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存在与期待教师职业价值评析

浅论存在与期待教师职业价值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浅论存在与期待教师职业价值评析

"

论文关键词:教师劳动;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论文摘要:教师的劳动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即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过程中。面时着多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只有使这些矛盾关系取得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教师的劳动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教师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即教师劳动满足社会需要时的社会价值和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时的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作为客体和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需要在以下几个价值层面取得平衡。

一、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仍在搞应试教育。尤其是完全“以考试论英雄”的中小学教育,更是实实在在地开展着应试教育。其实老师们不是不想开展素质教育,而是国家目前的考试制度没有引导素质教育,而在引导应试教育。这就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他们在“戴着镣铐跳舞”。

二、优秀和平庸之间

近些年来。我国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02年全国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和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72.9%,90.4%和97.4%.普通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19.7%,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3.1%.普通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8%。

但是,目前我国教师仍然比较辛苦.尤其是中小学教师。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调查提出.教师的目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从现实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要多于9.67小时。他们既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活环境,也没有时问读书,仍然用大学期间获得的知识去应付课堂学习。以至于一些教师缺乏教学艺术。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另有个别教师素质不那么高,有的只修文凭,不修本领.只重职称,不重德行;甚至有的教师,智能素质太差,讲课中常常出错。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增加课堂教学中的科技含量。但据凋查,目前。几乎三分之二的教师觉得他们一点也没预备好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或仅仅略有预备,几乎三分之二(65%)的教师在电脑进入教室之前从未使用过电脑。

一流的教育.一定要有一流的师资作保证。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大规模普及教育之初,在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之间往往难以求得一种平衡.于是不得不牺牲质量以满足教师数量方面的需求。这样.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这时期,即使教育界再强烈要求增加待遇、提高地位。大量不合格教师充斥教学领域的现象也必定使这些要求难以兑现。教师不可能取得与医生、律师等专门性职业同等的社会地位。正因为教育工作专业化程度不高.才需要我们通过增强教师教育专业自主权的方式去加强这种专业性,而不是像有些教育管理者所做的那样,千方百计直接干预和控制教师的每一项工作,结果导致专业性的进一步削弱和丧失。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因为要教育一个人、转化一个人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教育过程教师经常要超越上下班的时间界限.对教育工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一个优秀教师的劳动付出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酬常常是不相等的。这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精神境界.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对教师工作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乐此不疲。矢志不移。许许多多的教师也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教师也是一个现实社会中的自然人,也要重视自己的生活发展,也要在服务于别人的同时而为.自己谋福利。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教师的经济地位历来就比其他一些职业.像律师、医生、商人、同级别的行政干部都要低。一些特别落后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收人还要更低一些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更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纷纷转行,或从事第二职业.或举办各种学习辅导班。赚取一些额外的劳动所得。"

更让教师难以接受的是.时下的职称评定中.请客送礼之风大行其道.教师们不得不在搞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去研究请客送礼的为人处事之道.否则.有的教师尽管业务能力很强.科研水平较高.却因为所谓的不善于人际交往而屡屡被刷下来。在这种社会风气下.教师们能搞好教育教学吗?

四、较高期待和较低待遇之间

国家对教师任职资格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已经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的社会角色期望历来也是比较高的。社会认为,知识分子应是社会的良心,是国家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他们不但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而且对整个社会能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人文关怀.对周边环境产生高品位的文化辐射。似乎教师在道德上应该是正人君子.知识上应该饱学多识.工作上应该兢兢业业.与人交往应该和蔼可亲.为人处世应该公正公道。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更应该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我们没有任何先验的和经验的理由来证明知识分子必定比其他人,比如工人、农民、白领甚至小痞子更具有道德上的优先性。倒过来反而可以找到一些相反的例子”。教师与普通人一样也是道德上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已经成熟的道德完人。期望教师成为道德完人也是对教师道德的一种幻想。教师和普通人一样只是一个追求完善的“常人”.是一个具有多种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多面体。

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待遇差别.主要是与公务员的待遇和与其他垄断行业相同学历人员的待遇比较.都能反映出教师的待遇较低。

五、良心和利益之间

在目前的教育领域.存在着良心与体制对立问题现行的招生体制、教育评估体制、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等。都迫使教师昧着良心去做那些明显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事情“素质教育”、减负“等词语已成为教师们调侃时的用语。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工作.然而我们所采取的手段却类似于加工厂里的流水线.用一个统一标准去要求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他们。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中.教师的敬业精神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然而,教师越是工作辛苦。学生负担就越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宁愿放弃提高自身素质和自己休息的时间.与学生打“消耗战”、“疲劳战”在练习上,唯恐漏了一种题型,少了一种解法,即使是同一类型的题目也要练上若干遍.顾不得思考这是不是无效劳动。为了班级的荣誉.违心地不让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参加统考。明明知道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近几年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滑坡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教师打、罚学生的现象接连不断.教师借各种机会公开向学生家长索要礼品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学校要在假期举办学习辅导班。补课现象大有喧宾夺主之势.且收费相当高。一件事情超过了限度。其积极意义就值得商榷了。教师由于教学工作忙。升学压力大,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也在逐渐消失。教师侮辱学生人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教师的这些社会行为.都是危及其社会地位的潜在因素。若任其发展,必将后患无穷。

六、权利与义务之间

教师除了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外.还享有参与管理的权利。独立工作的权利。包括执行国家教学计划、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充分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等但由于目前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但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欺负教师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师连起码的公民权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各色人等.动辄都可以跑到学校里找教师寻衅滋事.再高的工资待遇恐怕也难以吸引人们去做教师这就需要整个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全社会共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依法应尽的责任意识。

以上种种现象.使教师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错位.形成了事实上的教师价值与国家对教师价值的期待之间的某些差距和空白。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们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还有多远的距离?教师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班的锛偝紓级大王
夸夸我的邻居—李小虎
烧饼飘香
人生道路上的老师
难忘的一个人
穷人(续编)
郑阿姨
我变了
在闰土家第一天
我懂得了珍惜友谊
童年趣事
相遇
我要叫他“周老师”
我尊敬的人
在闰土家第三天
在小规模企业中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1)
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1)
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对策(1)
网络环境下的审计创新(1)
我国质量成本审计的探讨(1)
关于审批制改变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思考(1)
上市公司舞弊及舞弊中的审计策略(1)
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探析(1)
商业银行反洗钱审计的定位与方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1)
审计机关申请财产保全探析(1)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1)
间接委托模式下高校内部审计关系缺陷分析(1)
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1)
关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1)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短文两篇》教法指引
《短文两篇》课本习题提示
《短文两篇》重难点突破
《短文两篇》课文简析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书声朗朗满课堂──《记承天寺夜游》朗读教学案例描述
《短文两篇》学法指导
《短文两篇》参考译文
《短文两篇》导读
《短文两篇》课文背景知识
《短文两篇》学法导引
《短文两篇》课文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