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7

基于气象因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研究

摘要分析了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原则、目标及工作流程,并针对基于WebGIS的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气象因素;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WebGIS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常见灾害发生的地域广、频率高,具有较强的破坏性。研究表明,除地质构造及人类活动外,气象条件也是形成地质灾害的一大原因,暴雨或连续降雨常常是触发地质灾害的直接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对雨情的监测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概述

目前,在气象部门的协助下,许多地区的国土资源部门都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灾害的风险预报是指在收集和集中监测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等可能对社会经济、群众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提前发布风险预报,并为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广大民众提供应对的措施和指导。气象监测(特别是雨量监测)系统和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组成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在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

1.1预警报系统的建设目标

预警报系统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时效高、预警报信息内容全面且准确可靠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体系,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和灾害地区群众的减灾措施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已获取的大量气象探测和灾害性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存贮、处理和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警报服务平台和流程,根据决策服务的要求,提供连续无缝隙的地质灾害预警报信息[2]。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和预警报系统2部分组成。启动气象信息收集、地质灾害信息收集以及信息发布自动生成等模块后,通过实时监控雨情,一旦降水因子达到相应的监测指标,系统即可在决策中心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并在确定信息发布后,利用短信、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按照预警等级对特定部门及相关群众发布警报信息。

2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组成及实现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中,灾害信息的汇集及预警平台是数据信息处理和服务的核心;气象监测系统具有雨情报汛、预警等功能;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则包括预警发布、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功能[3]。要实现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立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

高效稳定的应用平台为整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应用平台依赖于完善的数据信息、高科技的硬件设备、成熟的先进软件环境及规划合理的结构设计。

数据库是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的核心部分,除实时采集和发布的雨量数据、预报雨量数据、雷达图、卫星云图和台风信息等气象数据外,当地行政区域图、区域地理信息及区域内的群众信息等,都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系统应由用户界面、后台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平台(EAI)、后台管理应用核心构件群、WebGIS组件、Microsoft.NET应用服务器平台及其他系统组成。先进、灵活、适用的软件架构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构件化设计为核心,实现事件触发、数据驱动、参数设置的开放可行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管理平台。

2.2科学合理的灾害等级划分

灾害等级的划分关系到预警报启动的决策、预警报信息的发布范围及发布对象等,在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中,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4]。依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地质灾害预报等级标准,预报等级可分为5级:一级为可能性很小;二级为可能性较小;三级(注意级)为可能性较大;四级(预警级)为可能性大;五级(警报级)为可能性很大。从预警报系统的角度分析,一级和二级灾害没有实际预警意义,预警工作由三级开始启动,应围绕三至五级地质灾害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3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预警预报系统将为防灾减灾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权威性,安全是系统设计的关键[5-6]。首先,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其次,注重系统的整体维护是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重要保障。此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联系均以特定的接口程序来实现,当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或相关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出现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在系统的运行中,应保留详细的操作日志,出现问题可以查明错误原因,及时恢复,并为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依据。

3小结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须参考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建立顺畅的信息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即时的、权威的、人性化的信息指导,将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4参考文献

[1] 丁建武.湖北省气象预警报网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气象,1996

(4):7-8.

[2] 马文瀚,陈建平.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综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18

(1):6-9.

[3] 周之栩.基于GIS的湖州市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报系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 [5] 徐玉琳,孙国曦,陆美兰,等.江苏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

(1):46-50.

[6] 李应真.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

(9):178-17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过度法门》有感
再读《为自己挖一口井》
《财神与樵夫》的读后感
努力,就是成功——读《蝉为谁鸣》有感
读《小公主》有感
平凡的爱------读《电话》有感
《网络少年》观后感
给四川地震灾区同学们的一封信
从点滴做起
每日四问——读《陶校长的演讲》有感
《嘻哈小天才》读后感
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她幸福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守望春天
做生活中的强者——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浅谈独立学院文学专业分散实习管理方法探索
浅析科研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色
浅谈“双S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差异分析
关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贵探索
有效利用新媒体,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
浅谈创新理论课内容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浅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理论课程综合功能
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五个“统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探讨
探析高职院校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与职业影响
关于民族精神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刍议
试论人为本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五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五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三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之二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六
《小伙伴》教学设计之一
《小伙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