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1

论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

论文关键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借鉴;特点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有大的发展,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的成功经验,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和完善课程体系,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使我国高职教育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一、国外合作院校在高职教育办学上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1.从入学资格看,普遍规定学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即具备了入学资格,不进行统一招生考试选拔录取。

2.学制灵活,为经济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美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两个层次,一是两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二是四年学制,可得学士学位。前者由社区教育学院承担,目标是培养学生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在科学或其它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后者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前两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如需要继续深造,再续读两年,获学士学位。

3.学习内容灵活。日本有只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技能的单科职业学校,比如电子计算机运用、文字处理机运用、音乐、体育、英语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太利亚等国家,为了培养企业适用的职业技术人才,普遍实行了“工读交替制课程”,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或“夹心饼干”式)教学计划。这种人才培养法分几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定时间,接着在校学完一定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即所谓的“工读交替”。

4.学习方式灵活。例如,日本有全日制学校、定时制职业学校和通讯制职业学校。定时制职业学校吸收已参加工作的人学习,大部分晚上上课;通讯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家里学,学校采取报告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指导,或利用广播电视指导,在4年内经过考试合格者即可得到相应的资格证书。

(一)政府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的发展,把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构建了职业与技术教育发展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保障职业与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如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学院。发达国家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前后,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出现了明显的快速增长。

(三)特色明显的专业建设。

1.“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突出能力的特色可以说办高等职业教育没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百年理工学院,正是具有这种特色的一所社区学院,其课程设置则十分明显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覆盖了本专业理论与技术的所有方面,基本知识到实际制造系统的应用。

教育模式特别强调学术和职业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强调一定知识的拥有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及其相互的均衡,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和可持续能力,尤其在职业教育上,突出多种通用能力的培养,包括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与人共事相处的能力、沟通、交流和使用通迅技术的能力、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运用设备和软件的能力、创新、开发和设计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

2.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有超前意识,超前建立新的专业。

在职业教育中设置的新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消极等待国民经济发展的召唤,而是以一种超前的眼光,针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尽可能地做到组织一种超前的专业培训,从而主动地引导产业结构的不断的提升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奠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他们的口号是“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关键因素,是职业教育的领导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必须具备有足够的深刻的洞察力。欧盟大多数国家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制定了预测未来的技术要求方案并正在加以实施。欧盟一些国家企业主、社会合作者、行会及专业团体直接参加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决策。

3.结合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设置急需的专业。

德国发展高职教育充分认识到“高新技术下移到职业技术教育层次,才是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的新特点”,如数控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可挖硅集成、网络与商业在intenet上的应用等诸项技术,在今天的职业教育中已广泛接触。德国的职业教育的经济定位立足于发展现代技术上,即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发展新技术、体现技术的先进性。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也十分重视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和建立新的专业。这些国家充分认识到,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使得社会职业岗位的总体结构产生了变动,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许多与高新技术直接有关的职业岗位,急需设置新的专业。

(四)重视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突出学生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培养,各国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都十分重视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工作,在探索、改革和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等,直接指向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重视专业设置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他们强调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应用性等要求,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强调未来的劳动者必须有对全人类负责的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

(五)教学方式和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学结合、校企联手。

德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验(训)室建设,精心设计实验(训)室和实训内容。这些实验(训)室和实训项目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还与教授的研究课题、项目密切相关,突出了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设置中加强各种实习、演习及实验等课程,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适应了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要求,又保证了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目标的实现。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日本高校与产业界的合作非常广泛,据日本科学技术协会的调查表明,2/3的企业同大学合作进行研究开发;资金在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中,有90%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中,有50%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偏低、发展缓慢、招生较难。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体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却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发展慢等问题,现有的办学规模与规划办学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受传统旧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全面,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特点不清楚,误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差的学校,差的老师,招差的学生,办低水平的高等教育。人们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所带来招生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

根据国家规定,高职学校应实行行政上归政府、行业(部门)领导,业务上归省教育厅指导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院校行政归属不明确,有的市政府直接领导,有的沿用以往的模式归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还有的由市政府代管,甚至少数院校上级政府已发文批准成立却仍然是学校筹建时的筹建领导小组管理。像这些管理体制上的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与办学单位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作中不清晰。加上有些学院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有些是成人高校改制而来,原来的类型不一,有的因机构、人员编制得不到批准,只能沿用原有的建制,级别不明,内设机构不能按高校标准建立,严格影响学院的人才引进和正常管理、建设与发展。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匮乏。

近几年,经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同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相比仍存在着。

1.数量不足,观念落后。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中,高职院校的教师人数明显不足,面对新形势多数教师观念落后,知识老化,教育方法、教学手段陈旧。

2.学历层次偏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加上一些历史原因,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很难适应高职发展需要。

3.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匮乏,基础课教师偏多,专业课教师不足,一专多能教师奇缺。

4.补充渠道不畅。现高职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成长起来需要时间;企业优秀人才进事业单位严格受控,“双师型”人才很难补充进来。

5.职务评聘不规范,队伍不稳定。高职教师职务评定没有自己的系列,其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系列,由于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迫使高职教师必然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或理论研究,使他们失去了自身应具有实践能力强的特色。

(四)高职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

一是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对人才的社会需求没有进行定量分析。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带有学科式痕迹,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力度不够,体现不出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特色,有些还仅仅是内容的删减或课程的叠加,没有真正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三大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工作尚未真正起步,大多是在解决实验、实训等浅层次的结合上,而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深层次机制上的结合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三、借鉴与建议

(一)必须树立“大职教”的观念。

职业教育贯穿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成为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连接点,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挥多种办学形式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多种、多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从国外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来看,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招收中等职教毕业生,还可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已初步进入大众化,因此,可借鉴国外做法,在高职教育入学资格上实施免试注册入学制度,尤其对于职业高中生源应尽早取消考试录取制度。这样也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求学愿望,有利于高职教育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发挥核心作用。可借鉴法国短期技术学院只招收技术高中毕业生的做法,实行只招收“三校生”制度,可以使我国高职教育在现有学制或缩短学制的基础上都能够完成基本培养规格。

(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创建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摒弃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和投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招生规模等方面,高职院校应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自行决定,当某种专业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学校就应增设这一专业或扩大招生,当这类专业人才供过于求时,学校就相应地缩减该专业的招生规模。学校通过市场所传达的信息及时调整专业、学科设置,调整招生规模,从而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所设专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源浪费现象。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如果政府不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加以宏观调控,给予经费上的资助,那么贫困地区的人们可能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为了兼顾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政府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比如财政资助、实行奖、贷学金制度或贷款等方式来扶持那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方面,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紧靠市场。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使办学方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与部门和企业的实际技术水平以及生产状况紧密联系,使之成为主要从事应用和操作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毕业后能很快顶岗工作。在教学内容上,因为高职高专教育的起点和归属是应用,所以实践教学应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职业岗位群,着眼于不同行业发展的高科技信息、高技术、高技能要求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高等职业教育要拓宽其专业设置。

综观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许多国家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依赖于高新技术的出现和产业革命导致的服务业、信息业的发展。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最先出现在第一、第二产业的应用领域,但随着服务业、信息业的发展及对就业要求的迅速提高,出现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务,哪里就有与之对应的服务岗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迅速拓展到第三产业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也必须注意三个产业的分布,形成合理的结构。由于历史的因素,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时我们很自然地注意到第三产业的需求,在培养目标上面容易出现过多偏重第二产业的倾向。客观地讲,我国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是从第二产业提出的,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将逐步表现为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态势,很多第三产业的行业已经在呼唤高级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在培养目标上要拓宽思路,放开跟界,把握住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应定位于为国家社会经济生产服务的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这样一个大思路上。在战略上要有总体规划,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认真分析规划好专业结构,在高等职业教育上走出一条新路。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五)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访问。介绍外国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和外国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制度,讲授外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评估制度,帮助和指导我国高职院校的老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

2.组织、选派专业课教师赴国外有关院校实地考察。采取与有关教师座谈、跟班上课等形式,考察、学习外国职业教育如何实施教学方法,如何对教师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估,推广国外职业教育经验。

3.举办教师培训班,让广大教师了解外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探讨高职教育成功课堂的标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准备教学资源、组织小组讨论等问题。通过培训和交流,帮助教师们解决一些在当前高职教育教学领域中感到困惑的问题。

4.尝试采用教学文件选辑。国外教学文件选辑已得到承认、受到尊重,并得到广泛使用。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教学文件选辑的应用确实有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教师本身教育生涯的进步和发展。

(六)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办出特色高职教育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需要,增加教学投人,购置先进的教学仪器和实验、实训设置,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把教学和工厂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器材装备实验室。英国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其技能训练主要是在校内设备先进齐全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场完成的。高职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联,仅依靠学校的条件是很难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因此,借鉴国外的高职办学经验,应大力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通过合作,使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设置、课程的开发,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础,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同时企事业单位在合作中为自己选拔合适的人才,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为自身发展服务。产学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的重要保证。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语接龙
美丽的秋天
小雪花
鹦鹉
快乐的课间
沙包比赛
车开不了了
致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不在家
我们的老师
水仙花
下雨
参观动物园
我的烦恼
下象棋
热水器行业广告投放情况调查
徐思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04综合治理先进材料(通信)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下岗青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就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监督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街道)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城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09年暑假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全国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
管理审计初探(1)
发挥内审职能 提高依法治校水平(1)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1)
关于内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
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1)
美国IT审计最新进展(1)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1)
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域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1)
找准定位 强化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1)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1)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实施与完善(1)
积极探索 认真实践 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1)
审计监督:如何应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1)
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1)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一
感受美 体会美 欣赏美——《春的消息》教学设计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三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二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一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五
《春的消息》教学建议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四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春的消息》教学设计之一
《春的消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