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4

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探析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职教属性:高教属性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两方面的需要.其适应性体现在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的职教属性中,同时,还体现在建立一套有高职特点的、完整的、现代化的知识课程体系的高教属性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面向未来、全面发展能力,属于高等教育体系中造就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1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包括社会与个体两个方面

1.1高等职业教育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主要由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围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一线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新要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急需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第二.专业结构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专业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单元和载体,是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专业的设置要从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出发,充分体现地区产业、企业的特点,要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专业结构要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不断调整.要以发展的、动态的观点来分析本地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使专业设置趋向合理.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课程内容要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人才的培养依赖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无疑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产生重要影响.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实用型和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其课程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必须从岗位综合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特别是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加以具体化、定量化、规范化。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大力推行“双证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涵盖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有先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最终成就事业。要实现全面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关键.也最为根本。高职院校只有把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就业.才可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提出:为就业准备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为卓有成效的、愉快满意的工作打下基础.应当使受教育者获取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都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同时为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专业上的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在职培训:使个人具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从高职学生个人发展来看.由于社会职业结构的动态变化,从业人员面临的是从业、失业、转业、从业的循环过程.职业教育内涵已从社会发展的外在需要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高职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需有较强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适应性.学生能够对岗位内涵变化的适应性和可就业范围的弹性选择.不会因岗位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活力。要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本专业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接受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一员。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上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2 职教属性和高教属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体现

高职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所谓职业教育属性.通常是指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象一般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以技术应用和技艺型为主的,充分体现岗位或岗位群的现实针对性的:所谓高等教育属性.是指在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等教育.就是高职教育的学术属性和知识属性。

2.1职教属性是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一个体现

在高职教育中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不断更新.企业非常注重减员增效,一般坚持“速效、高效、低成本”的原则。高职教育成为企业的需求热点.是因为高职生在动手能力上明显强于传统高教模式培养的专科生.在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又明显高于中专、职高生。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中.建立一支受过高职教育,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高效精干、相对稳定的管理、技术骨干队伍.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关键。因此,高职教育在职业培训、专业设置、就业选择等方面都必须与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必须以市场职业需求为导向。

在高职教育中应该以岗位适应性为基本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岗位分工也日益精细化。因此.适应不同岗位群的职业需求,根据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学科调整.建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便成为高职教育的客观发展需求。这种以岗定课、按岗育人的岗位适应性就成为高职教育职教属性的基本内涵。

在高职教育中应该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或中职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强调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并向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真实工作情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倡导“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专业发展以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建立校企广泛深入合作工作机制.等等。

2.2高教属性是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另一个体现

高职教育的高教属性.就是高职教育的学术属性和知识属性。高职教育应建立一套有高职特点的、完整的、现代化的知识课程体系,而不是只重实践、轻理论。重视职业性课程、忽视知识性课程.重视应知应会、轻视普遍联系的现象。这是培养高职学生未来社会适应性的前提,也是高职学生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高职教育中更关键、更基本的是以高度的知识适应性和能力适应性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迁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创新能力、人文素质修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他终身所用的知识知识更新的加快。要求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去.以适应岗位的变动频率和技术等级提升的速率现在社会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要求颇高.这需要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意识地训练其人际交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推动人类文明向纵深发展.并对人们的知识层次提出更高的要求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是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掌握知识的高职毕业生。将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传播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信息的形式传播于社会的.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利用有益的信息.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是否具有扎实的、能广泛学习的知识基础的问题。而知识源于积累,没有基本的高教文化基础.何谈知识进步和学习能力的开发?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传播机构的高职院校,也将面临更现实的选择:是单项传播实践知识.使学生成为社会固定岗位的机械操作者,还是授他们以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文化知识和能力.使他们掌握并能运用文化知识.以便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答案显然是后者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及其培养对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也只有在重视职业性的基础上.始终不移地坚持其高教属性.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也才能无愧于其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使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蚂蚁
春天的校园
暑假的烦恼
有趣的孙幼军爷爷
死亡和复活
可爱的小鸟
我的家乡
我的好爸爸
兔兔历险记
可爱的小海豚
蜗牛与黄鹂
奶奶中计
好心人
泡泡梦
布偶小猪
热水器行业广告投放情况调查
党员先进事迹材料(街道)
监督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材料
乡镇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徐思晨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009年城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全国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下岗青工再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4综合治理先进材料(通信)
研究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09年暑假环保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就业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
村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1)
试论我国国家审计领域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1)
积极探索 认真实践 努力做好经济责任审计(1)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1)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1)
发挥内审职能 提高依法治校水平(1)
IT环境下审计理论基础的重新认定(1)
管理审计初探(1)
美国IT审计最新进展(1)
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1)
审计监督:如何应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1)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1)
找准定位 强化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1)
关于内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实施与完善(1)
细读体验,升华情感——《丑小鸭》教学设计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一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三
《数星星的孩子》讲读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系列设问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丑小鸭》教学构想
《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李吉林教学设计——《数星星的孩子》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之四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