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0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改道路.以“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为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型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供用电系统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课程是构成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供用电系统”是高等职业教育“供用电技术”专业的主干课。课程综合应用“电路、电子、电机”知识,构建电力系统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提供“够用、实用”的知识平台,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确定了“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应用、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原则,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双师队伍闼;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突出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一、以满足岗位需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教育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精英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树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观念,立足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体现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就是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圆。依据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一线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对电力行业人才规格需求的调研,确定了“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此基础上。参照供电公司的《技术岗位规范》、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对“供用电系统”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确定了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供用电工程”分解为“供用电系统”、“供电设备”、“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三门课。针对岗位需求,调整“供用电系统”的内容,增加供配电系统接线、工厂供电,删除了电力系统调频、稳定;精简不对称短路部分内容,突出实用性;按照专业技术应用性原则。增设限制短路电流技术措施的内容。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满足生产一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突显了高职教育特点。

二、以工学结合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按照工学结合本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围绕这三个环节,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环节上,从整个专业教学角度审视课程需要的实践环节,将课程与实习、实训视为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发挥“供用电系统”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设计了实践—认识一再实践的工学结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前,设置认识实习、电工基础实训,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理论学习和提升之后。设置专业电工、电气运行、变电站仿真、电网仿真等职业性实训,让学生把理论带回现场。进行知识的应用,培养、提高实践能力。

在实验、实训内容开发上,提出将实验、实训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结合。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开发潮流仿真、倒闸操作、无功调压仿真、短路模拟等课内实验;设计变电站仿真、电网仿真等集中实训项目。课内实验和集中实训相配合,使理论、实践教学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围绕工学结合这一目标,构建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思想,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讲、演、练”—体化教室,如电气运行讲练室等,在讲练室对倒闸操作等教学内容边讲边演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提倡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CAI课件、教学片等,使它们和传统教学手段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探索网络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启发式教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某些知识的讲授上,采用追溯法,带领学生回到“问题被提出的年代”,设想“在当时的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类比法,提高知识理解力:用车上货物突然增加会导致行进速度下降类比电力系统无功负荷突然增加会导致系统电压水平下降,解释无功负荷增加与系统电压水平下降的关系,让抽象的概念在直观教学中被理解。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教会学生“该怎么做”,更是训练他们“去寻找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培养学习能力,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乃至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加强考核方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核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不仅是对学习成绩的评定,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考核方式改革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加大过程考核力度,采用口试、考查作业、写小论文、分组互测、讨论、试讲等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笔试考核以测试应用能力为主,提出理论考试以工程概念、工程计算为主,不出偏题、怪题、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使课程教学改革向微观屡面推进,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四、以突出应用为核心.建设教学资源.编写富有高职特色的配套教材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视学生为学习主体,针对学习主体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结构形式上注重整体学习环境的创设,建设课程基本信息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学习参考书目、教案、教学课件、课后习题及解答、教学软件工具、课程素材库等。

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实现了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网上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教学资源设计、网络化建设,改变了教学资源不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现状,发挥了其指导学习的作用。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教学活动正常有效进行的保证。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关键。以突出应用为原则编写特色教材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展了应用性教材建设,编写了富有高职特色的《供用电系统》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始终坚持“突出应用”的原则,即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力求使学生“明基本概念、懂基本原理、强实际应用”。教材内容中删除了繁杂的理论推导,突出实用计算,增加了应用性练习。改革后的教材内容,突出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课构筑了“够用、实用”的知识平台。

五、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目标.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实施新教师培养导师制

教师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者,是实现课程建设目标、保证课程改革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重视培养新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教学队伍建设中,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目标,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教师工程实践制度,教师要到现场工程实践半年时间,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获得工程师职称。通过工程师任职能力培养,建设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及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满足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需要,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在课程教学梯队建设中,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导师制即一名青年教师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培养。新教师按规定应在实验室、实训基地或生产现场锻炼两个学期。培养他的实践能力,满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实施导师制的新老教师要按照《新教师学习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的计戈U落实培养工作,使新教师在两年后胜任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能够在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新教师的培养机制保证了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供用电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树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构建了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摸索了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完成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编写了突出应用的特色教材,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不仅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还带动了整个专业课程建设,提升了专业教学整体水平,对供用电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不孤独的黑夜
没有你在身边的日子
远方
最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一场时间的拾遗
旅游
胡言
活着,才有希望
青春不再留白
泪殇
雨中
寂寞
走过高三
不想知道结局
聆听花开
对大地构造相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探讨
节约型供电企业的电网节能技术探讨
探讨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及其管理
可持续发展水文水资源信息共享探索
小型泵站电力损耗与有效利用的对策
石化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研究
浅谈电气与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转炉煤气自动回收及程序优化方法
电厂热工自动化的保护意识
智能化变电站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供热节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煤场自燃的预防
关于娱乐场所中多媒体音视频使用的探究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浅析
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学时学分
寓情于景 朴素即美
初中语文知识大盘点(下)
转变阅读教学的视角
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合理“误读”
生命的抉择与感动
语文课改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世纪初期的语文课程改革
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实验课本——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简介
《观潮》说课
关于语文教育转型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三)
新课标下怎样引导新教师听课
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下)
洪镇涛:大兴诗教 奠定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