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对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思考

论对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对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 师范性 教学

[论文摘要]当前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仍存在着一些误区:过于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精神培养等。应该明确高师美术教育的定位是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专业教育,因此要转变高师美术教学观念,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教师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上,重视教师双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改善教学促进高师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新世纪的中国高师美术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它在整个国民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旧教育观念和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等,已严重影响着该专业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是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与非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区别

师范美术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以培养能胜任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为目标,是以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因此应改变以往重技轻道的教学方法,重视审美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非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为美术本身,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通过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推进美术文化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高师美术教育就其性质而言,既有高等教育性质又有师范教育的性质,它是“高”与“师”的有效融合。“师范性”是高师美术教育区别于非师范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标志,其师范性决定了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美术技能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对其进行教学法、教育理论的传授,使其具备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高师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院美术教育效仿美院

“古代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教师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过程,而认为凡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可以任教师。”事实上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高学历、画得好,就能胜任美术教师的工作,这完全是一种偏见。这种偏见正是影响落实师范性的关键。

“师院是培养美术教师的基地,美院则是培养画家的摇篮。虽然都是以绘画实践为主,但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近年来,师院向美院看齐的倾向有增无减。从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理论指导到毕业创作,无不是缩小了的美院。师范特点与面貌被淹没了,培养目标被淹没了,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助长了当画家而不愿做教师的思想,教学内容也与中学实际差距较远。工艺手工课、美术欣赏课、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理论以及教材教法课都是薄弱环节。另外,示范美术门类多而全,要求教师不仅会教技法和艺术,而且能为人师表,以广博的学识和艺术的全能吸引学生。总之,师范美术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打一。”

(二)重技能技巧轻理论

不能否认美术技能教育是师范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能任意夸大美术技能教育,甚至把技能教育误认为是美术教育的全部。我们应该明确,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的是美术教师,他们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修养要远远高于其对画种技能的掌握。然而事实上,技能课占据了绝大多数课时,而理论课则开设很少,这已经背离师范教育的航线。学生如果只对素描、国画、油画创作情有独钟而对应用设计领域、民间美术以及人文学科的课程少有兴趣,或者知之甚少就会此造成知识结构单一狭窄等先天不足与现实需要的“一专为主,兼学多样”的高师美术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

(三)教师二个投入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对美术教学投入很少,使得美术教学缺少活力,大致存在二方面的投入不足:

1.精力投入不足

由于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美术教师疏于本专业的研究而把很多精力用在开办高考补习班上,或者把自己的作品商品化;还有一些教师主次颠倒、顾此失彼为职称所牵绊,为提高“教学”而“教学”,虽然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这种只注重形式,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了美术教育研究的深入,给高师美术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科研投入不足

回顾高师美术教育发展的20年,之所以出现种种有悖于师范性的弊端,并延续至今,其主要原因是科研的方向没有对准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美术教育科研是对美术教育实践全方位的认识、研究及驾驭过程。然而高师美术教师把美术教育科研有意无意地误导为发表美术作品、参加美术展览、美术作品获奖等,致使高师的科研陷入误区,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三、改善高师美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高师美术教育有机地综合了美术与教育两大学科,有其特有的本质、规律和特征,是一个涉及面广博,充满活力的系统的学科体系。人们研究、实施美术教育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思想。

(一)高师美术教育功能应进行整合

首先,应实现美术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国际教育大会明确提出:“由于知识的更新和变革发展,师范教育不可能为师范生提供终生职业生活需要的知识技能,需要一种综合性政策来确保把教师教育重新组成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职前准备开始并继续于教育的整个职业生涯。”高师美术教育必须用终身教育理念关照美术教师教育全程,以促进教师专业教育持续发展。

其次,应对中小学校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毋庸置疑学习化社会的来临必将使“工场型学校”逐步解体。学校将从一个“告诉性组织”发展成为一种“学习型组织”。这标志着中小学校将逐步发展成为知识传递、交流、融合和研究创新的文化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场所。

(二)充分发挥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优势

高师美术教育大都设置在综合性师范大学或师范院校,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人文学科的优势,横向展开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除了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技能,通过选修等方式学习人文学科的知识,并能接受教育专业训练,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趋向复合型通才的目标发展,这将是专业美术院校无法与之相比的。

(三)改进高师美术教学的方法

从现代的教学观点看,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能力。因此,过去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应该探索新的美术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进行美术教育。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随着基础课改的推进,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同时结合多种方法,达到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时就接触多种教学方法。

2.加强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单纯传授理论而不加强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实践训练活动中才能实现。训练中要注意把理论讲解、相互研讨与实际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高师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只有实现作为我国学校美术教育基础的高师美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我国美术教育才能真正肩负完成为21世纪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赵翰章、付维利:《师范教育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美术教育》,1987年6月。

[3]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月。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1年6月15日。

[7]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王老师的宽容
爱找麻烦的弟弟
我的家乡
电脑彩绘心得
我的小伙伴——小熊
漂流记
海南之旅
我的妈妈
小熊慧慧的故事
妈妈的爱
文具争功
唉!累死了
可爱的小企鹅
美秋
知识产权诉讼临时禁令实体审查条件分析(1)论文
对电子商务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学分析(1)论文
寻求东西方美学精神的整合之路(1)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报告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1)论文
WTO法律规则对我国市场经济法治的影响(1)论文
探析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策略
浅析我国基础教育小班化体制推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新论(1)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1)
论中国经济法学理论发展30年(1)论文
公证在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作用(1)论文
探析青少年萨克斯基础教育中的兴趣培养
建国五十年美的本体论研究述评(1)
《珍珠鸟》教学回顾
《珍珠鸟》这篇文章的感触
《珍珠鸟》教后记
《珍珠鸟》教学重点突破策略
《珍珠鸟》教学设计一
《珍珠鸟》一文的说话训练尝试
《珍珠鸟》教案
《珍珠鸟》一课点评
《珍珠鸟》典型教案(初稿)
《珍珠鸟》课案
《珍珠鸟》教学设计二
《珍珠鸟》随笔
《珍珠鸟》赏读
《珍珠鸟》教学设计四
《珍珠鸟》备课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