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添加讲课“佐料”,激活课堂气氛

添加讲课“佐料”,激活课堂气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添加讲课“佐料”,激活课堂气氛

毕业论文

1、设计背景

在上海市2期课改全面铺开之际,对于地理这种小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在1定意义上说比完成教材的教学更加重要。所以,我尝试打破以往课堂教学中1板1眼、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添加1些看似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佐料”。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它的话题很多,信手拈来,给了我1个绝好的机会来尝试自己的想法。

“黄河”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是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不过,从学生的理解角度看,教学难度并不算很大。因为,它毕竟是在学生学习了河流的概述和我国第1大河----长江之后,又1次学习1条河流,其中有关河流的学习方法以及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等内容,同学们多多少少已有所了解。这样1来,很多同学就以为完全可以无师自通,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或是心不在焉,或是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做起了其他的事情,其结果必然是这样1节重要教材的教学成为过眼云烟,学与不学1个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课的时候添加了“佐料”:

2、添加“佐料”的过程

1.在导入新课时,我打破以往循规蹈矩的引课模式,利用歌曲《黄河颂》并用投影仪映出史料记载黄河为害的事实,使学生本以松懈的神经马上高度集中起来,并在头脑中划上1个问号,到底如何来看待黄河的“功”和“过”呢?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渴望探究的心动。

紧接着我借用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讲解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并把黄河的源流状况概括为: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5464(千米)流程长,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环流入渤海。借用成语“泾渭分明”来讲黄河的支流。

2.在讲母亲河的奉献时,我先让学生回忆4大文明古国并说出它们的发源地,从而引出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它塑造了肥沃的冲击平原,同时播放宁夏人民引黄灌溉的图片,并介绍引黄灌溉的历史可上溯到秦代(公元前215年),我国劳动人民开凿了引水渠(秦渠)。然后利用刘家峡、青铜峡图片以及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来讲解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3.在讲解“中国的忧患”时,我用板画描绘“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并播放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并通过1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使学生感受黄河含沙量之大及水土流失之危害。1张张黄河断流景观图片,看得学生们惊讶不已,原来昔日河水滚滚的母亲河,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4.在讲黄河的治理时,我从传说中禹的父亲鲧采取“堵”的方法,9年也未能制服洪水,讲到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引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根治黄河水害?学生们各抒己见,气氛很活跃。

教师总结:通过彻底的治理,昔日“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时代1去不会复还。黄河将摆脱“害河”的恶名,真正成为1条富国利民的“好河”。

3、我的感悟

1节地理课,有歌曲、有唐诗、有成语,又有录像……,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语文知识交融,杂而不乱,整个课堂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氛。以往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们开小差的现象不见了,他们的情绪热烈、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全神贯注地听讲,好像在期待着老师下面会有什么样的“意外”送给他们。这样1节课下来,他们对于黄河的奉献与灾害的理解,对于保护母亲河的重大意义,以及以治理黄河为己任,个个出谋划策的精神状态,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金丝鸟
鸳鸯湖
太阳系大战
谁的功劳大
激烈的野战
拔牙齿
童年
初春的早晨
橘子
快乐的星期天
游武夷九曲溪
热水瓶为什么能保温?
假如我是科学家
元旦联欢会
狗的自述
浅析计算机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开展
关于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
浅谈“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浅谈基于问题式学习法理论的《应用光学》教学实践
关于高职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革思路
浅谈家庭体育:发展我国现代农村体育的着力点
试论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浅析中西体育社会学比较研究
试论从市场到法治市场——体育社会公平视角管窥
浅论从中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谈中职学校德育模式的创新
浅析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努力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
探析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试论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性分析及对策
韩愈传说
《师说》“四读”指要
试析《师说》的中心论点及整体结构关系──兼论整体阅读原则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师说》中心别议
《师说》中“ 之”的用法
咬文嚼字──《师说》字词纠误
育人与教书──重读《师说》
触摸退之的脉动:读《师说》
读《师说》,学“合叙”
对照鲜明,立论严密──谈《师说》的对比论证特色
轻重相形,正反互用──浅议《师说》的对比艺术
《师说》疑难词句例解
从语境角度解读韩愈的《师说》
唐宋古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