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改革探索

试论高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改革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9

试论高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改革探索

"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严重阻碍了高职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文章从高职院校自身问题出发,对高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状况的原因和突出职业特色的改革探索思考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高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理论帮助。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学 职业特色 改革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无法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职业标准,高职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职业特色化培养模式,这不仅会导致学生职业水平低下,实践能力有限,而且更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就业率,所以高职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原因

1.自身定位不准确。一些高职院校忽视特色专业办学的目标,僵硬地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某些高职院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办学思路,认为办学层次越高,代表着学校的发展就越快,从而盲目追求“专升本”。特别是民办学校办高职没几年,发展方向就定位在了快速升格成本科院校,从而无法安心于特色办学,不能显示出在高职专业方面的强势。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并进一步导致高职教育陷入培养不出高技术人才的怪圈中。

2.专业设置不合理。近年来,专业设置与社会及职业岗位需求缺乏有效结合,这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专业针对性,使学校培养学生无法侧重其专业性。而且,高职院校在新专业设置方面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缺乏科学的市场调研,盲目地按照其他院校的专业设置特点来运作。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如会计专业,以致供严重大于求,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

3.教学模式不科学。一些高职院校或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或是教学模式过于花哨、不实用。更存在着理论课时过多、学生接触专业晚、实践课时太少、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够等问题。如许多高职院校还在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这无疑会大大影响高职的教育质量,而且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性,这也是高职教学缺乏职业特色的一个原因。

4.教师职业特色化教学不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培养目标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人才为主。这样高职教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偏重于实践和应用,是一种既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职业特点是需要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桥梁式”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来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深厚基础。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重失衡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院校盲目引入教师,在缺乏相关培训的前提下让教师进行教学,而这些人员大部分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的,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这样高职教学就和普通高校的教学并无多大差别,致使高职课堂教学无法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二、关于高职教学凸显职业特色的几点改革探索

基于对高职院校教学中缺乏职业特色的成因分析,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凸显职业特色这一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对策思考:

1.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和设置专业。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高技能人才,赢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高职院校应从学校自身的个性特征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以其独到之处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只有加强特色,高职院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突出职业特色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要深入研究就业形势和市场变化,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及时掌握人才需求信息及变化,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只有专业设置合理,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教学方向的正确,以及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建构能力型高职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当突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在课程建构中,应突出产学研结合特色,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加管理课程、人文社会课程和基本素质训练课程,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中要以能力为本,围绕职业技能开发课程,还应当建立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体制,围绕能力培养,实现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尤其应重视实际操作方面的考核工作。高职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彰显教学过程的实践特性,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大力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教师是具有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其教师除应具备各类教育的教师都要具有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即使是基础课的教师也需要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程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在一些高质量的学校要求学生毕业时拿到双证书,即除了拿到一般意义上的高等学历证书外,还要求拿到相应专业的专业证书。要求学生拿到双证,教师也应该拿到双证,即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所以,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更为全面,应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相关知识面,“常识”丰富,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善于同社会的有关单位及人员交际和合作。只有真正构建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够担负高职教学重任的教师队伍。

4.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论证得出:教师在愉悦、饱满的情绪中进行教学,学生也会产生同样的情绪体验,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一般情绪状态下的教学效果。伴随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伴随有不满意的情绪体验则会使活动受到抑制。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积极情感体验,建立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加以尊重信任,态度和蔼,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及时排除不良干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师生保持积极情绪的基础上和教材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有效生成。

5.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高职的教育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结合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改造或更新基地设备,营造学生技能实践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接受科学、严格的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运用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有效操作、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院校除了校内应有较完备的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训设施外,还要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一实训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实现:一是直接将企业作为实训和工作场所,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二是由企业提供设备,在校内按企业要求建立实训和工作场所。实训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必要实施的教学策略,对凸显高职教育职业特色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善基础设施及教学环境,努力实现规模化、高层次的发展目标,但是往往忽视了对高职院校生存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因素,没有将突显职业特色摆在高职教学的核心地位,这会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所以对高职教学改革中凸显出职业特色方面重点讨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猫
聪明的小青蛙
抢馒头
我们自己的节日
有人敲门怎么办
拍照片
我的画写板
我的快乐
梦一场
明明的梦
夏令营日记
有趣的游戏
小时候的趣事
妈妈的爱
局长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初中班主任的师德事迹报告
人力资源部安环管理体系运行总结
2009年实业公司人力资源部年工作总结
2009年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听高金英老师事迹报告有感
大学生云溪区鸡场实践报告
大学生肯德基打工社会实践报告
药店人力资源部2009年度工作总结
立足岗位 无私奉献——记一个普通党员
大三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运输物流实践报告
基层供电职工抗冰抢险先进事迹材料
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有感
2012年大学生社会支教实践报告
审计机关组长负责制的实践与反思(1)
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1)
浅谈扶贫资金效益审计及评价方法(1)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我国的运用(1)
论审计机关的处罚主体地位(1)
浅谈审计取证质量控制(1)
浅谈审计风险(1)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决定的有效执行(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探讨(1)
银行存款舞弊的审计方法(1)
科学提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监控水平的思考(1)
国家审计机关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思路(1)
创新审计方法和技巧 查找帐外资金踪迹(1)
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1)
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探析(1)
也无风雨也无晴──从《定风波》看苏轼词的旷达风格
《苏轼词两首》有关资料
苏轼生平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豪杰知多少──谈《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语文教学个案分析──《雨霖铃》教学中创新理念的体现
《定风波》赏析
《雨霖铃》教学实录
痛并快乐着:苏轼艺术人生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再谈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名人点评苏轼
《雨霖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