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构建新型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思考

关于构建新型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构建新型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思考

"

[论文摘要]各国教育理念反映了该国对教育价值的基本取向,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着明显的指导作用。为跟上知识经济、城镇化、工业化等发展的步伐,推动社会经济与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中职教育理念,以科学指导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及其实践。

[论文关键词]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 终身教育 人本主义 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效益已经严重地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此,有必要反思旧有的中职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中职教育理念,以指导我国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办学模式,以提高中职办学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而适应国民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深化终身教育价值取向及实践。

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及作用

理念(英idea;德Idee;希腊idea)是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用语,该词含义极为广泛,柏拉图最早提出理念论,认为在所感事物之前有同名的理念,个别事物是“分有”理念而产生。韩延明认为: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教育理念反映出人们对办学机构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深层次思考,体现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追求。在不同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有差异,导致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精英主义教育理念、科学主义教育理念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上层建筑,是观念性的、意识的存在物,它来源于教育实践,同时又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念决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办学模式、办学定位、办学效益及其结果。当现行教育实践及其效果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违背教育规律时,人们必须以新的视野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及其实践,从而思辨或归纳出新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或引领教育活动的重组或创新,建构新型的教育体系。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发挥着观念性的指导作用,是教育理论突破与更新的基础,是教育实践改革与进步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教育目标的界定必定是片面的,教育实践的效益必然是短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将是被动的。对某种类型的学校而言,教育理念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这首先表现在教育理念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办学行动的指南。先进的教育理念折射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办学的需求,当教育理念具体化为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学校组织体系的构建、设计运行程序时,将最终转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具体行为。也就是说,针对具体的某一学校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办学与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全校师生的观念性指导,它将起到统一和指引全校师生员工精神生成,将起到调动全校师生关心学校发展、参与学校管理、投身学校建设、实现奋斗目标、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等的软管理作用。

二、世界各主要工业大国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总趋势

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策略是School-to-Work(简称STW)。STW的基本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确保他们获得满足富有挑战性的国家学术标准和企业认可的技能标准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他们的中学后教育、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降低青年的失业率,进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确保美国的霸主地位;促进所有青年,包括低成就青年、辍学生、残疾青年继续或回归学校,并努力去取得学业成功。

澳大利亚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资格框架体系(通称为AQF),将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机构采用一体化的国家资格体系。AQF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它允许人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获得证书的起点。能否获得AQF职业证书,不仅要看是否具有AQF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看在真实工作情景下使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意大利在20世纪初的技术学校75%的毕业生都能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意大利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具有平等的升入高等教育的权利;整个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转换机制非常灵活——不仅各体系内部的不同专业之间可转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体系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这种体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大大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克服了职业教育就是终极的单一教育。

在终身教育理念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各主要工业大国不仅建构了科学的职业教育及其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体系,也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打下了终身教育、学习的基础,同时也为职教生获得与普教生一样可以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相同待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建构与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各主要工业大国不仅获得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还大大缓解了就业及其质量的压力,大大推动了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所有教育改革的理论、理念与实践提供了有效借鉴。

三、我国中职教育理念亟待重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4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各省市根据这一定位,对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表述又各有不同:如“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从事某种工作的高层次技型应用型人才”;等等。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有不同。如把农学专业表述为:“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基层第一线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的中等技术(管理)人才。”

<> 从《职业教育法》、教育部以及各省各校对中职教育的定位来看,这种旧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践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

(一)就业教育不利于人的全面持续发展

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人力资源需求的不断攀升,国家对中等职教育的扶持力度得到不断加强,不少教育行政管理者把中职教育定位为“就业教育”“吃饭教育”“职前教育”“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教育”;在这一中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教学实训完全演化成了短、平、快的现有岗位技能需求培训,只考虑受教育者当下能有一个吃饭的岗位,中职教育几乎等同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的岗前培训——培训时间短、内容单

一、方式陈旧。对办学者而言,办学效益节节攀升了,就业率也有了保证……一旦深入追问这种虚妄的教育业绩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中职教育本身的业绩,而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职教育断档所造成的蓝领短缺的结果。对受教育者而言,接受教育之后仅能从事当下某一岗位工作,一旦岗位需求稍有变动或技术设备有所更新,这一代中职毕业生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把中职教育定位于就业教育的理念是完全忽视受教育者全面、持续发展的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办学实践仅仅是一种“应时教育”——学校与毕业生仅当下有效益,却缺乏长远发展动力与潜力。因此,包括中职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一旦把教育仅仅定位为就业教育,而忽视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办学实践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且受教育者也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前与未来,谁还能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人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接受教育,而且要为工作变换做好准备,而接受教育。

(二)终极教育模式有悖于终身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每年仅有不到10%的中职毕业生可以通过选拔考试进入高职学校,实际每年仅有不到5%的优秀中职毕业可进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因此,这种中职办学模式还是终极教育模式,这不仅与全球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不相符,而且在深层次上生成了了中职教育仅仅是普通高中教育的补充、中职教育就是“末流教育”、选择中职教育是万不得已的选择、选择了中职教育就选择了终止教育等等一系列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因此,目前的中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教育者的终身教育需求,限制了人的发展需求,限制了教育市场的发展,限制了科技社会的发展。

(三)专业教学与科技、社会及就业的发展不相协调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学模式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化教育模式——学校按专业招生,学生按专业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现有或旧有的教材上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学生毕业后仅能从事本专业的基础工作。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仅仅满足于获取知识、占有信息、掌握技能;学生成为他人观点和技能的识记者或再认者……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同没有生命力的物质产品,个性丧失,缺乏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众所周知:教材一旦出版就已经过时了,科技是日新月异地不断飞速发展;科技的跨学科性、跨专业性日益紧密,进而对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需求也是综合的、全面的。作为接受中职专业教育的普通劳动者,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早已成为历史,因此,在当前与未来的中职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不仅很难适应岗位发展、更替的要求,更会阻碍科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科技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人的未来也是随时代不断进步的,岗位能力、素质需求也是不断更新的,因此实施专业教育,尤其是专业知识老化了的专业教育是与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背道而驰的。现象学泰斗——马克斯·舍勒早在上世纪初就有一个定论:“教育不是‘为了某物的训练’;‘为了’职业、专业、任何能力的训练,绝没有为了这种训练的教育;恰恰相反……教育必须体现人类自身价值。”也就是说,真正的中职教育理念应该体现人的自身价值、人和社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必须为人的自身价值、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下的就业而组织教学。

综上所述,我国的“终极教育”“就业教育”的中职教育理念及其办学实践已经跟不上世界职业教育的大趋势,我国的中职教育理念不太切合终身教育理念,不太切合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我国的中职教育理念及其办学实践已经到了必须改革与重构不可的地步了。

四、我国中职教育理念的重构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必须培养一支懂生产、能使用现代化生产工具、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能进行自我终身学习的技术人员队伍。若要培养这样一支队伍,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此,只有重构科学的职教理念,才能引领职教改革和实践。科学的中职教育理念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其一,中职教育必须切合和践行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7年发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就界定:中等职业技术应该是处于教育体系的第三和第四层次,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职教育绝不是终极教育,绝不是“就业教育”“吃饭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必须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必须体现和落实生本教育观。不论是什么教育,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支持的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肯定人的生命的前提下,提倡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代全球职业教育所弘扬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持续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只有推动人的发展才有可能获得教育自身的发展。对此,重构我国中职教育理念的逻辑起点必须以现代和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与挑战为参照系,其着眼点是为中职生的全面可持续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目标是消除中职教育就是终极教育的理念。

其二,中职教育是终身发展教育。所谓终身发展教育,既有学校自身的终身发展;更有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终身发展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范畴,也是当代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教育如何与社会大系统相适应,紧扣世界职业教育大趋势,并推动全社会经济与职业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中职教育受教育者——人的如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与当前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相一致的基本理念。重构我国中职教育的新理念,就是要确立新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一方面为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中职毕业生不仅能适应当下不同岗位的要求,更能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和中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的理念、理论基础,并为中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其三,中职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与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从本质上把中职教育界定为是普通高中教育的补充。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不仅能够就业、能够生存、能够服务社会,更能够推动受教育者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中职教育的国家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缺少了相应的人力资源作保障;把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人为地相割裂成独立体系的“终极教育”,不仅不能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中职教育自身也将步入死胡同;更为甚者将会成为经济社会和人发展的阻力。只有人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生的发展需求决定了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适应、引领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中职教育自身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因此,中职教育必须紧扣经济社会、人以及世界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当下就业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又要充分融合学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需要来建构中职教育的新理念——中职教育应打破身份界限;不仅要给受教育者某种就业技能,更要给他们足够的基础能力(普通文化的和专业的);中职生不仅要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想品德;不仅能就业,而且要高质量地就业,更要养育自我终身教育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落后,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滞后,在经济发展到已经不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的时代,尤其如此。因此,当前的中职教育理念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包括中职生)的发展,更是制约了中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此,重构科学的中职教育理念,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必须考虑人(尤其是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必须考虑中职教育自身的发展是否符合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闪光的蝴蝶结
游泳
运动会
爸爸教我学英语
可爱的小蝌蚪
我有新帽子了
小实验
看星星
大雨中的快乐
去菜市场买菜
看喷泉
去游泳
老鹰捉小鸡
老鼠看病
抢电视
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个人主要事迹
中国移动优秀员工事迹
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材料
优秀团干事迹材料
暑期大学生酒店打工实践报告
派出所所长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物流中心实践报告
大学生洗衣中心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报社实践报告
网通公司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测量实践报告
读书辅导员先进事迹材料
大学生教师实践报告
文明学生事迹材料
大学生电工技术实践报告
浅议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审计(1)
东方电子财务报表审计失败的认定分析(1)
国有企业年报期初余额审计分析(1)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1)
网络审计初探(1)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1)
对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及其披露的思考(1)
回归财务数据:也谈风险导向审计(1)
OA系统的应用促进政府价值流优化(1)
无形资产审计判断之探讨(1)
如何收集和保全审计证据(1)
小规模企业审计指南及其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
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审计结果公告的构想(1)
公司法中与独立审计有关的一些问题的思考(1)
账外设账的查证方法(1)
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细读体悟 演读见悟--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小松鼠找花生》案例及评析
自主·探究·实际——《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想
《北京》习题精选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搭石》课文简说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建议之一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平平搭积木》教学片断
教师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
《搭石》教材细读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九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