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7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经营战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 院校经营 战略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跟踪职业变迁和技术发展,规范职业教育实体,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管理,规范职业岗位证书制度,办出特色、创造品牌,培养行业技术能力,服务整个社会,能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完善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
一、高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环节
职业教育当然由职业院校来承担,这是高职界普遍存在的观点。但是接受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训练过程,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性”不是高职特有的属性,“高等技术性”才是其质的规定性。高职的“高等”指的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实践活动,可依据其复杂程度划分为不同层次,如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是培养人才的类型不同,即职业类型的差异。人才类型是个人自身和社会需求综合的产物,而且是变动发展的。
高职院校只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技能教育环节,是人才类型培养的一个骚站。所以高职院校不能困守一个环节,死守高考一条招生途径。有必要依靠自己立身之本—技能教育,向上下游环节开发。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争取办学自主权
理论界一再批评教育界总是困守象牙塔,但教育发展具有过程性和延展性,有必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独立性主要指的是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和办学自主权。在目前的投资体制下,地方政府投资是高职经费主要来源。经费的高低则主要依赖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是能否保持独立性的关键,只有开辟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才能改变仰赖政府的现状。
根据国家规定,高职院校行政上归市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归省教育厅指导。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理等等。新建立的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从理论上应该不受政府职业教育领导部门的控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但因为外部大环境的特殊性,民办职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只能接受政府的“计划领导”。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无法独立。
三、跟踪职业变迁、技术发展
很多高职院校在宣传上总是强调“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我们就办什么专业”。上述提法,遭到了理论界很多人的批评。但我们考察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他们总是着眼于人生职业变迁动态规划职业教育。在最近的五年中,美国有} o00多种职业已经消失,随之而来的是s o00多种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的出现。具体到职业教育过程,大部分也是在工厂完成的,其专业、课程设置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不断变化改进。国外职业教育永葆生命力的秘密是有源源不断的社会需求,无时无刻不受着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牵引。
高职院校应该跟踪先进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应是紧跟技术发展,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一线劳动者技术能力的需要,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出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可以将社会上已有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中高级职业或技术培训的考核内容直接纳人高职课程体系。"
四、完善内部管理
教育评估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各个院校都非常重视。但评估套用了普通高校的评估指标,对于高职而言,很多并不适合。并且最关键的技能指标没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如老师和学生的能力评估、技术应用评估、实践环节评估……而这些评估规则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对指导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手册几乎是完全借鉴的普通高校,显然不适应以技能教育为特色的学生。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培养目标、就业意向不同于普通高校,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自己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对于学术取向的普通高校而言,技能取向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制订更为严格的管理规范。
五、增加实践性人才培养比例
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界有一种主张,认为应该把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关闭在大门之外,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培养高级技术工人。
2006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工人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城镇从业人口的0.7%,初级工占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中,初级工仅占巧%。高级技工不仅奇缺,而且年龄结构偏大。由于短缺,高级技工千金难求。我国培养高级技工的院校还很少,有必要借鉴国外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由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使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形成一定的规模。
六、办出特色,创造品牌
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技师型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特色,难以吸引学生就读。
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也不具有“特色”。对口招生的生源,即已接受了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好,但一般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较差。而从普高人学的生源质量来看,由于不是和其他普通高校同批次录取,其实际水平根本不能同普通高校的生源相比。
教学过程没有特色。高职院校的教材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的压缩,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环境,忽视了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而且多年不变。在与企业合作方面,企业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甚至是零成本的劳动力来使用,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实际,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环境,实践课程变成了打工过程。
七、规范职业岗位证书制度
企校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往往被认为是高职的特征。但只要是职业岗位,就可能会有职业岗位证书,职业证书制度与人才类型并没有必然联系,职业岗位证书并非高职教育特有的。
国外的职业岗位证书是建立在学习的实际工作效果评定上,不再限于书面的纸笔测验,而是一个搜集证据,并判断证据是否符合操作标准的过程。"
我国资格证书的颁发仍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并且它为学生提供了错误的行为信号,即死记硬背的知识仍是学习最重要的东西。很多职业教育院校为了自身眼前利益,在技能考核方面对自己的学生给予百般照顾,千方百计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甚至在招生时就以许诺保证让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为诱饵来招徕学生。“赠送”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方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Jl、服务整个技术能力培养行业
高职院校主要由中心城市组建,开设的大都是地方经济比较急需的专业,表现出很强的地方性。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种观念误导职业教育只能被动地服务于区域经济,而忽视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区域布局优化的功能。忽视职业教育对主动创造就业岗位的贡献。
我国社会转型现在面临两大任务,国际化和城市化。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建世界制造中心必然要求技能型人才要有世界眼光,不能局限于服务当地,为人才成长开辟新的途径。发达地区要为西部和农村地区服务,西部和农村地区也要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训“出得去”的人才。这是我国政府最近赋予高职院校的一项任务。因此,高职院校的地方性,只是立足于地方,而不能局限于地方。要有全国观念,从全国招生,服务于全国技能人才需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难忘的事
- 学游泳
- 秋姑娘的画笔
- 渌江河
- 吊兰
- “小蝌蚪”找妈妈
- 陀螺大战
- 孙小圣到此一游
- 可爱的我
- 自己遇到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 钓鱼比赛
- 我这个小书迷
- 我爱母校
- 比目鱼
- 你们辛苦了
- 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 际协议自我实施的机理分析: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
-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对沿线不同人群噪声影响调查
-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经济学思考
- 直线电机系统线路缓和曲线长度取值分析
- 上海轨道交通M8线ⅠC标施工技术
-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
- 政治伦理启蒙,是中国启蒙的主潮
- 浅析轨道交通地下站的中庭建筑设计
- 中国式政治制度的一种新构想
- 轨道交通线路使用费制度比较研究
-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风险远程监控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 《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 《看雪》教学谈
- 《我是什么》综合资料
- 《北京》综合资料
-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 《风娃娃》教学反思
-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 《看雪》教学实录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