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析利用心理学艺术促进外语教学

探析利用心理学艺术促进外语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析利用心理学艺术促进外语教学

"

[论文关键词]心理艺术 学习兴趣 进取精神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职高英语学生的现状分析,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掌握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心理艺术等手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一些研究,人们认识到,语言教学必须重视心理因素,忽视心理因素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习者。所以,情感心理因素必然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心理学家的角色。教师要充分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心理因素,利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求知好学的内因,以此保证教学实效。

一、利用心理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高层次动机促使学生勤奋刻苦,主动学习;低层次动机使学生消极厌倦,学习被动。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多数没有升学机会,所以学习缺乏动力;又因基础薄弱,以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造成他们消极、自卑的情绪,对于外语课更是觉得“学不学没啥用”。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状态,我采取以下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充满挑战和竞争,而外语能力在人才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使他们在充满危机感的社会竞争意识中树立学好外语的远大目标。

其次,以“成就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内驱力。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总是对自己能胜任的事情感兴趣。如果学生在班集体中表现了“自我价值”,学习将更努力。根据这种心理特点,我采用“积分考试制度”,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考试,成绩累计到期末总分中。考试内容由易到难,打分却由低到高,使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感到“学有所获”,看到自己经过努力取得了进步,尝到了“甜头”,下一次便更加努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逐渐培养出他们积极、主动的良性学习动机。

二、利用心理学艺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促使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心理学艺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外语的兴趣。这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考虑。教师方面,首先,要和学生关系融洽,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其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业务修养。外语教师如能具备纯正的语音、语词,一口流利地道的口语,交际化的教学手段,广博的知识面,无疑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从而产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的个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充满活力,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喜爱。反之,如果教师沉默呆板,态度生硬,必然会失去学生的好感,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外语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己高尚的人格,用渊博的知识和旺盛的激情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外语产生兴趣。

学生方面,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往封闭式、填鸭式的课堂使他们感到沉闷和压抑。所以,首先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英语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任教几年中,我力求使英语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气氛轻松愉快。课前,学生用英语进行值日报告,故事演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气氛中,对于最枯燥的单词记忆采取竞赛法或联想记忆,效率极高;针对学生爱唱爱跳的性格特点,教唱英文歌曲,非常受学生欢迎。

其次,当代的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表现“自我存在的价值”。针对他们这种心理需要,我尽量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多组织问题竞答、英语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安排小组对话、小品表演,既活跃课堂气氛,寓学于“乐”,又培养了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经验证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机会越多,越感到实现了“自我存在价值”,也就越来越喜欢上英语课。

三、用心理学艺术,保护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健全的情感不受伤害,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学生成绩的提高,不单取决于智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信心、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自我意识强,注重他人评价。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鼓励不断、杜绝责难,对于他们的正确回答,多用“Good”“Very good”“You are so clever”等词语加以表扬和肯定。对于出错或答不上的同学,避免用生硬的态度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用“Don’t be shy”“Think it over”等引导,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能保住他的“面子”。在老师充满微笑的鼓励下,学生往往信心倍增,学习动力更足。

总而言之,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心理艺术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提高成绩,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小白兔
无题
螃蟹跑了
下雪了
第一次熬粥
晓艺日记
开心的一天
买土豆
下雨了
红烧土豆
扫墓
美丽的小三峡
开学了
假如……
日记一则
人力资源管理词汇总结
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大学生专卖店做销售员社会实践报告
“认知企业”实践报告
办公楼护卫团队事迹材料
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
拥军优抚事迹材料
“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实践报告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大学生小商铺社会实践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招聘总结报告
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难点调查实践报告
2009年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总结
财政所长的先进事迹材料
年度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探讨(下)(1)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探讨(上)(1)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1)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分布比较研究(1)
关于对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的研究(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1)
重新审视“声符”(1)
高校内部审计中的成本控制与绩效提高(1)
内部审计外部化理论的几点思考(1)
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浅析(1)
论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1)
浅析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我国的运用(1)
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的探讨(1)
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艺术特色
《柳永词两首》结构分析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