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7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探析

"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课 教学评价 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公共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实施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共体育课教学特点、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选取四个与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关系密切的主体:教师同行、领导和督导、任课教师、学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现状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文件的颁布与实施,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相应突出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公共体育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后实施的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共体育课有别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它强调的是运动技能教学,主要以室外的身体运动、技能教学为主,有很强的技能性。因此,应该根据公共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对它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这不仅关系到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而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在教学改革中实行选课制度,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体育项目。下面就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实施状况做一分析,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可行性,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要求。建立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之上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和教学质量调控的起点。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目标以掌握动作技能、学会锻炼方法为主。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采用量化指标,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一样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教师往往是为“达标”而“达标”。而现在,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培养“健康第一”的观念,为将来“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选修体育项目这一课程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了科学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多样性采取差异性教学,因人施教;而学生因为参与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所以,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是相对应的。教师是引导性主体,学生是发展性主体,两大主体形成互动关系并达到动态平衡,最终引导性主体服务于发展性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采用启发和引导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自己的能力,通过自我探究、自我调控,在教师的指导下保持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最终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

1-3教学效果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对学生的成绩也采用个体纵向比较,肯定学生在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进步,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真正地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可见,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只是“教”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而是通过运动项目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至于学生学会多少运动技能、掌握的动作是否规范等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让学生能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并且培养他们坚定、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做到真正有利于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对当前课程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2.1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评价工作至关重要。要使评价工作客观、可信,评价体系本身必须有较高的质量保证,要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工作的实际水平。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模糊性和精确性相结合的原则;共性要求和鼓励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还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规范性以及发展性等等。

2.2评价主体的选择

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综合评判过程。根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和内涵,整个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具体由四个评价组成,即:教师同行评价、领导和督导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依据四个评价主体与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的关系,这四个评价主体有以下特点:

(1)教师同行

教研室是基层教学单位,教师之间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对相互之间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他们掌握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评价标准,熟悉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及要求,能有效地掌握评价尺度,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和严谨。

(2)领导和督导

领导和督导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全方位地了解、掌握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对系部层面来讲,通过评教一方面利于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对教学中表现好的和差的做到心中有数;对学校层面来讲,通过评教可以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客观资料,两者都可以达到严格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任课教师

教师对本人的教学状况最清楚,进行自我评价,可以调动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规划,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教学水平的追求意识,实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两者直接参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参与评价,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感受最深,学生提出的客观意见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评价的主体决定了评价要素和标准。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通过调研、问卷等形式,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显性与隐性因素,针对评价主体的立场角度以及要达到的评价目标,确定公共体育课程四个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以领导、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例,我们把整个量化评价体系分为三个一级指标:教学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和多个二级指标构成,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使用相应的评价体系,用比较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1)领导和督导评价体系

“教学素质”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勤奋工作;服装合适,举止端庄,为人师表,体现良好的个人素质;熟悉课程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教学秩序,服从教学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因材施教,严格要求,耐心进行指导和纠正错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技能”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营造良好的练习环境,场地、器材布置安全到位;教学资料记录完整,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语言表达规范,口令洪亮,指挥正确;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突出重点,衔接紧凑;动作编排艺术性强,示范动作准确规范;练习量合理,训练难度强度适宜,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采取练习方法多样化、趣味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认真指导,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突出能力培养;注意观察学生反应,对学生所提意见做出合理反馈;沉着冷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适应教学新形势,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

“教学效果”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学生到课率高,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启发、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学习中的主要疑难问题,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积极参与教科研并取得一定成绩。

(2)学生评价体系

“教学素质”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服装合适,举止端庄,为人师表,体现良好的个人素质;严格学生考勤并记录,教师无迟到、早退或中途离开教学场地现象;尊重学生,态度和蔼,耐心细致;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严格要求,耐心进行指导和纠正错误;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改进教学。

“教学技能”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营造良好的练习环境,场地、器材布置安全到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语言表达规范,口令洪亮,指挥正确;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突出重点,衔接紧凑;动作编排艺术性强,示范动作准确规范;练习量合理,训练难度强度适宜,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认真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沟通;沉着冷静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教学效果”中,设置如下二级指标:学生到课率高,无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秩序良好;学生学习兴趣高、积极参与;学生掌握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体能状况得到改善;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和健康知识,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2.4对领导和督导评价表与学生评价表中具体的一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和说明

首先,一级指标完全相同,都是教学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三大块。因为在一级指标教学素质要反映的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比如其专业和师德方面的基本职业素质;教学技能要反映的是教师的工作状况,包括其课堂组织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等,要体现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开展方面的相关能力;教学效果则要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包括课堂效果和学习效果。

其次,二级指标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因为评价的主体决定了评价要素和标准,学生评价是从学生课堂教学最直接参与的体验来评,领导和督导评价则是从专家的角度来评,因此在设计二级评价指标时是从二者的联系和区别人手。例如:在“教学素质”的二级指标中,领导和督导的评价有“遵守教学秩序,服从教学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一条,而学生评价中则没有出现,因为此项不涉及学生;在“教学技能”的二级指标中,领导和督导评价要求检查教学档案规范性,并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提出了要求,同样学生评价不需要;在“教学效果”的二级指标中,学生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效果,而领导和督导评价则强调教师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并且对教师的教科研提出了要求。

3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学校也在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所以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需要适时修订。但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引导、监控和促进作用。相应地,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分教师,而是为了激励任课教师奋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整个教学水平的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就是我
我的同窗好友
我的母老虎同桌的三大绝招
我是一个多话的孩子
交警
一张尘封的照片
剿魔者日记(1)
我最崇拜的一个人
我崇拜的人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
孔明,襄樊感谢你!
温馨的爱
我的母亲
胆小的我
图形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浅谈古典摄影技法 回归摄影的原点
艾丽丝•默多克小说创作观的社会文化语境
客家围龙屋文化的美学解析
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大学生文化需求
解析居住空间中的配饰设计视觉动力要素
日语的暧昧表达与社会文化
生成新词语“猛料”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
发挥大学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网络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
社会文化视野中的爱伦.坡的死亡小说
浅议诚信论
中国古代治所城市形态的再认识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象征性暴力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