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3

关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容易因经济上的拮据,导致“心理贫困”,存在着焦虑、自我压抑、自我封闭等消极心理反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其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策,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生活节奏的加快,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增多。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作为特殊群体,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易于形成心理障碍,他们在大学各类事件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偏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不仅是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也是保持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征

(一)自尊与自卑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知识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比可能有比较大的差距。加之就业时可利用家庭社会资源的匮乏,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和认同的结果。自尊心,也称自爱心,是尊重自己人格,尊重自己荣誉,维护自我尊严的自我情感体验。高职生与高中其他上了综合大学的同学相比有些失落。有些同学是带着情绪和迫不得已才来职校上学的。因而会出现“对自己能力评价过低,怀疑自己,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与一般学生相比,家庭社会环境的激励使部分贫困生从小养成争强好胜,不甘堕落的心态,渴望出人头地,自尊心更强。

(二)焦虑与抑郁心理

焦虑往往表现为紧张忧虑,不安等消极的情绪状态。焦虑产生的原因包括:一是环境中存在有对个人产生威胁的事件;二是个人自身原因。高职贫困生因生活环境等因素制约,经常处于应付“威胁事件”中。自身的知识能力,特别是“以往的应付经历”会使其经常处于焦虑之中。有的为家中多病的父母担忧;有的为生活、学习费用烦恼;有的对自己期望值较高,或因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厚望,对学习成绩时时在乎,处处担心。高职贫困生若“升本”,既要经受“学习竞争”压力,更要为其后几年的高昂学费和未知的就业前景而纠结。

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穷导致心理上的重负,易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贫困的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地调整心态,而是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的过于敏感,稍有争执便暴怒不已,破坏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有的则回避社交活动,封闭自我内心,陷入了无法自我疏导的矛盾中。他们普遍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渐形成抑郁心理。

(三)自我封闭

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心理冲突。一是因经济条件不佳,担心寒酸的衣着和拮据的消费让人耻笑,只好对集体活动采取逃避的方式。二是敏感多疑,怕别人问及家庭,担心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甚至对自己造成伤害,经常疑心其他同学说其吝啬,老土等。他们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由于自卑,缺乏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独来独往、自我封闭,常常游离于学校主流生活之外。

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轻,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面对挫折,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经常处于焦虑之中,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消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贫困是导致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经济贫困导致部分贫困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难以承受每年高额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学校的催款压力以及借款后还款的忧虑等各种矛盾时常交织在一起,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中。社会环境和大学校园中多种多样的消费热点也不断地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和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他们的心灵也将受到强烈的震撼。大多数的贫困生自幼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等特殊的培养和教育,个性缺乏充分的发展而凸显综合素质偏差。他们在融入浓厚的校园主流文化中,常有自惭形秽之感。这些心理冲击,极易使其人格产生负面变化。 "

(二)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以及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能及时与市场经济接轨,是高职院校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又一重要因素

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可以通过考硕、读博,得到进一步的深造、提升,而高职在校生因高数、英语等基础知识薄弱,大多数只能就业,争取跨入蓝领行列。少部分学生将全部时间和身心用于学习,希望通过“升本”考试取得更高的学历,而较低的录取率使他们感到渺茫。

面对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一部分高职院校没能及时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统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存在着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情况。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及“双师型”师资不足等方面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高职生动手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较于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就业问题严重。高职院校贫困生迫切想通过就业、创业改变经济窘状的希望十分渺茫,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业与继续升学深造的局限,更促进了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经常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不良认知结构和心理素质是形成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心理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情感和行动的前提,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认识,决定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基础。

经济生活上的贫困性,政治生活中的低影响性以及自身心理上的脆弱性,是高职贫困生群体的基本特症。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分析自身弱势的原因,在埋怨社会不公的同时,又习惯于逆来顺受,不能把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人努力紧紧地联系起来,不能从环境给予自己的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

高职生在自我意识发展上,应该更多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而很多贫困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思索自我与他人及社会关系时,往往盲目贬低自己,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和心理的发展。

三、解决高职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对于高职院校贫困生“扶其贫”的同时,更需要“扶其志”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高校都相继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校园资助体系,为他们顺利入学和毕业在经济上开辟了“绿色通道”。然而,仅此还远不够,我们觉得“扶其贫”的同时,更需要“扶其志”。贫困生应该知道,暂时贫困不等于永远贫穷,更不意味着自身价值的丧失,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经济贫困现象。要通过树立和宣传逆境成才典型来激励他们正视贫困,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大方地走出自我,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高职院校贫困生的专业竞争能力

“扶其贫”,“扶其志”后,更应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以“造血”方式提高贫困生的竞争力和生存技巧,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心理能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应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现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实用化与操作化,以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院校要加大信息技术环境下与企业合作的相关课程建设改革工作,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学生的就业问题迎刃而解,缓解了因就业而产生的焦虑。

学院应该为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活动提供场地和经费资助。积极开展课内外创新活动,通过学习小组,社团活动,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高职院校中,通过鼓励并建立贫困生自主创业示范园,既部分解决了贫困生经济困难,又为他们毕业后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既从深层次上对贫困生由于经济贫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减压,又为贫困生走出自我、走向未来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三)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存在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将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只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困扰,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促进校园、社会的和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瞧,那群俏丫头!
驰骋在生死战场上的可爱者
“怪”妈妈
我的老师
我老爸的赖皮技术转换成我的赖皮技术
我的全职爸爸
我是读书虫
老师的爱永不停止
郑渊洁与我们面对面
零食小妹
一件难忘的事
听奶奶讲爸爸小时候…
香水雨
李玉兰奶奶
让我最高兴的一件事
分析网络营销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影响的教学
浅论证券市场主力之一的基金到底有多牛
分析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体育教学训练的问题和策略
分析初中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
研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
浅论新时期医院职工管理体系的构建
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我国担保机构运作模式选择
浅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公平化和透明化治理
分析科学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研究阿齐沙坦胃漂浮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汉唐宫廷“列肆贩卖”戏考略论文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跨界取譬”传统鸟瞰论文
21世纪俄罗斯的改革选择论文
浅论作文中的想象及学生想象力培训
研究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竞争战略的比较
第10课木兰诗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8课竹影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1课邓稼先教案设计(新课标)
凡卡
《使至塞上》诗五首 教案示例
《归园田居》等诗五首
木兰诗 教案示例
凡卡
第17课安塞腰鼓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设计(新课标)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第20课口技教案设计(新课标)
凡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