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2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语文应用能力 学生

[论文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主要从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角度来探讨解决困境的出路。

2008年,中国教育报以《汉语能力——21世纪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为题报道了大学生的汉语能力。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由于自身职业教育的倾向性,语文的边缘化,不少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太明显,致使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显得更为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这与大学语文因袭中学语文的理论困扰、自身的定位和定性模糊、脱离学生和社会的现实需要有一定关系,而解脱困境的出路在于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

高职学生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强调的是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仅仅凭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然而语文这门工具,它可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竞争能力,争取更多的机遇。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具体表现为: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和能写善文。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我国众多大学生不论愿意与否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尽管许多高职毕业生能熟练掌握一门甚至多门技术,却连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学习总结都写得支离破碎,更别说其他的写作能力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三差两多”的现象。“三差”只成绩差、自主能力差及行为习惯差;“两多”只自身问题多,家庭问题多。因此,在语文应用能力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行文无逻辑,错别字连篇;更有甚者连请假条都写不清楚,有人把这现象概括为“字不成体,文不成句,语无伦次”和“上课只讲俏皮话,文章只到网上找,毕业难填求职表。”以上这些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状况如得不到解决,则会严重影响高职生的成材。

二、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应用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套技能。”作为母语教育的大学语文,它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要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通用语文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语文能力。实践证明,语文能力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获得的,而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当前“以人的职业准备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观,决定大学语文突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读的能力。本课题组在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调查中,也得出结果,作为一个高职毕业生语文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说(占87.1%)、写(占44.3%)、听(占34.3%)、读(占14.3%)。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说、写、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1.口头表达能力

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大程度地依赖口语交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经过本课题组对湖南五地区的高职院校600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67.8%的学生认为自己语言交际能力最弱。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对学生的远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课堂上,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朗读教学。朗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储备语言材料,获得语言规律,大好口语基础,纠正口语交际中的种种语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学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个连朗读都不流利或不清晰的学生,能够自如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能够融入现在与未来的社会。因此,朗读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2.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也是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有人谈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也会面临类似美国六十年代经历的“写作危机”,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实用书面应用能力低下间日益扩大的差距,也就是实用写作能力低下的危机。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多高职毕业生不仅一般的通知、总结不会写,连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应用写作类文章也不能完成。这已成为高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一个强烈要求——尽快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语文实用写作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中,结合应用文体的教学、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模仿和练习社会必用的各种应用文写作。学一种文体,写一种文体,尽可能掌握社会通用文体和专业必用文体的写作模式。同时,加强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增加并充实应用的实例内容。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也是能够做到的。

3.阅读欣赏能力

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熟读与背诵。战国苏秦头悬梁、锥刺股,潜心苦读,熟研了太公《阴符》、六国势要,因而练就了口似悬河、舌似利剑的游说本领。唐代李白5岁诵六甲,10岁通百家,终于成了留芳千古的伟大诗人。古人的以其苦读经验道出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叙述了熟读的意义,“熟读也是一种模仿,就像写字、绘画要模仿手腕筋肉活动的技巧一样,它要模仿作者喉舌筋肉活动技巧,熟读久之,则作者之神气,音节和声调拂拂然似与我之喉舌相应,即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这种痕迹一旦加深,到了作文时,痕迹就会复活,词句就会自然地从口中溢出,写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虽然我们写作时时边想边写,但在“想”时,便会融合进前人的创造,在“写”是,也会吸取去过去的经验,积累多了,就会足部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最终进入“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因此,熟读、背诵是语文应用能力提高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贵在应用,教师应当为应用而教,学生应当为应用而学,教学的成败得失都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上。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尽到了自己“分内的责任”,为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2]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

(8).

[3]王春华.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应用性[J].教育与职业,2009,

(8):136-137.

[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6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凡卡》续写
祖国之歌
读《老人与海》有感
脚踏大地
脚踏一方土
曙光社区居民文明公约
穿越时空的对话
一处美景
续写《我的叔叔于勒》
荷花淀派作品
在社区活动站的日子里
变色龙(续写)
最后一根稻草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的设计计算
地基计算的一系列问题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招标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报价可能出现新现象
工程结算审核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区别
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制化体系探讨
安全是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永恒
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火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成功项目经理应该学习的十二种动物精神
造价管理改革重头戏
住宅项目开发报建报批程序
为了完善招标投标管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建筑实习总结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师语录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案讲义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