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7

试论篮球运动意识的训练

" 【摘 要】篮球运动中“篮球意识”训练,一直是篮球训练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意识;训练

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而且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篮球意识。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篮球意识,就能在比赛场上根据攻守态势,主动地寻找和掌握战机,采取恰当的对策和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人和本队的优势,克敌制胜。美国篮球专家认为: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60%靠思维,40%靠体力。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践也证明,运动员水平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我们发现,有好多队员个人技术比较好,然而到场上就不能正确发挥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动脑子打篮球其结果势必会影响队员个人的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全队的攻防质量。可见,篮球意识的培养应成为篮球训练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篮球意识的含义及分类

意识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篮球意识从广义上说,是运动员对篮球的比赛规律的理解和认识。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正真奥秘。”因此,可以把篮球意识定义为:运动员通过专项理论学习和反复实践,根据场上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自己,采取合理行动的心理过程的总和。篮球意识可按队员的临场表现,分为:

1.传、接球意识。比赛中随时准备接同伴传来的球,接球后传给有机会的同伴。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寻找有利战机。

2.投篮意识。接同伴传球后,要根据防守者的情况,及时把握好投篮时机。

3.突破意识。当接到球后若对方防守站位较近,没有投篮机会,则突破上蓝或分球,给同伴创造机会。

4.跑动掩护意识。当你无球时,主动给同伴做掩护,创造进攻的机会。

5.防快攻意识。主要体现在运动员由攻转守的节奏上积极合理地运用封、堵、抢、夹、断等技术,密切地相互协作配合,并针对场上情况随机应变。

6.协同配合防守意识。指运动员既有积极能动地运用迫、逼、堵、截、封、盖、抢、打、断等个人防守技术,又有与同伴协同组成关门、交、换、抢过、保护、夹击、围守、补防等战术配合意识。

7.抢篮板球意识。是一种艺术而巧妙的顽强的拼搏意识。运动员一旦建立起牢固的抢篮板球意识,就能在比赛中以极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机智地争夺篮板球。

二、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人的意识是旁人不能直接看到的,却必然从自身的运动过程中体现出来。运动员的篮球意识也必须从比赛的战术行动中表现出来。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构成要素:

1.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正确地动用技术、战术,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就必须头脑清楚,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力求使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性。

2.行动的预见性。比赛双方对抗激烈,球场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取得最佳行动效果,就必须洞察情况变化,预见未来发展,准备好多种应付办法。

3.判断的准确性。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技、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

4.行动的应变性。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往往要改变自己的行动,使进攻或防守有较大的突破性,出其不意,防其不备,打对手措手不及。同时,对场上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也需要迅速采取应变手段,随时改变进攻和防守战术。例如: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严时,应注意防守动作不易太大,以免犯规;如裁判的判罚尺度松时,则可大胆贴上防守,动作也可以大一些,限制对方的行动。

5.动作的隐蔽性。运动员为了有效地攻击对方,争取主动和优势,必须善于运用各种娴熟的动作技巧(假动作或隐蔽动作)去扰乱与迷惑对手的判断,以造成其错觉,而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以赢得比赛的主动权。

6.行动的合理性。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表现在多方面,若比赛时运动员配合默契,攻防适时,该运则运,该投则投,该传则传,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关键时刻驾驭比赛的能力更能体现出运动员行动的合理性。

7.配合的整体性。篮球比赛是集体性很强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应积极与同伴配合,努力为本队创造进攻机会和组织严密的防守。同时,运动中个人技术的发挥不能理解为单独存在的活动。任何技术都是处在集体配合之中,都是全队整体战术的组成部分。篮球意识的形成和体现受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比赛中的观察能力、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对学习训练比赛的态度、战术知识水平和战术训练、集体观念、教练员水平及本队同伴的水平等。

三、篮球意识的培养方法

根据前人的经验以及本人的感受,意识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意识不强,则很难改变。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1.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篮球意识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条件。有些运动员“意识”不强往往表现在临场情况不明,头脑不清,场上运动盲目,致使本人和全队技、战术的动用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可通过经常观摩训练和比赛,丰富自己的间接经验。在观摩中积极思维,将观摩看作是自己的一项实践机会,有意识地进入角色,并对场上的每一情况变化都做出一个假设性的思维反应,然后再同场上队员处理该情况所使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比较。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动态观察能力,特别是两个以上动作的组合与衔接。培养运动员用眼睛余光观察的能力。

2.注重间接经验的积累。意识是一种经验的综合反应。意识的形成和提高依赖于经验。作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间接经验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积累间接经验即是对前人经验的借鉴,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捷径。积累间接经验,应注重教练的理论传授,使理性知识得到升华;阅读前人的经验总结(有关专业文献、资料),从中得到启发;系统学习有关专业理论知识。

3.基本技术训练与篮球意识训练相结合。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独立地练技术动作,而是贯穿篮球意识的内容,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篮球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做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运用能力,加快篮球意识的培养。

4.战术思维训练。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运动员的大脑后,需要运动员经过自己的思维迅即做出判断。只有判断迅速准确,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战术动作。因此,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这是激发运动员战术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对形成和提高篮球意识能力有很大帮助。

5.注重节奏。比赛节奏是一种艺术性的配合默契的集体行为。增强队员的节奏意识,必须使全队思想统一,使反应和行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技、战术教学和训练中,应对节奏提出明确的要求。

6.教练员的主导作用。篮球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每次训练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在实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把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本质特点、关键环节等,用形象正确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讲解传达给运动员。使他们明确不同情况、不同位置职责的具体要求,同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正确解决,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篮球运动员的意识问题是篮球教学、训练中的一项复杂、重要的内容。应在教学训练的基础上,从意识源于实践出发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运动员的篮球意识,通过看、学、讲、练等手段,达到提高篮球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章云.篮球意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

(9).

[2]杨桦.论现代篮球战术意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

(1).

[3]陆国萍,周志仙. 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展望2009
我的一家
期末考注意事项
我的弟弟
我的姐姐
玫瑰、郁金香和小草
考试后……
妈妈生气了
我的一个朋友
太阳和月亮
香喷喷的土豆菜
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上一年级了
草莓
我会变
江门市工商局庆祝“七一”活动方案
党支部党费收缴管理制度
隧道分公司办公设备管理办法
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XXX局规范行政行为公开承诺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汇编
进一步加强审计宣传工作的意见
贡井区农林农机水利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
残联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具体标准
县花卉协会章程
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先进性标准
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党支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制度
盐城亭湖区职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
竞争上岗实施办法(财政局)
社会文化对广告创意的影响
网络文学论纲(序)
网络文学论纲(后记)
与网络文学亲密接触——蔡智恒系列作品营销策略
第五章 欲望的狂欢--网络文学生长样态
第七章 艺术与技术――网络文学创作嬗变
社会主体个人化的历史根据
二十年来大陆屯子的政治稳固状态
从传统到现代: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
第八章 把玩文本魔方--网络文学接受范式
质疑网络文学
回归自然的权利--自然、健康和设计论坛
民间生命的狂歌与失重
奥尔特加-加塞特的“大众社会”理论刍议
东西文化的和谐社会诉求及制度伦理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导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建议
艾 青:《我爱这土地》
萧 红:《寄东北流亡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1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五步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导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6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2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7
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整体把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
《土地的誓言》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