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

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论高等职业教育与“两型社会”建设

"

论文关键词:职教公共政策; 职教发展联盟; 职教论坛; “两型社会”课程

论文摘要:高等职教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推进高等职教科学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三者协作联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共享平台建设,提高高等职教的办学质量,服务于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

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层面的“政策效应”和“创新空间”将引发武汉城市圈新一轮的科学发展。武汉城市圈新型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等职教在武汉城市圈新一轮发展进程中,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企业、高等职业院校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三者应协作联动,致力于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可以折射出其经济社会的发达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政府应该通过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扩大公共服务,建立有益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来领导高等职教,并在引导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要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1+8”城市整体联动机制,制定发展高等职教适宜的公共政策,营造高等职教科学发展的环境与空间。

(一) 制定“1+8”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对接是思路对接、观念对接的集中体现。制定一个科学的、指导性强的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发展总体规划,对于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北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51所,其中有43所分布在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数量及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占湖北省高职院校的84%以上。目前,武汉城市圈中的高等职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构同化、分工不明、功能趋同、竞争过度等现象,这与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总体规划有关。圈内“1+8”城市的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加强合作,编制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的形式,确立“1+8”城市圈内职教(含高等职教、中等职教、初等职教)的发展目标、特色布局、崛起思路和创新路径,以高等职教为龙头,带动武汉城市圈整个职教的良性发展。

(二) 倡导新的技能型人才观念营造“人才洼地”效应

湖北是高等职教大省。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高等职教培养的人才,存在“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和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人才的流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这对吸引人才在武汉城市圈就业无疑有一定作用。但是,仅此不够。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服务于技能型人才优惠政策,营造“人才洼地”效应,吸引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武汉城市圈就业、创业、乐业。要确立技能型人才是另一种类型人才的观念,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要在社会舆论、人才使用、职称评聘等方面向技能型人才倾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尊重技术创新”的氛围。做好产业人才的规划,引导优秀人才向优势支柱产业聚集,向人才紧缺产业领域转移。[2]要制定技能型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制度,保障技能型人才的经济收入保持在适当的水准。要改善技能型人才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让技能型人才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三) 推进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建设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教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决定因素之一。目前,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领域,校企合作存在校企不对等性、脆弱性、风险性和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在实践中表现为:由于一方是有积极性而没有主动权的高职院校,一方是有主动权而没有积极性的企业,本应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双方,难以达到对等和均衡的关系。由于合作关系的不对等,只要一方没有利益驱动,合作就没有了互利,合作关系难以持久。由于缺乏制度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从整体上看,校企合作的层面还比较低,合作的稳定性、长期性还比较差,合作的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打破双方不对等的合作关系,降低合作风险,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合作的稳定性,而这些仅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由政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等制度加以保障,才会使校企合作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发展模式。一是建立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建立各级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各级政府、学校和企业。政府建立的委员会,应由劳动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事、国资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参与。二是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武汉城市圈的“1+8”政府要出台相应的地方规章,明确高职院校与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地位与作用,规定校企合作双方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确立奖罚并重的原则,确定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责任和职能。要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确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和模式。[3]三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四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校企合作政府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成本,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对校企管理体系的投入机制;政府应设立导向性和调节性资金的投入机制,或设立政府奖励资金、补贴资金,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综合运用导向资金,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四) 破解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约十年时间里,“脑体倒挂”是热门话题。当时,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顺口溜“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读书无用论”也随之流行。如果说,21世纪初也存在“脑体倒挂”现象,可以将其称为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的实质,是指很多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其得到的回报差异很大,前者过高,后者过低。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收回教育成本。对那些举全家之力供孩子上大学的贫困家庭来说,这一点尤其明显。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所涉及的群体,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是“读书无用”,而是这些大学生“读了很多无用的书”。政府是破解新一轮“脑体倒挂”现象的主导力量。一是要解决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是政府应强力推进、严格执行劳动力就业准入制度。三是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制定财政补助政策等,提升高等职教的社会地位,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培养“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武汉城市圈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全省高等职教领域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住了武汉城市圈的高等职教,就抓住了湖北省高等职教的“牛鼻子”。要积极启动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共享平台建设,以体制、机制、资源、信息、就业等形式,强力推进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的合作与共赢。

(一) 成立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联盟

充分运用非政府的资源和力量推动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的发展,形成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的行业力量和声音,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联盟内部成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编辑、出版、发行有关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资料,倡导并宣传联盟的整体形象;定期举办公益性培训、宣传、交流活动;发现并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职教发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加盟院校、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教学、技能方面的竞赛活动,推广品牌教学、学习和考试体系。代表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与圈外、国内外职教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 "

(二) 举办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论坛

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办好武汉城市圈高等职教,需要论坛的平台。与成立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联盟相配套,办好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论坛。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论坛每年举办一届,可采取由武汉城市圈“1+8”城市轮流举办的方式进行。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论坛在创建阶段,可吸收城市圈内的政府、非政府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参加,待办出影响后,可邀请国内相关城市群,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江新区、成渝新区、长株潭城市圈等参加,范围还可进一步扩展。通过武汉城市圈职教发展论坛,为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和理论支持。

(三) 整合资源错位竞争

(四) 共建共享互惠共赢

随着武汉城市圈加快一体化进程,高等职教界的共建共享已成必然的趋势。政府以及高等职教界,要对武汉城市圈“1+8”范围内职教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登记、评估。要建立高等职教界资源共享平台,采取租赁等形式,支持高等职教界的固定资产、现有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避免职教领域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整合高等职教的职教师资力量,采用发放津贴、补贴、奖金等多元方式的组合师资力量,节约师资资源,发挥师资潜能。综合利用职业教育现有资源和资产,建设实验实训、教研科研、课程教材、产业开发、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共享机制,整合、节约职教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已占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今天,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对接武汉城市圈,办出特色水平

高职院校的使命,在于扎根区域经济,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无缝对接中“同步共振”。高职院校要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的机遇,研究武汉城市圈,研究两型社会,寻求高职院校与武汉城市圈的联接点,寻找高职院校与两型社会的结合点,寻思高职院校的新的增长点。要用服务武汉城市圈、服务两型社会这个目标,来重新调整学校的办学定位。要进一步解放办学思路,更新办学观念。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办好涉及第

一、第二产业的领域专业,又要办好第三产业领域的专业;要根据学校所在城市、学校所处行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地位、方位,调整办学方向,彰显办学特色。

(二) 注重内涵建设,推进校企合作

要切实从外延扩张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硬件建设方面来讲要增强硬实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多层次的教学团队;要加大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力度,在校企合作的链条中培养人才;要深化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发实用教材,推出校本教材,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软件建设方面来讲,就是要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学生,用主流舆论来熏陶学生,注重学生“知行统一”和“品质内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 大力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开设两型社会相关课程

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需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向素质取向发展,“职业忠诚与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结协作与职业规范、节约资源与和谐友好”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涵的价值观,将成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职业价值观不能凭空产生,需通过教育载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要发掘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发掘荆楚文化、孝文化中的合理内核,使之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相适应。高职院校要注重开发以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材,开发以“两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与职业价值观、让武汉城市圈与两型社会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4]

(四) 服务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培养新生代农民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既包含学历教育,又包含技能培训。提高高等职教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要提高高职院校学历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又要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要服务于武汉城市圈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培养新生代农民,提高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的素质。

参考文献: [2]张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报告(200

8):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亲的爱
家乡的桃梨观赏园
美丽的青岛
走亲戚
我的三个名字
我想对圣诞老人说
找春天
学骑自行车
寻找春姑娘
难忘的元宵节
一次快乐的郊游
春天来了
盘古开天辟地
妈妈我想对你说
我的家乡开封龙亭
2009年寒假打工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例
国际税收研究会秘书长事迹
2011年青年教师培训体会
记稽查大队副大队长##事迹材料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社会实践学习报告
企业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寒假钢铁公司实习报告
在“十佳廉政公仆”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讲话
“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寒假实习报告总结语
煤矿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总结
埋头苦干 岗位建功--社区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试论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审计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
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应用
高校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探讨
浅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独立审计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弊端分析
我国自然资产审计问题探析
建设项目概算审计的几点思考
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
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浅论计算机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要求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我国的理性选择
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特有职能
博弈——会计准则生成的规则
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画风》教学设计之四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四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一
《画风》教学设计之六
《画风》教学设计之七
《画风》教学设计之五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之二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四
《画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画风》教学设计之三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