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体育课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高职体育课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高职体育课中“隐性课程”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

论文关键词:隐性课程 文化性 行为性 感情投入 和谐课堂气氛

论文摘要:高职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文化性教育,尤其是体育文化的影响、作用,提倡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体育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

高职体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一样,是构成高职体育系统的精髓。通过体育课这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交互作用,把隐性课程中的理性层面,即人类社会文化的习俗、价值和观念及技能的认识和情感,反映在体育教学整个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综合力而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及作用。近年来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较重视显性课程改革,忽略对隐性课程重要性认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高职体育课改革发展进程。

一、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点

隐性课程是指非正式学习的各种教育要素,如师生关系、教学风格、课堂规则、按能力分组等,是一种隐性的、无意的、隐喻的或者是还未得到认可的教师经验,但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可以说,隐性课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习俗、文化教养、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个体身上的集中表现,并通过教学、教师的行为等方式同显性课程同时起作用。显性体育课课程是高职院校正式的教学活动,是必须完成的课程。隐性课程虽然不象显性课程那样有统一的教材、内容、要求及目标,但它所隐含的精神、文化、伦理等教育要素,一直在体育课中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如体育教师的良好精神面貌、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层面、价值取向和规范化操作的行为,就能说明是隐性课程教育的具体体现。隐性课程教育,既取决于教师对体育教育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又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内心境界。隐性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设计,主导权在于体育教师,所以弘扬什么精神,发展什么文化传统,提倡什么品质和培养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隐性课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更应在思想上、行动上有所认识和体现,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体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为的等正面品质的内涵,贯穿于整个隐性课程教育之中,进而把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

提倡隐性课程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受到显性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如队列队形教学,“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就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其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规范能力,其二是树立良好的作风(指军人作风)。尽管“步调一致”练起来单调、枯燥,但对学生心灵的陶冶、促进是久远的。所以隐性课程教育,对时代风貌、伦理道德、行为举止、审美情趣等正面的东西起到了融化、传承的作用,尤其是对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生能力意义深远。因此,隐性课程教育对高校体育课改革意义是重大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体育诸多方面的力培养和体育观念、意识的形成,不能单纯地局限在显性课程的有关知识上,而是使他们全面合理地摄取体育文化(包括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的价值,消化于人格生命中,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充实生命内容,陶冶情感与灵魂,达到灵与肉的“全面唤醒”,成为全面发展的多维的人。隐性课程教育活动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1、文化性

体育课程是从人类社会文化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课程的内容就有可能被继承、发展,尤其是体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体化。体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和社会规范,也是人的社会化的手段。体育文化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涵,它是一种以人的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现象,是由人对体育的需要、思想理论方法等观念形态的内容和外化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规格和设施构成的,包括多种精神和特质因素的复杂整体。而隐性课程中的体育文化教育,也是多种精神和物质因素构成的。所以体育课隐性课教育也具有陶冶、培养和教化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积累起来的文化价值(含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提高,蕴含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陶冶与影响,其中的体育文化特性对学生就有着独特的作用。实质上,体育教育过程也意味着是将学生从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唤醒”的过程,即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过程。可以说,体育课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种精神内涵的整合,他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构建,而这一构建又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水平和变迁,反过来制约着体育文化的发展。

2、行为性

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在课堂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素颇多,但教师外延行为乃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为不同的教师行为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以及给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如行为的动作、表情、举止等。可以说,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心理环境,正是决定学生行为表现积极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条件.

二、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

隐性课程特别强调行为的潜在教育要素,以及追求自然渐进的影响效果。体育课不同于别的课,他是以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又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教学时,其行为的外在表达应具有积极的理性层面及内涵,提高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要从体育教师的自身抓起。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美好的品德。敬业、爱业、为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勤奋热情、积极进取,要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体育课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等,是形成体育教师威信的基本力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这里的身体美就包含着体育教师身体动作的姿势美和姿态美,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心灵美的直接反映。体育教师的行为里隐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因素,因此只有内心和外表表达的统一和一致时,才能构成美好的品德形象。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诸多行为上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在教学互动中体现出其品德行为上美的一面,以致给学生以感染和影响。

2、高深的知识修养。丰富的知识修养是力量的源泉。体育教师必须精通体育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做到不断完善自我。具备必要的体育专业知识、文化意识以及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的体育教师,能和学生达成共识,增进心理相通,能令学生信服。可以说,体育教师在身体力行中,如果能以理性行为来概括其自身的身体行为,以及体现自身的知识价值及其能力,不仅能对学生起到教化、陶冶等的作用,而且还能更深一层地激发学生认知、探究、创新的心理。

3、多才多艺。体育教师应有开拓进取精神,有独到的教学与训练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优美的动作示范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帮助、提示、保护,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美与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和从事运动实践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如组织管理教学能力、动作操作和示范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预见性能力等。也就是说,“琴棋书画歌词诗赋”,应略知一二,从中体现出其一定的才华、才干和才智,从而给学生一种博大精深、触类旁通的感觉。所以说,体育教师多才多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激发创造性能力的发挥,并能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4、好的感情投入。这是形成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师生间的交流,应本着感情对感情的交流,人格对人格的交流,这是建立良好感情基础的基本条件。要热爱学生,要和学生交流思想和动作感受,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节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及语言表达的带动下,完成教学任务。在行为上坦诚自然,对学生和蔼可亲、热情爱护、保持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在课中形成和谐的感情、良好的沟通、协调的行动、个性的相融等气氛,由此才可能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亲切、友谊、信赖和支持。所以体育教师良好的感情投入,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

上述四种理性层面的行为反映,对学生诸多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作为体育教师,在隐性课程教育中更应立足于理性行为的表达,把属于美好的、优秀的、善意的、坦诚的、和悦的等精神内涵通过其身体行为体现出来,同时也要避免不良行为的出现与影响,进而使体育教师的理性行为影响力得以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成守伦.论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J].山东体育科技,1999(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老家
玫瑰花
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
描写春天的300字
写清明节的
偷葡萄
春天
课余生活
迎世博会的
老师的微笑
清清的潕水河
爷爷生病了
我的爱哭小妹
我发现了小狗的“纸巾”
世博会300字
社会实践学习报告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寒假实习报告总结语
2011年青年教师培训体会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
煤矿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生寒假钢铁公司实习报告
2009年寒假打工实践报告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总结
埋头苦干 岗位建功--社区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记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事迹材料
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在“十佳廉政公仆”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讲话
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
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探讨
企业所有权安排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失败
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条件下的审计初探
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初探
证券市场审计需求的产生原因
关于加强审计风险内控制度的思考
谈谈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与弊
审计评价难的成因与对策
中西方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比较
知识经济时代审计呈现的新特征
应正确划分十二种经济责任
审计环境与CPA审计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五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三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四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画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五
《北京亮起来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七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四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