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 带来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 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理念已不适应新的要求。本文依据新课程理念, 结合了中学数学实践, 并且通过用一些教学案例, 阐述了本人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理解与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7月, 国家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按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文的内容安排是: 先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作了一些讨论, 通过这些讨论与认识的,再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作了调整, 并用了一个案例来说明新教学模式。
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的这种定位, 旨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本人对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方式的认识:
1.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通过“动手实践”, 学生不再惧怕数学, 而是感到富有情趣。这样看来, 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 增强自信, 又能化解学习的难点,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近几年来, 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名词层出不穷, 如:“合作学习”、“超前学习” 等等, 经本人仔细思考发现, 尽管这些学习形式的分类不同, 但实质是一样的, 都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所理解的“自主探索”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思考, 主动获取知识, 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更应弹性地使用好教材, 做到“用教科书教, 而不是教教科书”。
例如:
[案例1] 在教“平方差公式” 时, 我先让学生完成以下计算:
(2)(1+3a)(1-3a)
(3)(a+b)(a-b)
(4)(y-3z)(y+3z)
在此基础上设问引导:①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③请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④你认为其中的哪一个可以当作公式来使用?公式中的字母能表示什么?⑤试着用自己的叙述这个公式。
这样, 创设了一个开放性自主探索的, 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去研究, 去发现。实现了数学学习“再创造”的目的,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自我, 有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学会探索, 学会学习。
3.注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因此,必须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落到实处,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讨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与上面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讨论,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寻找到了认为比较适合新课标的新的一套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模式一般分成三种类型: 概念教学模式, 命题教学模式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概念教学模式的定义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思维形式。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是给出概念、分析概念和运用概念, 不足之处是很少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或日常生活的实际背景。
命题教学模式的定义是表示判断的语句。传统的命题教学模式一般是直接给出命题, 再进行证明, 这样就很少引入问题的实际背景。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定义是综合性、创造性的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非单纯练习公式的问题, 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的问题。传统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直接解字题, 培养解题技巧。如此只会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 比较适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概念教学模式可简单地概括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规律、明确概念和巩固概念。命题教学模式的过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结论、验证(证明) 结论、给出命题和应用。最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可简括为: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和推广拓展。
四、结束语
由于教学是一门, 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下要对教学模式作适当调整和灵活运用。同时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 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 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 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2]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老师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老爷
- 外婆家的“导火线”
- 爸爸
- 妈妈的爱
- 我们家的“男保姆”
- 贪玩的我
- 会说话的齿印
- 我尊敬的人
- 我家有个“菜”司令
- 小明星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只剩一个理由
- 我家的小小节能员
- 公诉环节刑事和解问题研究
- 论投资合同保底条款效力认定的判断标准
-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 共同侵权中的连带责任问题探析
- 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
- 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
- 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 从比较法观点看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履行
-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制度分析
- 合肥市某区建设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分析报告
- 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
- 审查逮捕阶段调查核实和排除非法证据的几点思考
- 基层反贪线索匮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法院刑事调解的社会导向问题
- 关于创新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教育机制的几点思考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一
- 《放小鸟》第二课时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北师大版一册)
-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 《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二课时
-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
- 《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案-比尾巴
- 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小猫钓鱼
- 《鲜花和星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果》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