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5
关于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 [论文关键词]医学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 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发展已初见规模,为了克服体育院校办此专业的缺陷,凸显医学院校的特色,以满足社会需求,文章从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出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能用体育的方法去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
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笔者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
2.课程设置。因该专业缘起于体育院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方面,招收的是普通理科生,并且他们的体育技能素质又较差,再加上大部分体育院校缺乏临床医学专业作支撑,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偏多,而医学知识过于简单,特别是“在神经系统、骨关节、心血管、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学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就更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院校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偏少,不能很好地适应运动康复的要求。
3.教材建设。教材是规范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大多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相关教材,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造成不连贯性,影响教学质量。教材与培养目标不相匹配,就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
4.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所学课程大多为体育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又是想成为康复治疗师,再加上目前社会上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
总之,随着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不拓宽专业培养口径,不改变招生对象以及学位授予方式,不对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则在医学院校的发展道路将举步维艰。
二、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由此而带来的老年人身体锻炼和病后康复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学校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培养社会所需的既懂医、又懂锻炼的复合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而努力。
1.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统一。在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核心问题的背景下,体育运动在这类疾病防治上的重要作用已初显端倪,作为主要培养专门从事“体疗”人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已成为社会紧缺专业。为此,医学院校应根据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既不能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混同于体育教育学专业,也不能将它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认真探索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如何运用体育的方法解决人的健康问题”这一主线,制订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满足社会市场需求。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业务培养重点应是:掌握体育、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各项基本的体育训练方法以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运动处方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即在掌握医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运动量和运动形式来促进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积极变化,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
2.凸显医学院校特色。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始建于体育院校,“落户”于医学院校,为了与体育院校互补,凸显医学院校运动康复的特色,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较好地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要求,采取前期公共教学模块与后期专业分流的方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具体来说:第一,要将招生对象由“普通理科生”调整为“体育生”,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或理学学士学位。第二,在大一和大二期间,采取公共教学模块,让学生掌握体育学及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干课程除大学公共课外,应有系统解剖学、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基础医学概论、中医骨伤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处方原理等课程。第三,在大三开始进行专业分流。一为“体育保健与康复”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从事保健康复工作的“体疗师”,主干课程为医用物理、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影像学、康复评定等,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二为“休闲体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休闲体育发展所需的学术研究、技术指导以及教育、组织管理与策划的能力,主干课程为教育学、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管理学以及体育技能实践系列课,授予其理学学士学位;三为“体育教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懂得康复保健知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主干课程与师范院校的类同,授予其教育学学士学位。
3.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实习是学生即将工作前的一个培训阶段,为学生向职场转变做准备,非常重要。专业分流为“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6~8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休闲体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健身俱乐部或中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专业分流为“体育教育”方向的学生,主要安排在中小学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所有分流方向的学生在第8学期返校后,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知识和技能空白,有所侧重地进行补课。
三、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的建议
为更好地促进、规范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组织专家编写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
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及人才培养目标,在招生对象方面,应将普通理科生改为体育生,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因普通理科生体育技能稍差,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浓。
同时,要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2]李裕和,罗兴华,黄治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
(4).
[3]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
(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做值日生
- 第一次去仙公山
- 百灵鸟选美
- 脐橙
- 小伙伴胡怡然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美丽的地坛公园
- 家乡的橘树
- 我想去香港迪斯尼乐园
- 妈妈来得太早了
- 美丽的旌湖
- 春宝宝的盛宴
- 森林里的联欢会
- 忘记了一件事
- 给外公外婆的信
- 浅析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 浅谈体育行业工会组织与运动员阶层的兴起
- 关于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 关于信息时代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
- 在普通高校中开展健身瑜伽课程的必要性研究
- 论职业院校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浅析
- 论电力类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学报的建设
-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关于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 论可转位刀片选用的几点意见
- 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 关于完善我院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建议
- 关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 浅谈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几点感想
- 《口技》创作背景
- 《口技》的艺术特色
- 从指导《口技》背诵谈起
- 关于口技
- 《口技》作者林嗣环
- 《口技》写听众反应的高超艺术
- 《口技》的场面描写
- 读林嗣环《寄吴梅村》
- 《口技》作者编者简介
- 《口技》阅读提示
- 《口技》表演的几个阶段
- 关于口技的历史故事
- 《口技》内容分析
- 《口技》简练贴切的文字
- 《口技》课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