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加强共鸣技能指导 培育歌唱新人

浅谈加强共鸣技能指导 培育歌唱新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加强共鸣技能指导 培育歌唱新人

"

论文关键词:共鸣 歌唱 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音乐教学辅导的实践论述了共鸣技能在歌唱中的作用,强调了头腔共鸣在各共鸣腔体协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指导学生歌唱中常见的一些毛病,是笔者多年辅导经验的总结。

我辅导的学生张焕焕等同学连续获得2007年、2008年河南省职业学校声乐大赛一等奖。领导和同志们向我祝贺,但我觉得,获奖同学在歌唱方面进步较快,主要得益于他(她)们对共鸣技巧的掌握,我的作用主要是在共鸣技巧方面给予了点滴指导。

人体内的每一个空隙构成了天然的共鸣机构。气息激起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借助于胸腔、口腔、咽腔、鼻腔、头腔这些共鸣机构来调节、扩大,使声音变得洪亮、圆润,用最少的消耗,达到最大的共鸣。我们日常的讲话中,这些器官不必加以调节即可自然取得共鸣,但在歌唱时,这种自然的共鸣就不够了。歌唱不仅要求声音宏大,而且要求它圆润、丰满,有弹性,有足够的泛音,因此,演唱者必须在自然的基础上,锻炼和加强共鸣机构的调节,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怎样才能得到良好的共鸣?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只是产生共鸣的先决条件,而如何取得歌唱时的正确共鸣,还有赖于整个歌唱器官的适当配合和调整。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弄清楚:声音产生的位置,气息输送的方向,如何在共鸣腔里调节和扩大音波,如何产生泛音,以及各发声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在歌唱的一瞬间达到:呼吸自然,流畅,有支持,声音明亮,圆润,有弹性,穿透力强。

要达到这个目的,歌唱时必须:

1.将颚骨兴奋提起,保持打哈欠状态,舌头平放在口腔内,抵于前齿下面,利用呼吸的弹力,将声音“叨”进口腔内,并使它向上向前运动,在硬腭前端振响,经过反射作用产生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

2.使用正确的起音方法。通常使用的是软起音,即在准备发声的一瞬间,将声门关闭,起到挡气作用,促使空气密集于出口处,然后轻轻打开声门,平稳、轻巧地发音,使鲜明、干净、圆润的声音迅速地冲出声门,这就叫软起音,它能使发声器官更有持久性。

3.用开口音的感觉唱闭口音,用闭口音的感觉唱开口音,这样可使开口音不散、不撑,闭口音不挤、不尖,达到声音圆润、甜美的效果。

4.良好的共鸣产生于正确的呼吸。假如呼吸的状态不正确,声音的真正潜力就不能发挥。呼吸不解放,歌唱的时候就会依赖喉咙和咽部肌肉的力量,使声音失去弹性。

5.在歌唱时,各共鸣腔的运用不应是孤立的,要相互协调、配合。歌唱者要有一个完整的共鸣感觉,即混声共鸣感,一种上下贯通、均匀、统一的立体感,而不是孤立地依赖某一部分在歌唱,这样才能获得结实、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 "

总之,如果你在歌唱时肌肉放松,呼吸畅通,自己感到轻松、舒服,那么,你的歌唱状态就是正确的。

在歌唱时,要防止片面追求音量大,音量过大会产生以下毛病:

1.舌根压缩抬起,使声音从咽部发出后,在上咽腔受到阻碍,不能顺利进入上部共鸣腔。

2.舌头过分伸前,使音波的力量松散,变成粗糙的喉音或空洞、虚弱的声音。

3.下巴紧张,使喉头不能保持稳定,松弛的状态,妨碍了声音的畅通。

4.喉头过分提高或过分压低,使咽喉部分过分紧张用力,把声音流动的通道收缩,阻止颤音自由的通向咽喉和胸部的共鸣腔。

头腔共鸣更重要。意大利歌唱家巴拉认为:“那些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去的人,才是真正在歌唱。谁会用头腔共鸣,谁就能唱一辈子,失掉了头腔共鸣,就不再是一个歌唱家。”这说明头腔共鸣对一个歌唱者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头腔共鸣呢?我的体会是:

1.交替使用张口与闭口哼鸣发声练习。练习时,略带微笑状,颚骨稍稍提起,双唇自然松弛地闭合,舌头平放在口腔里,舌尖轻轻地触及下齿,气息通过声门,震动声带产生苍音。通过咽腔沿着舌面向前向上移动,软腭轻轻向上提起,使声音在咽腔和鼻腔顶端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头处都有振动的感觉,随着音阶向上发展,双唇逐渐张开,但声音位置仍保持在鼻腔顶端的空穴里。

2.鼻腔是通向头腔的关键通道。要获得头腔共鸣,必须打开鼻腔。用打哈欠的感觉使软腭和咽壁所形成的咽腔共鸣管道稍稍向上向里靠拢,这样便能打开鼻腔,使声音沿着鼻咽腔管道,在深呼吸的支持及各器官的巧妙配合下,进入鼻腔顶端的空穴,产生共鸣。

3.正确掌握换声技巧,是获得头腔共鸣的桥梁。有些人自然声区比较统一,不存在明显的换声问题,但大多数人是需要换声的。所谓换声,就是自如地掌握和运用母音变化的规律,使声音很流畅地由一个音区向另一个音区过渡。

低音区、中音区不要唱得过重、过沉。好的声音不在音量而在音色、音质和正确的声音位置,虽然音程变了,但声音位置不要变,保持在上腭之上,这样才有利于声音的过渡。

中音区要唱轻、唱柔,声音要干净,明亮,起点要高。男高音、女高音在C

2、e

2、d2几个音上逐渐使音色难以察觉地略微变暗,通过母音变化的规律使ɑ带o,e带ü(yu),i带e,o带u的色彩来解决换声即高音的关闭(掩盖),由此获得头腔共鸣。

要获得头腔共鸣,不是一个部位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要使各个发音器官在一瞬间巧妙地恰如其分地配合好才能完成。抓住了头腔共鸣的培养也就抓住了共鸣技巧指导的纲。我也就是抓住了头腔共鸣这个纲,张启了其他共鸣腔的目,做到了纲举目张,使得我校在省级声乐大赛中不断推出新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俺家的洗碗比赛
老师我想对你说
烧纸船
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安静的高二(1)班
我当了劳动委员
难忘的一次拔河比赛
挂窗帘
我第一次踩单车
元旦游艺节
我是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新年快乐?
一套美丽的家具
重庆一日游
小巧手
共青团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再认识与管理
德国“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
浅谈课堂教学转型的技术背景与认识论根源
巧借学习动机论,激发高三理科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概况及今后发展趋势——兼谈素质教育
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德育功能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
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地位
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及实施途径探析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初探
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师德建设对和谐、平安校园的辐射
谈现代教师的教育良心
《金色的鱼钩》教学谈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关注那一部分学生──《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例分析
《金色的鱼钩》教学札记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