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试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基本前提。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是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该体系包括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教师素质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和师资队伍的管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职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管理 体系工学结合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师资队伍是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前提条件,师资队伍水平高低及其管理的科学性如何,直接决定教学模式能否有效地推行、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科学地运用、教学质量和效益能否有效地控制与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高职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并且能够促进工学结合模式顺利实施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按照“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涵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对教师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和师资队伍的管理方法等四项相辅相成的内容。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中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是指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整体结构上必须符合“双师”结构标准。所谓“双师”结构,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以实现整体结构上的“双师”状态。

(一)专兼职教师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这里的比例主要是指“校内专业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合计数应当与从校外聘任的兼职实践教师达到一个合理的比例”,教学任务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高职院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思辨的大师,更需要的是技能的大师,以及具有专业技术至上的技术专家。”建设比例适当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是通过“外引”的途径来促进“工学结合”有效实施的保障。“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不仅是学校教师资源的重要补充,更是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这既可以减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压力,又可以提高实践技能的更新速度,增强实践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至于这个“合理的比例”的具体范围,则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条件和专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达到1∶1甚至更高的水平。

(二)在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要达到较高的比例

“对于高职教育领域,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设置,还是从课堂讲授到课外实践训练,都始终贯穿着职业性原则,根本不可能有脱离社会实践的纯理论课程与抽象专业知识存在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实践指导课教师和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或者具有“双师”素质。这是通过创造内部条件来推动“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既可以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可以减少外聘兼职教师的数量,以提高教师队伍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素质标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师资队伍管理体系中的“教师素质的标准要求”,是指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技能,达到“双师型”的要求,具体包括素质内涵要求和能力结构标准两个方面。

(一)教师素质内涵要求

在教师的素质内涵上,要求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上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实践技能上是本行业领域的行家。按照“依据课程定教师”的原则,要求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具备与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适应的素质和技能,即要求教师不但通晓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深悉行业特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而且要熟悉职业实践,善于进行专业技术操作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指导;还要求教师经常深入行业企业,及时掌握本行业和专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 "

(二)教师能力结构标准

在能力结构上,教师要达到“双重身份”“双师资格”“双向流动”的要求。

“双重身份”,即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学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又是行业企业从事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行家,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资格”,是指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既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又具有行业从业资格,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双向流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师能够经常流动于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随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把行业企业的新信息、新技术引入学校。二是指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与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之间,要进行双向流动式的交流。即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任职、兼职或挂职锻炼,以便深入地了解专业与职业岗位需求,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操练职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兼职教师在学校任职任教的过程中,能够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学校教学与行业企业实际需要之间的契合度,从而帮助学校及专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作为“双师型”教师的专职教师,必须是熟悉行业规范,掌握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基本技能,了解行业企业文化,能进行实践性操作的学术专家;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兼职教师,则必须是熟悉教育规律,懂得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技术,了解学校文化,能进行规范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技术专家。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内培外引

在教师的获取途径上,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增加教师数量,改善教师结构。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各个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本身的办学条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确定办学规模、设置专业结构及核定班级建制的基础上,编制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明确专、兼职教师的比例及数量。

对于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从两方面抓起,一是内部强化,二是外部引进。以内部强化为主,外部引进为辅。首先,内部强化,即为了把已有的师资充分利用起来,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引导教师取得与专业挂钩的第二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手段,让已有的教师主动地提升素质,完成“第二师”的素质修炼与提高。其次,引进“双师型”教师。引进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并且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的引进要强调从事技能训练的教学与指导能力,并以引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来带动原有教师在技能方面的提高。兼职教师灵活性强,在技能指导方面是对现有教师强有力的补充。同时,由于兼职教师来自生产经营一线,他们了解市场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与市场理念,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的优化。

(二)与行业共同建立人才资源库

即紧紧依托行业企业,组成紧密的校企合作联盟,建立行业人才资源共享库,突破单纯为学校办学而“聚师资、蓄人才”的观念,树立为行业培育人力资源而组建师资队伍的观念,以实现教师队伍的动态组合,达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人才资源共享。

职业院校只是技能型人才产品的生产者,而行业企业才是这种产品的使用者。一方面,职业院校是因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而设立的,行业企业理所当然地要为学校办学创造条件,提供教学所需要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要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第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具有与行业企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与行业共同建立人才资源库,既是完全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人才资源库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问题,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来源问题,从而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互利双赢。 "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的管理方法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管理,要按照“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实行“变固定制为弹性制”的管理体制

“变固定制为弹性制”,即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从固定工作性质、固定职位档次、固定工资标准转变为流动上岗、依能定位、按劳取酬,要打破身份界限、职级界限和资格界限,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在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建立起符合职业院校办学实际的人事管理制度,使之具有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灵活性,符合职业性、开放性和市场化的要求,借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科学实用的考核评价制度

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促进产学研合作制度化,使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受益。基于这种理念,应当注意教师能力的多元化,以应对办学的多元化要求。同时,对教师的多元化考核必将成为教师考核的一种趋势。结合发达国家教师能力标准的相关规定,我国高职教师的能力标准应当主要包含职业道德、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授课能力、教育科技使用能力、鉴定和评估能力、专业化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行业联系和服务能力、交流能力、学习环境的创新及管理能力等。高职教师能力标准应当体现先进职教理念的要求,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对教师的考核应当以激励为主,而不能单纯强调淘汰与惩罚;应当通过定期更新高职教师能力标准和举行考核鉴定,来推进高职教师能力的提升和更新。要使这种考核成为一种机制,首先要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这种标准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水平、授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然后要确定考核范围,这个范围应该深入到包括课堂、实习基地等层面;最后要把评价标准明细化和分值化。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心理学认为,个体在适合于本身需求的外部条件刺激下,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力,使人能够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 因此,对师资队伍的管理,除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实用的考评制度以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是加强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首先,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制订科学实用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明确各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目标,尤其要使“双师型”教师成为高职院校所有教师认同和追求的目标。其次,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使“双师型”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挂钩。对获得“双师”资格或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课时酬金、职称评聘、研究项目申报、学术休假、外出考察、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倾斜;让被评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参与院校管理,并享有充分的教学改革自主权;对取得重大教学、科研成果或者被有关部门评选为“名师”的突出人物,给予特殊的奖励。通过以上措施,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进而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实施。

总之,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快培养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职教育又快又好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做饭
我的小兄弟——乌龟
第二次龟兔赛跑
春天的发现
野菊花
有趣的游戏
可爱的小金鱼
捉迷藏
Hi,交个朋友吧
节日日记
一件小事
开学第一天
露露在家
我想变成快乐的小鸟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村官实践报告
校长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大学生教育小组实践报告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医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本科函授大学生实践报告
新闻电视台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报告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公共自行车系统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高速交警先进事迹材料
2011年优秀班干部事迹材料范文
德育先进工作者事迹申报材料
中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1)
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1)
企业效益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1)
管理费用的财税审查方法(1)
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审计的研究(1)
注册会计师常用的网络交易数据库的审计技术(1)
货币资金错弊行为的种类及完善管理的措施(1)
网络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1)
美国效绩审计的发展与思考(1)
审计风险的产生和对策(1)
试论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1)
如何发挥国家审计在金融风险监管中的作用(1)
关于效益审计的认识与思考(1)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
剖析上市公司审计六大难点(1)
《念奴娇》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写作背景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念奴娇》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译文
《苏轼词两首》中心意思
苏轼《定风波》的一种解读
《念奴娇》教学设计
《苏轼词两首》词牌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探评
并不豪放的“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新析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定风波》赏析
《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苏轼词两首》结构分析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