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面向就业市场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面向就业市场构建新建地方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论文关键词】就业市场 地方高校 化工专业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平台+模块”的实践,取得了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对新建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参考价值。

新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事关学生个人前途,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社会稳定、学校生存和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通过与省内外化工企业合作、顶岗实训基地建设、仿真实训项目开发、专兼职教师队伍培养等多种途径.形成校企互动的良好机制.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化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一、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安徽化工行业.面向北部,辐射周边。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为安徽省的化工产业培养既掌握化工生产一线操作规程、操作技能.工艺过程控制、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维护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又具有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需要,能在科研机构、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技术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修定人才培养计划

定期组织老师对宿州、芜湖、昆山、杭州等地化工企业进行就业市场调研、分析和论证,根据现代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修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讲授什么样的课程、参与什么样的实践、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等等.都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定。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践环节上,根据近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规范表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尽量在实习企业中寻找课题.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以提高学生解决化工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化工行业人才需求特点.采取学校适当投入资金.为企业定向输送毕业生及培养岗位操作工等措施.吸引企业高工参与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顶岗实训基地建设、仿真实训项目开发、“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培养等多方面工作。化工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中为学校提供场所和条件.并通过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和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吸引学生到企业就业.从而形成校企互动的良好合作机制。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紧密结合:建立能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室和实训基地为一体.推进案例教学、实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校内、校外、工学结合”、“教师、师傅、学生结合”、“仿真、实操、顶岗结合”、“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实习证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项岗实习

面向就业市场办学是新建地方高校教育的特点.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的实用人才.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实现“零距离”上岗和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目前我们已经与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雪枫制药厂、上海永庆药业集团宿州制药有限公司、宿州市环保局、宿州市污水处理厂、安徽中元化工集团、安庆石化总厂、马鞍山钢铁公司、临泉化工厂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顶岗教育实习关系。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充分地了解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规章制度等,还能操作仪器设备,参与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及产品分析等,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实际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能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企业对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可提前“预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可实现学生、家庭、学校和企业四方受益。

2、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新建地方高校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展订单培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与丰原宿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安徽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特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芜湖融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了定向委培意向.根据企业的招聘人数和用人要求来确定招生人数,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培养目标,使学生的所学真正是企业所需.学生毕业就直接送到企业里特定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另一方面.根据大多数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企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不仅能有效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密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还能提升双方的合作层次.实现“产销连接”.使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的“无缝”连接成为可能

四、改革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注重各课程间的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脱节现象。通过课程的整合.适当压缩理论课时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比例,在保证各专业实验课充分开出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视课程见习、专业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多学科交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设面对市场的《化学工艺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精细化工》等化工方面“实践、应用型”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这些“实践、应用型”的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相关的就业课程相互补充在培养模式上.尽可能地打破以往就业意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接受统一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群体按就业意向的异同进行重新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即低年级进行文理交叉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高年级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职业方向的培养和就业指导。按照知识、技能、素质和人格的育人结构,完善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专业教学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即由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

通识课程平台。由大学英语、体育、两课、公选课、人文社科选修课、艺术类选修课构成,主要体现学生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构成。使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制图。通识课程平台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原则上前两年完成。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主要体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包括6—8门课程,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年完成。

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不同就业需求(考研、从教、职业岗位),设立4个专业方向模块,每个模块设置3门左右课程.原则上安排在第五、六、七学期完成。根据化工岗位就业需求:以化工生产过程、化学检验为导向分为《煤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分析与分离》、《环境治理与监测》四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由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构成.专业技能训练包括仿真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安排在第五、六、七学期完成。

综合训练模块由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鉴定两个环节构成,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在专业学习模块和最后的综合训练模块学习的过程中把与“双证书”制度融为一体的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等岗位职业要求的能力贯穿始终。

学生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完成学业、取得“双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毕业证.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夸夸咱们的班主任
宇宙的爱之千缘断裂
预报天气的脸
橘水泪
虹光普照(二十)
宇宙的爱之宇宙的诞生
我最喜欢的动物——螃蟹
为什么?
家乡的名人
老妈变了
引我向前的风
我的老爸
百变老妈
感恩母亲
我的铁杆“猴子”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维护措施与方法初探
文化产业品牌的战略规划与传播策略等12则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初探
浅谈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与应用
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
三维教学模式与“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的探讨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初探
对于计算机通信的几点看法论析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企业本体构建研究
计算机软件工程浅析
农业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语言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公共外交视域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案例式分段情景教学研究
建设民族复兴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史》
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设计5
《斑羚飞渡》教案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2
《狼》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6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4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7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7
《真正的英雄》教学设计6
《珍珠鸟》教案设计11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
《狼》教学设计10
《狼》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