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0

浅谈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

论文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行牵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课程改当然也不例外。在技能大赛的举行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工作过程不一致、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而也正是技能大赛的举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近来,技能大赛在职教领域成了热点名词,在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技能大赛开展的轰轰烈烈。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课程改革也不例外。技能大赛的举行,对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师资建设、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技能大赛所折射出的职业教育课程问题

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准备和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一些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就很快会暴露出来。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课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的职业性不明确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它是一种专门教育,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都有具体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方向要求,从而培养的规格也要有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为依归,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岗位内涵”。回而现行职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目标与普通学校区别不大,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难以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注塑模具CAD设计与主要零件加工”竞赛项目的比赛中,技能大赛提出了以下要求,以新技术应用、高技能熟练为主,强调技能综合,既要掌握先进的设计技能,又要具备熟练的先进设备操作技能,要将模具设计与制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性工作的模具CAD设计与先进设备操作技能同样重要。3名队员组成竞赛队,由竞赛选手自行决定分工与合作。选手必须具备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而有的选手正是缺乏分工与合作的职业素质才导致其名落孙山,最终的原因是他们的课程目标缺乏职业性。

(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方面是要有优势的。绳《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按照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相结合。”可以这么说,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能和针对性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毕业生的就业的主要砝码。由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课程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它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许多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浓,知识点重复较多,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脱节。

另外,实际工作过程是个连续体、是个系统,其构成要素除了工作任务外,还需要大量把这些任务联系起来的知识,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而只是工作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些知识就是资源、信息和系统。正是课程内容的这一重大缺失,造成了职业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巨大差距。

在大赛中有的选手面对新机器操作非常不熟练,或者是不按操作规则来,这就使他在大赛中得不到好成绩,分析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学校的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所导致的。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工作过程不一致

职业教育课程所选取的内容是技术知识,“它是既涉及过程性知识,有涉及陈述性知识,这两类知识的呈现,决不是简单的“代数加”,而应该是“矢量和”。阎因为,技术是以“制作”为目的,因而其知识必然是与活动紧密相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是形式化的学科知识。技术知识的形式和复杂性与技术活动的类型和层次相关,离开了活动与实施情境,大部分技术知识便失去了意义。

而我国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是直接将普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结构进行压缩,对其中一些课程进行删减,或者适量加入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构成职业教育课程。它是按知识逻辑体系构建,主要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模式,使技术知识成了死知识。这就与企业的工作工程不一致。如有的学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在介绍某一旅游景点的时候,就想背台词一样,一字不差,一字不少。这与该校课程的内容的组织过于死板,没有与工作过程一致所导致的。

(四)课程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为了参加技能培训,临时突击培训教师,有的职业学校甚至还要请企业技工来培训参赛学生。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学校的教师中学科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实践型教师少,合格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事实上,现在许多从事学校专业教学的教师是从普通教育系统转行而来的,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有其特殊的要求,其相关理论不但有其特殊性,例如职业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灵活性,如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这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受传统的普通教育的束缚,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另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及掌握本专业高新技术与运用能力,而目前在职教教师队伍中教师缺乏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也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

(五)学生实训力度不足

(六)课程评价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不一致

课程评价的目的就在于能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育教学,有利于教学领导者和监督者实施全过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课程评价是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课程评价内容、结构不合理。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仍存在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评价。很多学校技能和能力考核比重仅占课程评价的20%,大多注重考核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和继承度,轻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其次是课程评价方法简单。现行的课程评价方式大多是笔试,对于口试,操作,演示等形式采用较少。再次,课程评价形式单一,无法做到扬长避短,全面考核。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体I陛发挥,也不能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课程评价类型单一。现行的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期末轻平时,重分数、轻实施。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主要以期末成绩的评价“一锤定音”,对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较少采用,课程评价类型单一,这种只看重总结性课程评价的做法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使有些参赛学校为了使自己的参赛项目符合标准,就临时抱企业的“佛脚”,了解职场的岗位要求标准,以期在比赛中拿到好成绩。

二、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技能大赛在暴露职业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像一个“方向标”,引领着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他又像一个杠杆,“撬动”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它加快发展。

(一)对课程目标制定导向作用

课程目标的确立依据就是学生、职业的需求,它的确立核心就是要达成职业需求为中心与学生发展要求的统一。“职业需求”信息的获得不是简单的从书报杂志上或是政府报告上获取的。它是一个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的过程。因为,“职业”真正需求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最终发言权是属于企业。课程目标的制定者之有与企业密切接触和充分交流了他们对职业岗位、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对人才规格的调查才有实际的意义。而现实的情况是很不理想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冷淡,使课程改革一再受挫,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也是缺乏职业性。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带来了一屡春风,从技能大赛中,职业学校可以,知道现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并且在技能大赛中职业院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接触,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对职业需求及其变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如在2009年6月份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赛技能大赛中职组新增建筑专业,高职组新增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3G基站建设与维护等比赛项目,都是经济建设发展中急需人才的专业。这些新设的赛事紧扣市场需求,经过与相关用人单位深度调研后精心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使大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坐标”,制定出科学的课程目标。

(二)有利于选择更实用、更适量的课程内容

在技能大赛中学校有两次与企业亲密接触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准备阶段,学校为了准备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要走访企业,了解并研究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进一步了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作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应具备什么素质,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完成一项任务还需要的那些资源、信息等,这些了解在其对本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学选择是都会产生决很大的影响。第二次是在技能大赛的赛程中。好多技能大赛是有企业赞助的,企业希望它成为宣传自己,提高社会知名度的窗口。这是学校与企业的第二次亲密接触,对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让学校在对课程内的选择更加有的放矢。例如2009年的技能大赛新增加的赛项“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目前,全国的一千多所职业院校中,还没有哪个学校设置专门的3G专业。3G技术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此项比赛的设置,是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向,适应当前3G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社对此方面人才需求的举措。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亥走在产业发展前面,今年高职组技能大赛在职业院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3G”通信专业的情况下,设置该赛项,其战略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职校增加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

在职业教育中,不能把形式化的知识看作必须掌握的独立知识体系。因为这些形式化的知识缺乏内在的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也缺乏具有普遍性的理论框架。而且技术本身也有自己的的抽象的概念、理论。整合这些看似杂乱的知识的纽带并不是这些知识本身的逻辑,而是技术实践活动。因此,在组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时就应当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技术知识。

“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一产实际”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贴近生产实际顺序。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是一门课,一个教师可以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才能很好的完成。这就引导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进行组织。例如,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连续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团体项目第一名,这与他们进行课程改革十分不开的。2003年以来,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彻底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学习领域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提高教师的能力,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整体提高学生的技能,不仅需要不断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新知识、新技能哪里来,职业技能大赛就是教师学习的“窗口”之一,是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职业学校一般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指导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他们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这样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才能更好地领会新课程(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精神实质,提高自己的实施能力,从而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有的职业学校把每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列入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并成为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进修的重要内容。例如,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仅在2009年的技能大赛中,就选派了40名专业教师到现场集体观摩大赛,等学生的参赛作品一出来,教师们就会对参赛作品进行拍照或摄像,尤其是对获奖作品,要品味其中的技术要点,要求每一位到场观摩的专业教师写出分析报告,包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这样的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这样学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课程改革也就可能顺利进行了。

(五)促进校企合作,创造实训机会

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导职业院校重视技能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它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职业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大赛让学生有了展示技能的机会,使企业更加了解学生,了解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要求非常高,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使校企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一例如,近年来,汽车业“井喷”式发展,让企业明显感到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涂装”人才,漆料有毒性和培养成本高的现实,成为影响“涂装”人才培养的瓶颈。而职业技能大赛增设“喷漆”竞赛项目,正是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搭建了舞台,使校企合作实现了“零距离”。㈣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给学生创造走更多的实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在课程评价上,更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传统的只注重学科知识学习的课程评价已经不能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导向,应该具有社会性、适切性、情境性、形成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就要建立以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开展正有利于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因为凡是在技能大赛中获奖选手,不但他们所选项目是企业所青睐的,而且,所选技术的操作过程更是与在真实环境中高度相似,它的评价标准则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这个评价标准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有了一定冲击。引起评价职场岗位要求的标准的方向改革,使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更合理,更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趋于一致,更能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在2009年的技能大赛中的中职烹饪比赛,上海的参赛学校,赛前专门到上海锦江集团拜师学艺,了解烹饪方面的最新趋势和最严格的评判标准,结果在大赛中获得了好成绩。通过技能大赛迫使他们对职场岗位要求标准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这势必对其课程评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小结

综上所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举行不仅使我们看都了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举行大赛可以促进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像给课程改革施加了一个作用力,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加速度,使课程改革以更大的速度发展。今后,我们要注意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推动作用,通过技能大赛形成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一个篮球迷
热心的赵黄志中
找茬老师
朴实的灵魂
班草,是外表,还是内在
贪吃小精灵———我
我的“健忘症”
我的母亲
他可真淘气啊
我的妈妈
挑战“超级爱哭”
我的老师
我与同桌的世界大战
我喜欢的艺术家——齐白石
她真让我佩服
传统企业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策略探讨分析
李长之和季羡林与《文学评论》
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浅析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浅谈
我国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讨论分析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电子支付安全法律问题研究分析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浅析日本动画《犬夜叉》中《西游记》的影响痕迹
试论《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死亡描写
基督山伯爵进了大宅门
浅读《西游记》
浅谈《三国演义》
电子商务物流的信用体系建设策略浅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装在套子里的人》研究性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4
《荷花淀》教学设计1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于漪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5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3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2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6
《边城》教学设计2
《祝福》教学设计8
《祝福》教学设计5
《荷花淀》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