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研究综述
"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历史沿革 角色定位 角色转换
[论文摘要]高校辅导员日益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培养优秀学生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不明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辅导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由于职业角色定位不清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当前国内研究现状做了综述,以期对推动辅导员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最初单一的政治辅导员发展成为具有承担着教育和管理等多重任务的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如何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是关系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进高校和谐发展的关键。国内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研究主要集中在辅导员角色定位、角色转换、由于职业角色定位不清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和对策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辅导员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建设发展,辅导员角色也有不同的变化。 第二,六十年代的短期发展和“文化大革命”的暂时受挫阶段。《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文件对辅导员的来源、地位、作用和学生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作了规定,至此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政治辅导员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夺权和整人的工具,这个时期政治辅导员遭到批判,政治辅导员制度也被取消。
第三,八十年代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78年恢复了统一高考制度,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恢复和发展了辅导员制度。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政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赋予了辅导员“双重”角色。1987年《中共中央关于改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确认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
第四,新世纪的高度重视和规范推进阶段。2006年5月,教育部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回顾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辅导员的角色和在高校的地位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主要做政治工作,到“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定位于教师,到新世纪规定了“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和功能仍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新时期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招生量不断扩大,辅导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高校改革本身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科学而准确的进行定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明晰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对做好学生工作,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有几种方式: 二是定位于身份:“政治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和“行政人员”。有学者指出新形势下辅导员的主体角色是学生事务老师,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作为教师角色具有特殊性。
三是研究者根据辅导员从事的工作内容来定位,有的研究者认为辅导员角色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导师、大学生文明修身的引路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设计师等;有的研究者把辅导员定位于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心理上的疏导者和学业上的指导者。
四是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定位,将辅导员角色定位为学生前进方向的引导者、学生成长过程的服务者、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者。
五是从历史传承角度来定位,认为新时期辅导员的角色类型,一方面包括传统的、应予以继续加强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学生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心理医生和人际关系协调者;另一方面,包括与时俱进的、应予以完善的角色学者和学习者、知识营养的调配者、职场经纪人的校园实践者、反思者与研究者。
就辅导员角色转变的内涵而言,辅导员角色要由严格的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发展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由知识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由低学历向高学历转换;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来看,辅导员的角色要从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呈现职业化专业化的趋势,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辅导员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辅导员角色定位现状和问题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导致辅导员处于尴尬位置:是教师,但不具体从事教学工作,仅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也不参与教师晋升机制;是管理者,但整天处理的是琐碎的学生日常事务,更多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信息传达者。就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而言,有的将辅导员归为思想政治教育系列的教师,有的将辅导员归为行政系列的人员,有的高校尝试让辅导员在校外挂职锻炼。然而现实中,辅导员老师们大多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茫然。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导致对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内容、权利与义务等确定带来诸多问题。 还有的学者从角色冲突角度指出辅导员角色不明带来的诸多问题:如陈迪英在《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一文中指出辅导员角色责任的分散性、模糊性、工作成果的“无形性”造成的冲突,使辅导员为自己的辛勤劳动难以得到社会的正确评价而苦恼;对辅导员多重角色期望的冲突;辅导员的角色责任与个人事业方向造成的冲突。曹连众、高圆媛也指出辅导员因“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目前自己的困境”,产生自我实现感的失落感,这是影响辅导员工作持久积极响和热情的重要原因。 "
四、研究者提出的建议
针对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内研究者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对策。如,就辅导员自身而言,要勤于学习,慎思明辨,投身实践,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对高校而言,要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具体职责和范围、明确权利和义务,完善职务晋升机制,对辅导员进行角色训练和心理辅导。
就辅导员的角色转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新时期辅导员角色转换必须遵循的两个理论原则:一是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中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原则;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转换辅导员角色的具体措施要加强建立合理的体制,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规范化、科学化学生管理的方法;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全面提高和素质建设。
近年来众多的关于高校辅导员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建议和对策,推动了高校辅导员现代化、专业化的发展。但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调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对现有文献的归纳研究多,从管理层面和专家角度出发的多,从辅导员自身对于定位问题的亲身体验的少;在广度上缺乏与国外相关辅导员定位的比较和借鉴,在深度上还限于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引申,而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研究。要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角色的明确的定位是关键问题。在此问题上,国内研究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2] 石丽萍.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理念、角色、职能的转换[J].卫生职业教育,2003
(2).
[3] 王晓龙.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与工作创新[J].考试周刊,2007
(2
8).
[4] 朱惠琼.辅导员角色重构与和谐校园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2006
(4).
[5]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DB/OL]. http://www.edu.cn.
[6] 北京市委研究室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会七十二变的我
- 妈妈的脚步声
- 我的同学
- 永远的超级二班
- 爱笑的我
- 我崇拜的一个人
- 我的美术老师
- 姐姐是个追星迷
- 爱老师的理由
- 我是男孩,女孩?
- “海绵一族”
- “牛”思彤
- 我和伙伴的生日
- 坚韧的母爱
- 小“书虫”弟弟
- 暑期社会实践义教个人总结
- 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打工类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 2010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 暑期政府部门实习报告
- 暑期社会活动三下乡之心得体会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总结报告
- 2010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 应用数学类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 暑假地产交易中心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暑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 自动化系暑期社会实践范文
- 谈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及改进设想
- 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 分部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策略建议
- 英美CPA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 企业财务报告与知识经济
-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 核心能力、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创造
- 如何界定会计信息失真
- 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
-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 ST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更换之相关因素实证研究
- 在财务管理中融入组织管理方法
- 关于“中期财务报告”的几个问题
- 基于中小投资者决策有用性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金色的鱼钩
- 三峡之秋
- 小英雄雨来
-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新课标)
- 荷塘月色
- 狼牙山五壮士2
- 《松鼠》教学设计
-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新课标)
-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新课标)
- 木兰诗 教案示例二
- 狼牙山五壮士1
- 第3课丑小鸭教案设计(新课标)
- 第4课诗两首教案设计(新课标)
-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设计(新课标)
- 第15课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