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让经典音乐欣赏充满活力和魅力
高中教学是以欣赏为主要手段的课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及初步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操、健康的人格。而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欣赏兴趣大多落在通俗的层面上,对于教材编写者认为旋律优美、寓意深刻、百听不厌的那些经典音乐却被忽视。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这个芬芳醇美的世界,在完成经典音乐鉴赏的同时,让他们喜欢上经典音乐呢?
一、 引导学生参与,让音乐欣赏充满引力
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前,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有关的背景材料,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背景知识,先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记下在欣赏过程中自己有独到见解之处和不能完会理解的地方。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就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兴致很高,介绍了越剧中关于梁祝的剧目、民间关于梁祝的民歌,甚至有学生演唱了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音乐创作的通俗歌曲;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加深了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把“导演权”交给学生。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由“演员”变成“导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外国民族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后,我让学生们自己选择其中的音乐编排舞蹈。在几个有一定的拉丁舞基础的同学的带动下,大家表演得很欢快,我也特别表扬了表演突出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大胆表演获得了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情绪将会达到最高潮,他们会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无比骄傲,便渴望再次的成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二、 丰富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突显魅力
补充音乐家的故事。每一位音乐大师,他们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等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或触动学生的情感末梢。讲述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逸事、个性、经历,除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想要了解他们作品的兴趣。
例如:教学“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以及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代性、英雄性、斗争性的风格特征。在了解了贝多芬人物命运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听贝多芬的交响作品,他们的体会会更为深刻。除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思考之外,也有了对人生以及成长的体会和思考。
引进流行音乐。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为突破,精心选择思想性艺术性均属健康的作品来丰富经典音乐教学内容。比如,上《沃尔塔瓦河》时我选择高枫的《河流》为突破口;欣赏《梁祝》时我选择了感人肺腑的《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曲《我心依旧》。结果,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遵守纪律,而且随我“动”起来、乐起来、跳起来,对教材上的经典音乐也有了浓厚的兴趣。
三、 引入多媒体,让欣赏激发活力
现在,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借助多媒体这一手段,更新教学形式,在激发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仅仅依靠一本教材想把那么多经典音乐的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那么,我们的课堂肯定会沉闷。我在指导学生欣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时,先打开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作品,了解他在俄罗斯的地位,甚至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然后让学生了解《第六(悲怆)交响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了这些知识作为铺垫,我再运用多媒体里对该作品的分析和音响片段,逐步让学生接受并理解这部柴可夫斯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学生兴致盎然,教学效果很好。
用多媒体将经典音乐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淡化学科体系,强化课程体系,这就意味着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上音乐欣赏课时,用多媒体将经典音乐和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音乐课变成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好的平台。比方说,我组织学生欣赏俄罗斯的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的纤夫》,以帮助学生感受《伏尔加船夫曲》所表达的情感,多媒体上对该作品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理性上感受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俄罗斯人民过着的悲惨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要理解该作品就不难了。《阳关三叠》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古代歌曲,我先借助多媒体对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该诗深沉的意境,了解该诗所折射出来的那段历史,然后再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教学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高中时代是生命的黄金时代,更需要经典音乐这种精神食粮的哺育。欣赏经典音乐是个有趣的教学活动,必须充满活力和魅力,也必将充满快乐与喜悦。学生只有喜欢上经典音乐,才会把自己的生命体验沉浸于经典音乐的世界中,去带着生活的美感揣摸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浪漫与现实、安宁与激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偶像
- 打针
- 迎奥运
- 采蘑菇
- 我和外婆学英语
- 看图钓鱼
- 我的牙膏
- 我家的小闹钟
- 我的收获
- 我喜欢的小动物
- 老师真辛苦
- 我的研究报告
- 绿叶
- 快乐的英语课
- 长大的我
- 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实施意见
- 小学三年级语文活动课教案
-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 民政局创业服务工作指导方案
- 小学学校校风建设实施措施
-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 开发区安全生产百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 企业加强生产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方案
- 乡政府党建工作要点
- 2011年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方针
- 成立旅游公司整体方案
-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
- 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政府环境创优方案
-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 聂耳音乐中的爱情主题
- 公安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中市场营销理念的可行性运用探析
- 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 对多媒体音乐教学的思考
- 谈如何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 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
- 两会中的交通乐章:科技支撑交通
- 爱情•音乐•亲情
- 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引进与借鉴
- 浅谈音乐表演中的投情与抒情
- 基于新课标视角下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探讨
- 漫议音画交融与音乐教育
- 《舞蹈艺术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 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自然之道》写作指导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整体阅读感知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文学常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