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7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

毕业论文

进入新课程教学后,无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面适应新课程教学不是1件很容易的事情,新课程教学不仅有大量的新理念、新思想要学习和落实、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解决的新问题很多。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初期,要在各个方面很快达到理想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这1现实,不能急躁,首先解决好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力争在1个教学循环中使新课程教学得到完善,逐步达到理想的境界。

首先,新课程教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吃透和理解新教材、把握好新教材,正确理解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新教材注重从更多角度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息和素材,这些信息和素材来自不同的知识领域,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为教学内容服务,使课本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大地增加了可读性和欣赏性,但同时也给初用新教材的教师增加了理解教材的困难,它们感到对新教材无从下手,在课堂教学中找不到感觉,产生了迷惑心理。以上海科技出版社8年级物理教材中第2章第1节“动与静”为例,整节内容分两个大板块:“运动的世界”和“运动的描述”。在“运动的世界”中,教材提供了3幅图片:宇宙中星系的运动、大陆板块的运动、生命的运动。提供这些信息和素材的目的,并非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分别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去详细地讲解这些现象中包含的科学知识,更不是让学生由这些素材出发去学习相应的学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和素材的浏览建立1个概念: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丰富多彩的、5彩缤纷的。在“运动的描述”中,教材首先列举了3种对运动的描述手法:诗人对运动的描述、音乐家对运动的描述和画家对运动的描述。同样,列举这些描述手法的目的,并不是让教师详细地去讲解这些描述手法中包含的科学道理,也不是要让学生从不同的知识领域理解这些描述手法,更不是要让学生具备欣赏这些描述手法的不同学科知识,而是要通过浏览这些信息和素材让学生知道: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从不同的侧面对运动有不同的描述手法,由此引导学生探究从物理角度描述运动的方法,达到引入本节重点内容的目的。所以,对以上两部分内容,切不可占用过的课堂时间和精力,只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几分钟的时间浏览1下,再结合生活中的其它相关事例,能够达到有效引入本节重点内容的目的即可。

其次,在对教材有了基本的理解以后,另1个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新的教学理念主张使知识的传授过程(主要指课堂教学)变得自然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达到1种水到渠成的教学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和技巧性,对每1知识点都要力争能设计1个再现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环节或教学片断,把这些教学环节或教学片断展现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基础、概念的雏形,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概念和规律。这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变得自然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知识的认可度,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导演者。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那种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生硬地给出定义、概念和规律 ----长篇的解释、分析与验证----吃力的、低效率的理解----机械地巩固与练习。仍以上海科技出版社8年级教材中的“动与静”1节为例,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这1重点、难点和“运动的相对性”这1难点。对本节内容来说,如果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不强,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浏览“运动的世界”和“运动的描述”两部分内容,已经激发起了要从物理角度探究1种描述运动方案的欲望,这时教师可以随便找1个物体,做使其运动的演示实验,学生对这1物体的运动产生认可后,还不是抛出机械运动概念的时候,因为机械运动概念中的关键词是“位置的改变”,如何让学生真正认可物体位置的改变就是机械运动呢?这是本节课中第1个能够体现科学性和技巧的地方。教师可以再将物体放在讲桌上的某1位置,并强调让学生记住这1位置,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板等挡住学生的视线,教师将该物体的位置移动后撤去纸板(这1演示实验可以从本节课后作业中的第1题得到启发),再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老师在用纸板挡住物体的过程中物体运动了吗?学生的回答肯定是运动了。教师再问:你是根据什么说物体运动了的?只要多让几位学生发言,虽然学生的描述会不很规范和标准,但这时肯定能在全体学生思想上形成1个共同的认识:因为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才得出物体运动了的结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就非常自然了。而且这样得出的机械运动的概念学生是非常认可的。在处理“参照物”这1概念时,更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技巧性,如果这1概念抛出的过于生硬,会给学生理解这1概念造成很大的障碍。教师可以再将该物体放在讲桌上,拉动讲桌,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和讲桌1起运动的过程后提出问题:这1过程中物体运动了吗?让学生稍加思考后统计持不同观点的学生情况:1部分学生认为物体运动了,另1部分学生认为物体没有运动,还有1部分学生拿不准物体是否运动了。这时教师千万不要急于作结论,而是要充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正是体现新教学理念的好时机,这时的讨论才真正具有必要性,才真正具有讨论的价值,避免了那种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做法。学生讨论后依然有以上3种情况,这时再让坚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争论,这时的课堂气氛越激烈越好。经过这个环节以后,全体学生会形成1个共同的认识:坚持物体运动了的学生是以教室前排的同学或黑板、地面等为标准或参考得出的结论,坚持物体没有运动的学生是以讲桌为标准或参考得出的结论。这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抛出“参照物”的概念以前首先形成的思想基础。这时只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物理上就将这里的“参考”或“标准”叫做“参照物”,再进1步和学生1起总结出:说物体运动了,是以教室前排的同学或黑板、地面等为参照物的,说物体没有运动,是以讲桌为参照物的,第3部分有疑惑的学生自然也就解除了疑惑。达到这1效果后,教师并不需要做过多的分析和解释,学生就会对“参照物”的概念有很深的理解。随后,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就会使学生明白说同1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结论是不同的,从而得出“运动”和“静止”是具有相对性的。这1教学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真正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其他有关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就水到渠成了。

前面已经提到,实施新课程教学,新课程理念只能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落实,首先落实好以上两个关键问题,是保证教学效果最基本前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发明的新型水果
四季
春天的声音
外星人到我家
多功能地板
我是一片小树叶
生病的狐狸
小神花的故事
狐假虎威(续1)
我是一只变色的鹅
小学毕业临别赠言
未来的房子
二十年后的我
假如我是天使
动物马拉松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俄罗斯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法规研究
论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启示
高职院校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结构方程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
中小学师德行为监管机制研究
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基于《新标准大学英语》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薄弱的根本问题及对策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幼儿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癫痫中ER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幼儿教师语言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阅览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我选我字词教学精品2
一株紫丁香字词教学
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三教学实录
二年级上册识字2字词教学精品2
一株紫丁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分钟最新教案四教学实录
我选我字词教学
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六教学实录
《一株紫丁香》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最新教案四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3册识字2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一分钟》拓展课
《一分钟》续写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精品
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七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