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评析

论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评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9

论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评析

【论文关键词】:退耕还林; 效益; 结构; 素质

【论文摘要】: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效益是显著的,它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主要从社会结构、发展、素质、社会稳定、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六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变化最直接的体现,也是评价退耕还林社会效益的重要方面。优化社会结构是改善社会机理,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对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及其他各个系统的状况起着制约作用。

1.1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1]

由于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减少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农民在农闲时间已开始积极发展相关产业,思考脱贫致富的办法和路子,有的搞养殖、有的跑等等,使退耕地区新一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结果是,第一产业总产值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第二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总产值保持平稳增长。退耕前农村大牲畜较多,主要是本地品种,全部依赖放牧;退耕和禁牧后,农民开始转向圈养牲畜品种,比如奶牛、羊等。同时,种植业也发生很大变化,彻底改变了原来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通过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提高了耕地生产力,把所剩农田改变成水浇地,种植附加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蔬菜等。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会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总体来说,耕地呈下降趋势,林地逐年大幅度上升。农业耕地内部,水浇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粮食和经济作物面积呈减少趋势,其它作物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主要是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

1.3 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革,由种粮到种树,土地的利用性质发生了变化,必然带来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劳动力投向的变化。通过退耕还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移。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和源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社会之所以向前发展,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领域的变化会带来社会的连锁反应。经济领域的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总产值的提高上,还表现在经济结构的升级上。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1)劳动生产率在逐步提高;

(2)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人均纯收入呈上升趋势。退耕还林后,农民收入步入多元化,收入形式多种多样,有按劳分配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收入等,同时又有各项补贴收入、部分扶贫收入、外出打出收入等。

(3)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投资改善,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增长! 退耕还林是一项环境生态工程,其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为当今绿色食品、绿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资源,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利于农村更多的劳动力流向劳动效率更高的产业和地区。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这些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机会,使他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增长了见识,学会一技之长,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能手!另外,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工程实施也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给部分未成年劳动力增加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在我国,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1) 农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通过与农民座谈和接触,了解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习俗等,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他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由单纯依靠土地生存到依靠知识、技术和副业等多种方式生存转变,由以前的贫困――温饱向今后的温饱――小康转变。

(2) 农民科技水平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激发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欲望。

(3)农民参与集体活动增多。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给农民增加了集体活动的机会,村民之间接触的时间增多,另一方面农民参与集体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社会稳定[3]

社会稳定是社会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体现,反映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行为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等方面内容。任何一个项目或政策的实施都会或多或少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有的是正向的,有的则是逆向的,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更多的是正向的影响。

(1)干群关系得以改善、邻居关系变得更好,社会稳定性增强。中了解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乡镇干部下到农村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与退耕前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村级干部普遍得到农民的认可,威信很高。同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农民的充分理解和热情支持。可以看出,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农村的邻居关系,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2)一种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自发组织群体,来帮助劳动力欠缺的农户,使退耕还林任务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发展二产中,一些技术好资金充足的农户,主动把技术和资金向其他农户转移,力争形成规模和档次。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农民开始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开展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合,利用当地自然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水浇地,种植错季蔬菜等经济作物,销往大中城市。

5.生活质量[4]

生活质量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活质量反映了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满足程度。生活质量的提高既是社会发展所不断追求的一个目标,又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亦能反映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状况。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衡量退耕还林工程效果的重要尺度。调查显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6.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是每一个时代所追求的目标。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项目的实施应该促进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既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也可以是领域的,既表现在生产力方面也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方面,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多益处:

(1)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

(2)各级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效率大为提高;

(3)农民满意度高,意识增强;

7.结束语

当前,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考验,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综合的评价,已是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文章运用、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学科理论和知识,对退耕还林工程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2] 周红,缪杰.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阶段性评价研究.贵州林业科技,2003,

(4):49-50.

[3] 唐秀萍.退耕还林五年历程.中国林业,2004,

(1

6):1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树叶
渴望长大
青春的主题曲
第6个春天
梦游记
清明倍思亲
生命
学习雷锋精神,感悟生命真谛
受骗以后
假文盲
真情无价
我的一天
好人
我从音乐中学到了语文
成功,需要捷径
精彩一跃中国心
风雪边关,这个兵“不一样”
着力打防控管 守护平安家园
锻造打击街面犯罪的隐形利剑
新疆昌吉边防官兵深夜救助被困牧民群众
男孩保研女友留学 双双放弃返乡养鸡
武警陕西省总队千余名干部圣地延安寻根铸魂
母子健用不一样的方式理解北川
加强地方税收管理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坚守“世界屋脊”的现代“花木兰”
游戏规则的异化
刘召回:我的远征军生涯
对湛江VTS中心雷达站天线基座更换维护的思考和分析
适应新常态 拓展新内涵 创新党建新机制
不绝于道的商旅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二
纲要评注法教《林海》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凡卡》教学谈
乐、能、创——《凡卡》一文第三课时教学谈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之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之三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毕业赠言》自主式作文教学设计
《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之一
《凡卡》教学设计之二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