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论广东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论文关键词]创新模式 高技能人才 培养

[论文摘要]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应以人才集聚优化提升产业,以人才优势催生创新优势,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技能人才短缺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必然带来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技术含量就业岗位的增加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委省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使技能人才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17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比2005年增加了29.05万。尽管如此,由于技能人才总量的增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协调,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总量虽然增加了,但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未能得到明显改善。2005年,广东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技能人才总量657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1933.5万人(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3.98%,其中高技能人才98.55万人,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①②。2007年,广东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年均增幅14.5%;技能人才总量835.62万(截至2007年上半年)③,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2145.4万人④⑤(含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注:在2005年的1933.5万人基础上,加上2006年和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1.9万和100万)的38.9%,比2005年上升了4.92%;高技能人才总量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127.6万,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5.27%,比2005年的15%上升了0.27%。根据《广东省“十一五”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目标,以技能人才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的4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20%来测算,广东目前需要技能人才901万,缺口65.38万;需要高技能人才180.2万,缺口52.6万,占技能人才缺口总量的80%。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广东省2007年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本季度,具有技能等级的求职者数量为54.08万,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增长了78.94%和29.39%,但各技术等级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尤其是高级技师严重短缺。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的需求与市场中求职人员之比分别是3.

7

9、1.

9

1、1.

6

5、2.

1

8、1.83”,均远远高出劳动力总量1.31的求人倍率⑥。

从以上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广东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市场供应明显不足,与广东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如不能尽快改善,将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

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路径

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三大渠道:一是各类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高级工;二是各类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三是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基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陈旧,所培养的毕业生大部分只获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广东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笔者认为,要加快广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精湛的生产劳动技艺,能从事技术含量大、劳动复杂度高的工作。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的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紧密结合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在实际岗位中进行现场传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并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和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巧,逐渐提升,从“生手”向“熟手”转化,这需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实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而提出的,以“能力本位”理念为依据,它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动态性与技能提升的渐进性,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高职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并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将工学结合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2.完善“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机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催生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拥有一支职业培训师式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但非常遗憾,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最薄弱的环节。要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创造条件并形成制度,让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这要求生师比有一定的机动性。二是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网络。三是要鼓励教师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校园,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五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各高职院校的评估、项目申报,对教师的职称申报有刚性要求。

3.建立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生手”向“熟手”转化的通途。校企融合是工学结合最有效的途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能,高职院校应在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技能上下工夫,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能力本位转变,狠抓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融合式实训基地建设,为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证。校内可建仿真模拟式实训室,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平台。除校内建设具有与专业相匹配的实验室外,更多的是要把视觉触及到校外,主动联系企业行业,稳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解决、弥补校内实训资源的不足。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建立校企融合式的实训基地,即学校与企业实行人财物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交叉兼职、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实现生产与实训一体化。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要找到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双赢”。

4.以项目导向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高技能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和难点,项目导向作为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方式,起到了带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引领作用。项目导向是指课堂教学以“项目”为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活动。项目导向式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探索以课程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注重现实情境的创设,把现实生产生活中明显的或隐含的要素应用到情境创设中来,一方面体现不同学科的特有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6.加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学需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每年安排2个亿,建设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和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笔者认为,广东目前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还不够。建议:一是除省财政投入外,各地财政也应加大对本地区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二是挖掘民间资金,调动企业行业积极性,鼓励、扶持他们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为政府、为教育排忧解难。三是组织高职院校集体攻关,申报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资助的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2]郭薇.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基本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4).

[3]陈建忠.项目导向式教学的源与流[J].教学月刊,2007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邻家小男孩叫“定时炸弹”
可爱的小鱼
我是家务小能手
龟兔赛跑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夜色如水
报名
开学了
四季到来谁知道
明天就要开学了
逛超市
新学期的打算
下雨真好
第一次野炊
我想飞
劳动模范推荐汇报材料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倡议书
医院就行业不正之风的倡议书
医院管理年活动倡议书
“建设节约型医院”倡议书
植树造林倡议书
节约能源的倡议书
收费所文明创建申报材料
学校高级教师申报材料
塑造依法行政良好形象 彰显红盾之师文明风采
小学交通安全倡议书
崇尚医德,创建人民满意医院倡议书
收费所创“青年文明”号主要事迹
中学环保倡议书
城市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
试论人格权的量化
中西方法治意识的比较及其启示
新时期海外工程劳务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论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之完善
论行贿罪之“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改革研究
互联网交易模式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未成年人盗窃犯罪法律防治研究
离婚诉讼中分割夫妻型有限公司股权问题初探
保安人员对可疑人的危险识别与处置
工亡事故引发的责任承担分析
上海土地规划第一案
论新时期警察的勇敢品质
环境侵权免责事由研究
试论听证制度的价值
25《明天,我们毕业》
18《凡卡》
18《三克镭》
6《请求》
7《冬眠》
14《猴王出世》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8《意想不到的灾害》
10《花潮》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9《看不见的大力士》
17《难忘的启蒙》
15《古诗两首》
16《景阳冈》
16《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