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 变革策略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在处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课程的关系等问题时,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方案,面对基础课程,放弃和强化的意见相持,使教学面临两难选择。文章分析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形成原因,做出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价值判断,明确了教学目标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

当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着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模式等问题。其中,如何处理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关系,寻找合理的变革策略等问题亟待解决。因为“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专业名录以来,作为高等“工艺美术”教育的代名词,其解构了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称谓,并逐渐重构了高等应用性造型艺术教育专业类别和课程,这主要是为了扩展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全球视野,使之能与国际特别是欧美相应的造型艺术的专业提法相应。然而,如若仅是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的转换并不能解决艺术学科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需求与适应市场就业的导向,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必然面临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转换,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既不能简单地沿用原有的工艺美术教育设置和方式,也不能粗率地套用国外现成的艺术设计教育经验和方法,营造富于时代精神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才是发展中的理性追求。

如若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和“应用”两个层次,那么,如何处理好“应用”和“基础”的关系,如何将课程系统中的应用课程与基础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两难选择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现代化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同样,面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问题,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和处理方案。

1.取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主张将基础课程从艺术设计教学中驱除,从此艺术设计教学不再设置基础课程,节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本,以增加设计科目的课时量,拓展应用教学的空间等。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取消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能更有效地抓好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调度教学时空,扩大利用效率,有效地保证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落实。这是根据教学实际状态而采取的变革对策,是实事求是的教学表现。有些专业教师时常感叹:“当前学艺术设计的学生,专业基础太差,文化素质不高,综合能力更令人失望。”因此,与其勉强学生学习他们不太愿意学、而且不容易学出成效的,不能快速或直接转化为设计技能或专业素质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美术文化课程以及公共必修课程等,还不如让学生们全力以赴地学习专业应用课程,特别是“电脑”的应用性设计软件等,如此而行,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高一些,教学改革的成效会显著一些。或许,这些应用性技能教学会比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直接、有效、快速地转化为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面对日益增长的应用性造型艺术的社会需求,艺术设计专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其课程教学的内容将更复杂更多样,艺术设计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大幅增加。因此,没有艺术设计文化基础、没有基础造型能力、没有相应的专业基本素质等绝不可能顺利完成相应的艺术设计应用科目的学业。而且,作为向“高”“新”专业技能冲刺的平台,或者就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而言,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容置疑,一切艺术设计的应用性专业课程都需要依托一定的造型专业基础,没有专业基础,是根本学不好现代应用技术,学不会艺术设计的。取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也许一些教师可逞一时之快,一些学生也可能会做雀跃之状。但是,这好比无本之木,刻木求剑、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思维,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是难以脚踏实地地展开艺术设计教学的深层次追求的。很多教师反映,不少大

三、大四的学生,甚至是毕业后已经就业的同学,时常感叹当年专业基础没有学扎实,给眼前的艺术设计工作造成障碍,十分后悔等。可见,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只能加强,不能废除,而且还要在时间与空间、教学力度上给予保证,削弱基础教学的思维和做法均是没有出路的。

虽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围绕的是同一个培养目标,即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艺术设计人才,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资料显示,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约占专业应用课程总课时的1/3,可谓时间少、任务重,所以在如何摆正二者的关系问题上引发了不同的、极为对立的教学思考和做法。因此,探寻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正确位置显得格外重要,而这种探寻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和风险。

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分析

从内涵来看,课程就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影响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社会需求、个性发展和知识体系。因此,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课程开发。当前具体的情况是,绝大多数高校都尽可能多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通常都是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性课程三部分组成。各类课程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均相应地占一定课时比例,这已经形成了定式。其中基础课程一般占专业课程的1/3~1/4,根据需要,各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还相应安排实习和实训的教学内容。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指向性和应用性教学目标的规定下,为了务实高效地办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人们的眼光不约而同地盯在了基础课程教学这块,向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时间和空间,就不足为怪了。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所以基础课程的构成形式通常参照纯粹艺术教育的样式,课程也是对应设置的。如设计素描——素描、设计色彩——色彩、三大构成——基础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还可以找到与透视、解剖、史论等科目相对应的艺术文化课程等。不可否认,结合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开设各种专业基础课程是应当而正确的。但问题是当前相当一部分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特别是“新高职”或“三本”的学生的文化素质偏低,专业基础更低。因此,才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的重重困难。教学效果差的状态迫使部分教师在无奈中选择了放弃基础教学。“与其让学生混迹于基础与技能中,在无效和茫然中丧失学习的信心,还不如干脆‘因材施教’,取消基础教学而选择应用先行。”因此,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成为首选。 "

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建设和教学目标追求

通常学科课程开发有三种模式:通过分析学习主题的活动内容来选择课程内容,旨在引起所期望于学生的目标模式;以知识的学科体系为中心,重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在于预定的行为目标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即学习经验,以及教师、学生及环境相互沟通与影响的环境模式。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状态,建立合理的有价值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就成为教学发展的关键。

然而,面对高校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变革,笔者认为,完全“放弃”或过分“强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做法,均不能较好地解决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困境,都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和教学把握上的局限性。

1.取消高等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艺术设计相应的课程教育,更不可能通过教育学生的智能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市场所需要的深度和宽度,降低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种做法与教育目标相悖。从认识层面上看,这类教学选择与辩证唯物观的认识论原则相悖,也与教育的普遍性规律相悖。试想,就算学生掌握了某一计算机设计应用软件,而计算机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具而已,没有艺术创造能力、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思维作基础,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艺术设计意图,不可能搞好设计工作。没有专业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专业作为。

2.加强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育,这种提法虽说没有错误,但是不现实。因为,在教学实施中,如何掌握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寸,难度很大。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教学时空都不可能不受到制约,基础课程教学和其他类别课程的教学一样,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实施,突破某一课程的时空限制,都会对其他课程教学的实施造成重大的影响,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正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难点所在。提高教学效率,才有教学发展的出路。笔者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对“基础”内涵的认知上,开展教学主要要解决以下专业基础问题:其一,造型能力的培养。造型能力即古人所指的“存形状物”能力。根据约定俗成式的认知,艺术设计课程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因此,造型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学的首要追求;“造型能力作为一切艺术设计活动的专业基础”的认知早已经得到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的验证。其二,审美把握能力的培养。从本质上看,艺术设计就是审美把握,就是美的追求与创造。因此,对美的认知,特别是对形式美的规律的把握就显得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失。有不少的设计师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虽然能完成设计,但却不能营造出美的感觉,创造出美的造型等。其实,大量的艺术实践可以证明,没有审美能力是不可能搞好艺术设计工作的。

3.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导应该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是创造的基础。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在导入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融入创造性的审美把握,将其落实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这是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最为重要的追求。

4.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美术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人文品格的培养等。通过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总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只是简单地舍弃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教学目标,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安排成已经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解决的新思路

艺术设计的专业本质是“设计”与“应用”,特别是当前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和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在此前提下,深化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有限的高等艺术设计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时空中,既要较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基础问题,又要圆满地展开专业应用性教育,致力于解决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对立、僵持和矛盾的僵局,成为首要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思维为我们教学时空资源整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而“行动教学”模式和思路为我们解决强化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而有可能挤占专业应用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时空”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1.将艺术设计所有的专业应用课程划分为系列行动教学目标或“行动项目”,以教学活动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下,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项目,解决行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和专业基础问题。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融入或“返还”到应用项目中,使之成为行动小组有待自主解决和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其中,由于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应用课程完全融合于“行动学习”课程,从形式上看二者的“争时占地”的教学矛盾也相应得到化解。在此,高等艺术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并没有改变,只是专业教学的形式和课程体系完全改变了。专业基础的问题都隐含在应用性行动教学之中,以“够使用、能发展”为原则,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并得到解决。

不过还是要特别注意,此时专业教师如何有效地把握教学时空,完成教学目标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专业基础的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有时还可能会显露出来,成为制约我们教学的拦路虎。因此,如何构建有用的、针对性强的、教学效率高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学方式方法,又成为艺术设计教师应努力钻研的急切问题。

2.完全打破原有的课程系统和教学模式,走高校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产业化道路。将教学与应用、艺术设计和企业生产完全融合为一体,教学直接为应用和生产服务等,建立“学用结合、活学活用、急用先学”的教学模式。也许这不失为一条解决当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困境的好办法。然而,如若这样去做就会同时产生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篇幅有限,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容下次再探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燕子收到电报
牛年画牛
捉知了
关爱他人
王爽
秋天到了
鱼儿不忘江河
汉堡一号
下五子棋
我们的新发明——“极力冲刺”
做贺卡
金色的水乡
我们的祖国我的家(建国60周年征稿)
美丽的世界
喂鸽子
高压实验室接地系统研究与建设
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IP VPN的城市污水泵站远程监控系统
高炉软水密闭循环系统PID调节控制
数字电路测试中逻辑分析系统的应用探讨
EPS高频逆变技术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现代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应用
环保疏浚技术的综合运用探讨
测绘新技术在房地产测绘中的运用
电站温度在线监测系统构建浅析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进展
空压机无人值守控制系统的设计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燃气锅炉房燃气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优秀家长谈家教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六教学案例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三教学案例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26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二教学案例反思
作文教学案例:快捷观察
立体开拓作文教学的空间
26科利亚的木匣练习题教学案例反思
善视失败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五教学案例反思
口语交际教学三部曲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教学案例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二教学案例反思
短短五分钟连成金项链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四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