科、高职和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占据了半壁江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弟弟玩飞机轮斗士
口哨与小狗
美丽的潮州
难忘的拔牙
音乐之家
我有新电脑了
跳绳比赛真有趣
文具是我的好朋友
我想要的生日庆祝会
有趣的贴鼻子的游戏
跆拳道段位考试
夏天的星空
小鸟给人类的一封信
今天是教师节
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推选优秀团员的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支教总结
社会活动三下乡之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义修个人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干部典型事迹报告
高金英老师的事迹材料报告
2011年“三下乡”活动个人总结
2011年个人社会实践心得
工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材料
三下乡总结:爱,让梦飞起来
小分队社会实践心得
乡镇工会的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分析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事迹材料
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事迹
浅谈审计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1)
我国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
浅论顾城诗歌中的苍凉和悲哀情调(1)
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1)
论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主体的选择(1)
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研究(1)
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1)
审计职业判断在报表审计中的应用体现(1)
内部审计如何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1)
如何重塑CPA审计信誉(1)
浅谈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1)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与风险防范(1)
审计合谋的成因及治理防范(1)
运用系统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1)
《雷雨》学习目标
《雷雨》人物形象
《雷雨》学习提示
《雷雨》导读
《雷雨》艺术特色
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试析《雷雨》的主题
《雷雨》文题全解
《雷雨》“窗”意象的文化解读
《雷雨》艺术特点
《雷雨》中心意思
《雷雨》语法修辞
《雷雨》结构分析
《雷雨》写作背景
《雷雨》中生存的悲剧
《雷雨》重点难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