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贫富差距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

浅谈贫富差距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浅谈贫富差距与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

"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现象的存在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自闭、交际困难、自卑抑郁等心理变化,而富裕大学生则崇尚物质、贪图享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依赖于家庭等。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层面改善大学生由于贫富差距导致的消极心理。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 大学生 心理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

贫富差距是中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历史、地理位置、资源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同时城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目前网络上盛行的“富二代”“贫二代”的说法,更形象地表现了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对于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贫富差距导致了他们在心理上一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贫富差距这个问题,特别是它对贫困大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我国建设和谐校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贫富差距导致的大学生心理变化

据教育部有关统计,目前我国贫困大学生人数约有240万,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左右。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大学生面临更大的生活、学习压力,尤其是一些贫困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产生自卑、抑郁、自闭、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而对于一些家境富裕的学生来讲,良好的经济条件则让他们先天存在着某些优越感,容易产生自傲、贪图物质享受等情绪。

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变化,因为他们承受的压力更多。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很多农村学生对一些如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的东西不会使用。第二,学习不适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能考入大学的学生在当地都是出类拔萃的,但到了大学,却渐渐失去学习上的优势。农村教育多是应试教育,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适应。第三,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格格不入。第四,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脆弱而自卑。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他们大多家境良好,甚至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十分宽裕,这就容易导致这些学生沉溺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而这些富裕家庭的家长对子女溺爱过度,对他们的教育也是有心无力,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上出现了偏差。

二、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贫富差距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是十分复杂的,他们不仅要承受学业压力,还承受着其他同学所难以体验到的经济压力,因此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就比其他同学相对要大。面对这些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坦然面对家庭的经济困难。但是,也有少数贫困生由于种种压力,产生了一些心理变化,甚至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偏执行为。这些贫困生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自闭和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变化。贫困大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着人际交流,他们也想要正常的友谊和恋爱。然而,由于生活的拮据以及长期忙于为生活奔波,他们既没有经济能力,又没有过多的精力,也不善于进行人际交往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就更容易导致交际困难,产生自闭心理。

2.因自卑产生抑郁的心理变化。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从而要求改进自己。这种自卑心理的积极效用,使得我们能够勇于追求更高的目标,这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然而,一些贫困大学生却产生了过分自卑情绪,他们往往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产生了抑郁的情绪。这种自卑感使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对生活失去希望,严重自卑的学生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这种抑郁心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阻碍了大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

3.仇富进而仇视社会的心理变化。多数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通常都难以保障,他们需要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甚至外出打工来维持正常的生活。而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则过着衣食无忧、花钱如流水的生活,并且喜欢追逐时尚和品位。贫困生本身就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富裕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优越感,会使他们感到一些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冲击他们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至于让他们产生羡慕、妒忌、不满甚至是“仇富”及仇视社会的心理。这种仇视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调整,就会导致大学生不良人格的形成,甚至会让他们产生犯罪心理。

(二)贫富差距与富裕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由于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这部分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拥有非常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他们往往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善于学习,拥有更多的知识与技巧。但富裕的生活环境也会让这些学生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

1.崇尚物质,贪图享乐。优越的物质生活很容易导致这些大学生的物质化人格过度发育,并产生对金钱和权势的崇拜心理,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由于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沉溺于物质享受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做各种危险的尝试。

<> 2.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过度依赖家庭。这些学生从小生长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这就导致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心理的产生。父母溺爱削弱了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们不会为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去担忧,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完他们应做的事,他们往往听任父母的安排,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

3.张扬叛逆,特立独行。由于个性张扬叛逆,见多识广,这些学生优越感十足,并非常希望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有时为了能被注意到或是发泄某种情绪,他们会采取一些过激的炫富方式或是反叛的行为,对他人及社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层面改善大学生由于贫富差距导致的消极心理

要改善当前大学里贫富差距对大学生心理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措施:一是从经济上改善,只要贫富差距缩小了,那么这个问题自然就会有所缓解。但是要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二是从思想上进行教育,思想觉悟高了,心理健康了,这样问题也会大幅度减少。

(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虽然已经明显变大,但从本质上看,它是向上的差距,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而贫富差距导致的各种问题也是属于过渡时期出现的一些必然现象。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平均主义和共同富裕在现阶段看来,还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允许一定的贫富差距的存在。合法合理且适度的贫富差距能充分调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为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先富地区以及先富者的扩大再生产使得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这就为落后地区以及落后者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及产品的销路。先富地区和先富者还能通过投资、技术帮助等方式带动落后地区和落后者的发展。通过这样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就能形成良性的经济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可见,贫富差距的存在能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我们国家还要继续允许和鼓励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防止贫富差距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最基础的教育,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因为贫富差距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心态的关键。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人格完善。人格完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健全的人格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进行人际交往,同时也让他们能正确面对挫折,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道德观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要通过理论教育措施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去巩固大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坚持两者的统一,并通过传导社会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让他们在面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等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维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人际交往,大学生能增进相互理解,获得友谊,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增强自我价值感,有利于降低他们的挫折感,缓解各种矛盾与冲突,宣泄内心的压力与愤怒。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自卑、孤僻、嫉妒甚至是敌视的心理,而一些家境富裕的大学生则会产生自傲、自恋以及支配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了消极影响,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

3.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结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增强人际沟通以及提高心理素质等目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以体验式学习为主,通过参加一些在户外进行的新颖、刺激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挑战他们的心理,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己和团队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良好途径,有助于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相互配合,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

总之,在面对贫困差距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思想和心理上帮助他们疏导各种障碍,使他们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塑造健全的人格,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制作小沙包
小树的四季
放学的路上
第一次大扫除
爱看书的小红
熊妈妈的三个孩子
台风
妈妈的爱在哪里
市政府的景色
婆婆的生日
令我快乐的一天
放学路上
美丽的荷塘
我有一个闹钟
给老师的一封感谢信
学生家长感谢信
集团新年给员工的感谢信
给月嫂的感谢信
老年公寓致高校学生的感谢信
给小区物管的拾金不昧感谢信
学校致慈善基金会的感谢信
同学聚会筹委会的感谢信
拾金不昧感谢信样本
治病捐款感谢信范文
家长给幼儿园教师的感谢信
幼儿园致学生家长的感谢信
病人致医院领导和医生的感谢信
给母校的感谢信
致捐赠人的感谢信
企业文化论文: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之道探究分析
企业文化论文: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浅议文学评论写作的意义及提升方法
从孔乙己之死谈鲁迅作品反封建主题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论文:浅谈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特征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读《从灵魂出发—侯川文学评论集》
论文化负载词在《阿Q正传》英译中的处理
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红楼梦》的人物分析
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浅谈
企业管理中激励机制浅析
浅谈《阿Q正传》的语言艺术
水浒人物PK红楼梦海选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的气势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3
《蜡烛》教学设计3
《蜡烛》中心思想
《蜡烛》写作特点
诗情画意《芦花荡》
对传统英雄形象的反叛──教《芦花荡》有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设计
《蜡烛》课文背景知识
德日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对比
《蜡烛》教学设计2
《芦花荡》中心思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课堂上的对话──《芦花荡》教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