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

"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德育 德育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昧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本文分别从深化德育课程内容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师德建没等四个方面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的一点认识。

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传授哲学、经济与政治基础、法律、职业道德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挥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时代鲜活感。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让德育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发展应是德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本文分别从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法、科学评价、师德建设等四个方面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的一点认识。

一、深化德育课程内容改革

1.紧密联系实际,设置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落实内容是关键。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能力,就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把学生带人活生生的广阔的学习天地。因此,德育课课堂内容的开放成为必然。教者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选取典型校友创业成功的案例等,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材重新整合,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热情高,才会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发展变化中的德育学科。用活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2.以目标为导向,构建德育教学内容

德育教学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载体。在确定德育目标后,建立符合职业发展需要的德育课程体系是势在必行的。要加强德育教学的职业教育功能,围绕中职学校教学目标构建德育教学体系。

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德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确立德育模块、专题教学的思路。德育模块、专题化教学是指在德育目标指导下,把过去以学科为特征的《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学内容做了分割,相应组成“思想教育”、“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法律教育”、“哲学”、“思维方法”、“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等系列模块,根据德育目标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重新进行组合,实现德育的总目标。"

模块、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德育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授课中,模块的设置与专题的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适时对模块、专题进行新的组合。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动态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课改行动下的德育教材不再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

3.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须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培训和教育指导。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在本次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进行学习。

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组建学生的知识平台,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能更好适合社会,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

德育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4类18法: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除此之外,还有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修养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有所侧重。

方法的根本问题也是选择问题。要想取得德育的良好效果,必须学会在丰富多样的方法体系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科学而艺术地选择德育方法必然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也是作为一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依据工作的出发点及不同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

教学方法的改进,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研的习惯;应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美的心理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起学生道德共鸣,这样才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三、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标准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在德育课的考核中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的目标,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课改行动计划》中指出: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了有利于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当前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积分化,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即对学生德育课程活动参与、知识学习、德育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

从基本内容上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德育学习情况考核;二是学生的综合考核。除在学期末进行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可附加行为规范奖惩学分,对学期中有突出表现或明显进步的、操行等级为优的可加一定的学分;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操行等级为不及格的扣取一定的学分,汇总得出德育学分。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老师合议、班主任老师建议、德育课老师评议等多项不同环节组成。通过德育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学识水平,也反映出学生的集体观念、遵纪守法、劳动实践、个人思想品质多方面内容,实现德育的教学目标。

构建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充实新的思想、新的内容。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探究中求发展、求创新、求实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学校的德育工作,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德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探索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崭新形式,提高德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注重师德队伍建设

职校德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的教风,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现实的德育教师队伍状况远远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不够理想;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不稳定的倾向。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任务,因此,他们的职业德育的养成直接关系着职业德育工作的成败。

(1)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要求融入了以生为本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落在实处。

(2)教师需终身学习,是学习性社会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新要求,如电子商务,同样是讲求诚信的,同时也有了新要求:严格守时。自觉学习、掌握职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职业道德平台,要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养成的。

职校教师要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下,要把师德和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合在一起,构建起教师的道德平台,以此作为起点,在教育学生中教育自己,自觉成为职校德育的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重视德育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专业理论培训,加大对德育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要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对德育课程专职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课程理论素养的培训,形成德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专业团队,使德育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为德育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对在德育课程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应予以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德育课程的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鲜活感。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中职学校是培养国家一线劳动者的摇篮。要使德育课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经过一系列探索,我们对德育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使德育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丰富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形式,做了有益的尝试。作为职业教育者,应摆正自己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技能型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骑自行车
一次快乐的郊游
美丽的青岛
我的三个名字
难忘的元宵节
我想对圣诞老人说
找春天
走亲戚
母亲的爱
春天来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盘古开天辟地
我的家乡开封龙亭
寻找春姑娘
家乡的桃梨观赏园
2009年寒假打工实践报告
记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事迹材料
寒假实习报告总结语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总结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2011年青年教师培训体会
社会实践学习报告
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埋头苦干 岗位建功--社区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煤矿培训工作总结
“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在“十佳廉政公仆”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讲话
大学生寒假钢铁公司实习报告
独立审计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弊端分析
浅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自然资产审计问题探析
试论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
浅论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要求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我国的理性选择
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
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应用
博弈——会计准则生成的规则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特有职能
建设项目概算审计的几点思考
高校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探讨
《画风》教学设计之七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四
《画风》教学设计之五
《画风》教学设计之三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二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四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画风》教学设计之六
《画风》教学设计之四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