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大学生“习得乐观”的教育模式探究

试析大学生“习得乐观”的教育模式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13

试析大学生“习得乐观”的教育模式探究

"

[论文摘要]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乐观的教育与培养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是个人习得乐观的基础,国内乐观研究刚刚起步,有必要对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乐观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探究,由此追寻大学生乐观教育和培养的模式。

[论文关键词]习得乐观 大学生 教育模式

乐观是一个人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以赛里格曼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类自身积极建设的力量,在乐观的各个层面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乐观更多地进入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较之下,国内对于乐观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对于大学生的乐观状况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但是,今天的大学生怀有“郁闷”心情的不少,课程与学分重,就业与考研,恋爱与人际关系,有压力便有焦虑,这些压力使得本该无忧无虑的天之骄子变得忧心忡忡。可见,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进行大学生乐观习得的培养应当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乐观和乐观的影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主任、2006年美国心理学会(APA)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获得者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把乐观当作是一种由后天经验学习而来的一种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倾向,具有稳定性,他将人的解释风格分为两种:乐观解释风格(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和悲观解释风格(Pess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心理学家认为乐观是后天学习造成的个体差异,个体是主动和环境发生联系的,个体的动机、情感、认知在乐观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个体在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各种社会事件的刺激,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则会使个体乐观悲观思想产生更大差异。赛里格曼是“习得无助”和“习得乐观”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他在研究中发现,个体对事件的解释风格是个体后天习得的,个体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将悲观的归因方式转向乐观的归因方式,从而形成“习得乐观”。 不少学者在乐观研究中也发现,乐观是个体对自己的个人行为和所发生的事件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控制力,因此,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通过个体的后天的社会生活的体验来形成,在社会生活中个体是否产生积极体验是培养个体乐观人格的最主要途径。

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乐观与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之间密切相关。我国学者温娟娟、郑雪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其关注焦点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的积极期望,个人内心相信事件的好结果更有可能发生,对外表现为对发生的事件的一种积极的解释风格,在压力情境下,乐观是调节个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的内部能量。

二、“习得乐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袁莉敏、张日昇的研究表明:气质性乐观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陶沙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乐观倾向与压力、抑郁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悲观倾向与压力、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乐观与悲观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因素。而抑郁是引发个体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处理面临的成长挫折,而走上自杀之路的案例在各高校已不鲜见。

乐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意义深远,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使人获得主观幸福感,而人获得主观幸福感的关键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看法。乐观可以使大学生内心充满对过去经历的满足,对目前生活的愉快,对未来梦想的希翼。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心态,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能帮助他们更加自信,更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使大学生敢于拼搏,勇于进取,当出现心理困惑或者心理问题时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够尽快恢复个体的心理健康。

虽然国外已经对乐观开展了几十年的研究,但是国内这方面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必要对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乐观进行深入地考察和探究,由此探索大学生乐观教育和培养的模式。在大学生活期间,如何习得对大学生有益的、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摒弃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学生的“习得乐观”教育与培养策略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绪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因为理论的讲述容易,实践的操作困难。就算学生学习和积累了很多乐观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唉声叹气,找不到阳光的心态和缓解压力,宣泄情绪的方式,那么这样的心理健康教学无疑还是失败的。心理学家的早期研究为我们对大学生乐观培养做出了非常好的教学指导,实验研究也证实了乐观的可习得性,这为我们的教学研究带来了借鉴意义。

1.树立学习和发展目标,相信好结果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赛里格曼曾做过两个有意思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将两组小白鼠分别放进一个盛满不透明液体的水池里,第一组的水池里有座小岛,但是淹没在水中白鼠看不见,第二组的水池没有小岛。第一组小白鼠在水池里拼命游啊游直至发现小岛爬上去,第二组的白鼠也在水池里拼命游啊游直至筋疲力尽放弃努力。经过若干次实验之后,将两个组的小白鼠放进同一个没有小岛的水池里,结果发现,第一组小白鼠坚持游泳的时间是第二组的两倍,因为它们心怀着找到小岛的希望,相信好结果会通过努力来获得,而第二组小白鼠早早地就放弃了努力,学习到了悲观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行为的“无助”。 "

因为缺少目标导致遇到困难时“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在大学中比比皆是:在上课时毫无动力,平时也缺乏进取心,一旦遭到挫折时首先想到放弃,不相信自己能取得成功。他们玩世不恭、吊儿郎当,拖延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他们还往往消沉在个人的世界里,不能吸收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消极的方式重复不变地对待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深深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大学生活失去信心,对人生的意义失去追寻的动力。这些大学生由于没有发展目标就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好结果,所以大学生活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乐观的产生核心是发展目标的建立。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深信这些目标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定会实现。有了这样的目标,大学生无论经历怎样的事件或生活经历,他们都会更易于保持乐观,能够从生活事件中的不幸看到万幸,从“山穷水尽疑无路”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人心中一直有希望,人就可能有坚定的行动,就有可能将不利变为有利。乐观的人相信事情总会有好转的时候,他们具有更强烈的成功意念,激发更强大的成功动力,从而获得真正成功的机会。

2.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自信。理性情绪疗法(Retional-Emotive-Therapy,简称RET)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来改变个体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个体消除或减轻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能帮助大学生以理性思维(即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即不合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认知,以改变由非理性想法所带来的情绪困扰,从而习得乐观。

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在于辩证地看待事件带来的影响。如寓言中,老人有卖雨伞和卖布鞋两个儿子,原先无论天晴和下雨都很伤心,因为总有一个儿子生意不好做,在智者引导下,老人改变了思维的方式,就转忧为喜。其实任何事情,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其结果均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只关注不利的一面,极易使大学生产生消极失望的情绪,无法自拔;而多关注有利的一面,或者做到合理的取舍,才能让大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

通过实施理性情绪疗法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自信。由于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不同会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情绪。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通过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使大学生减少或消除已有的情绪障碍。教育中要注重让学生认知到乐观和悲观是从不同侧面看待问题的心态,抱怨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如果换一种思维方法,换一种想法,转变观念,排除非理性观念,采取积极、理性的想法,对于大学生“习得乐观”的养成也是受益匪浅的。

3.改变归因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动机水平。归因,是指我们如何归结影响事物的因素,就是对事件的发生进行解释、找原因。同样的成功或者同样的失败,人们的归因是不同的。乐观的人通常把消极事件归因于暂时的影响,是偶然发生的而不是必然发生的事件,认为消极事件的产生多是因为外在的不稳定因素造成的。而悲观归因风格的人则反之。归因结果对个体未来的成就和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归因会导致个体不同的倾向和情绪,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好结果的预期、期待与努力。 大学生错误的归因方式往往会让他们承担过重的心理压力,影响其学习与发展的动机水平。归因训练能通过一定程度的干预程序,改善或纠正个体在对失败或成功等不同结果上的错误态度,使其能学会进行积极、正确的归因,提高个体的动机水平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教学中为促使大学生归因方式的转变,教师应该做到对不同遗传天赋、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同个性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抱负程度的大学生,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热切爱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获得催人奋进的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通过管理自己、控制自己,在发掘事件背后的成因时,转变归因方式,努力促使自己形成乐观归因风格。通过不断训练个体与自己的悲观归因和想法做出激烈的辩论、批判和反驳,不断让其内心升发出强烈的斗志,成就的动机激发了,才能得出成功的动力和无限的力量。

4.追寻生命愿景,激发大学生发展的巨大潜能。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是自然伴随生命的展开而存在的,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压力是否能压垮你取决于你内在的处理压力的方式和能力。心理学者李红提出生命愿景作为一种新的压力应对源,在心理健康乐观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生命愿景就是对于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的信念追寻和执著,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控制感。生命意义是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积极思考和内心信仰,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就是人们想达到目标的决心以及为此而倾尽全力的过程。

对大学生而言,追寻生命愿景的关键在于其追求层次的不断提升。生命愿景跨越了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以自我实现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找到生命意义并努力去追寻是大学生活的最强大动力,对生命意义生活目标的追寻找到自己的优点,并宽容自己的缺点,悦纳自己的个性,并激发自身最大的发展潜能。随着追求水平的提高,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认真对待,尽职尽责,无论成败内心都会油然而生对自己付出的幸福感,从而更有信心期待好结果的产生。在此情况下,无助感的产生概率就会下降,乐观感的产生几率会上升。

生命愿景作为一种新的压力应对源,也是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注重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从丧失中看到收获,从消极转向积极,从忧郁转向乐观,同时还注重对缺点、错误、失败以及所有客观现实的接纳。这些生活哲学必然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愿景的培育,让学生产生乐观又现实的思维方式,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乐观的习得,乐观并不是简单的盲目的乐观,这是建立在对现实深刻体会和认识之后的乐观,乐观的态度能够提高大学生对新校园新生活的适应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解释所遭遇的事情。那些对学校生活同时具有乐观性和现实性的学生,那些建立积极合理的人生目标并对此产生强的控制感的学生,那些善于发现自身优点不断提高自信水平的学生,那些追求层次不断提升且勇于承担责任的学生,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良好的应对策略以渡过危机。而在学习与生活中缺少成功体验自信偏低的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不够明确迷失发展方向的学生,看待问题存在偏激角度过分消沉的学生,内心缺乏信仰导致发展动力缺失的学生,他们往往是“习得乐观”的困难者,遇到困难与挫折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丢失乐观,受影响的是整个人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特殊的生日
小鸡过河
小鸟的窝
环保的重要性
一次两日游
盛夏乘凉
游览海博会有感
纸的自述
灯们的谈话
我的好朋友王迎迎
动物的哭诉
黄金海岸水上乐园
读报
我是楼道小卫士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事迹材料
五一奖章推荐材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小结
粮库主任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材料
大学生毕业生该怎样离校
新员工拓展培训总结
收费站创建“青年文明号”主要事迹
公路收费人员转岗培训总结
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对福州马尾区的调查报告
频道播音培训总结
公安接警员培训期间个人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1)
会计网络化的计算机舞弊与审查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总结
五个营销秘诀让你赚翻天
快速消费品市场分析及其营销渠道管理
市场参与者眼中的艺术品市场转变
浅谈如何写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试谈企业瞒报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技巧
谈诊断你的电话营销团队
分析销售不是独角戏
如何做好促销必须注意的9大特性!
市场营销中体验式教育的有效性方法
谈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谈见招拆招,销售技巧熟能生巧
企业实施促销的8种销售技巧方法
要为业务部门展现立竿见影的成效
推行企业CP审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
高二语文陈情表3
高二语文赤壁赋2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2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1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2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4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1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3
高二语文陈情表1
高二语文动物游戏之谜教案3
高二语文陈情表2
高二语文赤壁赋1
高二语文赤壁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