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危机干预减压团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关于危机干预减压团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7

关于危机干预减压团体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

[论文摘要]减压团体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危机干预途径。本文从减压团体的概念界定、理论背景、干预模式方面着手,梳理了国内外减压团体的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减压团体的实践研究状况。针对青少年因应危机时的心理特点,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呈现出了较强的适用性,给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

[论文关键词]减压团体;校园危机干预;青少年心理

危机会对我们的生活、心理产生极大冲击,甚至失去因应原有生活的能力。Jame和Gilliland (200

5) 提出在重大事件后,我们的身心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平衡 (disequilibrium) 状态,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性的心理解组 (disorganization) 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危机”(crisis)。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立状态,并且不会只影响一个人而已。凡是目睹此事件的当事人、亲戚、朋友、同事,或其他涉及此危机事件的个体都有可能受到影响。危机事件本身是危难的序幕,要是不懂得处理危机,则可能会带来更惨痛的伤害。因此,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减少心理创伤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减压团体的理论研究进展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缘起

减压团体这种危机介入模式的建立并非先有一套复杂严谨的理论,而是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产生的。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历史学家Marshall将军于1944提出“创伤后心理降低压力法”,倡导军事行动后就地尽快举行团体会报,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但是Marshall发现这一活动有“重整士气”的作用,很受士兵欢迎,能减缓士兵的焦虑情绪。受此启发,Lindy、Grace 和Green (19

8

1) 提出“创伤膜 (trauma membrane)”的概念,认为遭遇相同灾难的人会有种相互牵连的情感,透过团体内正向的支持与互动,能修正成员的压力反应,带领他们走向复原的方向。

从理论发展过程来看,减压团体得以发展的另一基础是关于情绪危机的理论。Lindemann (19

4

4) 指出,一个人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不应该过度沉湎于内心的痛苦,而是应该让自己发泄情感,比如哭喊、正视现实,否则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后果。Caplan (19

6

4) 在Lindemann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情绪危机模型,认为个体面临重大精神压力时,往往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和悲观的情绪,即压力、紧张等情绪的调试与危机有紧密关系。以往对危机的研究发现,不只是危机受害者,凡是在危机情境中的任何人都可能会出现危机症状。因此,该取向将个人在特殊情境下的反应视为一种过程而非疾病,此时若有专业协助将有助于个体尝试更好的解决方式。危机处理的重点在于提供暂时性的支持,协助当事人恢复控制感。

此外,行为认知治疗对减压团体的理论发展也有特别贡献(曾毓芬,200

5)。首先,系统脱敏法主张面对而非逃避;其次,减压团体主张重整与创伤记忆相关的认知机制;另外,减压团体是一种心理教育模式,许多认知行为治疗都含有此要素。这些均可被视为减压团体的理论基础。

(三)减压团体的模式

Mitchell提出的CISD模式包含介绍、事实、想法、反应、症状、教育及重新出发七个阶段。1995年,美国国际红十字会 (American National Red Cross, 简称ARC) 在其基础上发展提出减压团体包含以下五个阶段:开场白/场面构成、把事件摊开来谈、感受和反应阶段、应变对策阶段及重新出发阶段。

台湾学者黄龙杰和赖念华 (200

8) 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ARC提出的减压团体干预模式和CISD 干预模式,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危机特点,提出“6+1阶段减压团体”的干预模式①。他们认为减压团体是领导者通过语言引导,采用结构化的步骤,降低青少年在危机事件中的创伤性冲击,协助其顺利度过危机事件的方法。通过减压团体,校园危机中的青少年可以在情绪、认知层面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进而带动其未来的行动。“6+1阶段减压团体”包括七个结构化阶段:介绍团体、陈述事件、澄清想法、表达感受、接纳症状、教导应对、计划未来。

第一,介绍团体。由领导者介绍自己及助手;说明减压团体的目的及过程;建立基本的保密、平等等规则。

第二,陈述事件。参与者陈述和分享在危机事件中的经历,他看到、听到或闻到什么,当时的反应如何。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参与者描述事实,侧重于参与者的认知,鼓励每个参与者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事实。

第三,澄清想法。参与者陈述在危机事件中的想法。对于每个参与者所表达的想法及观点,领导者都要给予认可与肯定。

第四,表达感受。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每个参与者分享这个事件对他们造成的情绪冲击及反应。

第五,接纳症状。当参与者的情绪反应开始沉淀下来时,领导者开始询问他们在该危机事件后所出现的生理、认知、情绪及行为方面的症状。领导者会请有相同症状的人举手让彼此知道,这有助于参与者接纳自己的症状,是帮助其正常化症状的一种方式。

第六,教导应对。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教导参与者正常化自己在危机后出现的症状。领导者可以预先整理相关症状来教导参与者,也可以通过团体成员相互讨论分享,得出在此紧急事件中的危机应对方式,以及处理压力的方法。

第七,计划未来。在此阶段,领导者引导参与者找到正面的意义,可以是新的学习,或对自己的欣赏之处。在结束之前,领导者也可以邀请成员讨论接下来的计划。减压团体工作完成之后,提供信息让校方了解哪些参与成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辅导与追踪,哪些需要转介等。 "

二、减压团体的实践研究进展

(一)国外减压团体的应用研究

1.减压团体在心理危机相关领域的实践研究

在国外,减压团体被应用于存在心理危机的受创伤者或与危机干预有关的人员中,如目睹暴力情境的儿童、消防队员、医疗服务人员、法律事务人员,甚至FBI等。 也有一些学者就减压团体在某些特殊领域,如法律和安全机构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发展方向。如Malcolm、Seaton、Perera、Sheehan 和Van Hasselt (200

5) 就减压团体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减压团体在法律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减压团体的应用现状;减压团体干预模式的效度研究;减压团体在多元、特定的群体中运用时所产生的问题。此外,Newbold、 Lohr 和 Gist (200

8) 研究了减压团体在FBI领域的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并就所遇到的困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实践研究 3.减压团体有效性的研究

对此基本上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减压团体不适用于成人或一般民众。Hughes (200

6)的研究发现减压团体不适用于一般社区民众的危机干预。Addis 和 Stephens(200

8)的研究则发现,减压团体并不能减轻警员、军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反而可能会加重其PTSD症状。

另一种观点认为减压团体对危机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有积极的效用。Pender和Prichard (200

9) 从计划、表现及进程三个方面对减压团体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减压效果。同时,他们对减压团体发挥有效性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团体成员的自我效能感,以及相信周围人和他们有相同经历,是影响当事人从创伤中复原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他们认为在减压团体中使用紧急事件问卷,有助于揭示受试者在减压团体中的心路历程。Keene、Hall和Rushton (20

10) 发现减压团体干预模式在儿童管理个人悲伤情绪方面是有效的。

(二)国内减压团体研究的发展

尽管减压团体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程,但是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引介阶段,实践领域的应用也才刚刚开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台湾地区对“减压团体”的应用已有不少成果,而我国大陆则是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才出现减压团体方面的研究。 在汶川地震后,我国大陆的李莎莎,耿柳娜 (200

8) 利用减压团体对地震后PTSD患者进行危机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雯 (200

8) 将修改后的绘画心理辅导方案,推广应用于五·一二震灾后危机干预实践中,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对减压团体的系统研究和本土化研究还十分缺乏。

三、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困境及展望

(一)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困境

虽然已有许多实践研究证实了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有效性,但是减压团体目前在我国校园危机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困难。首先,一些学校对校园危机事件还采用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责任归属是重点关注问题,而对危机事件后的积极心理危机干预则考虑较少;其次,减压团体目前尚属引介阶段,我国大多数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对减压团体及其应用方式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再次,从现实层面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甚至高校都还缺乏一套完善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即使有相应的应对模式,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训练;最后,减压团体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典型的减压团体是由两位受过CISD训练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共同带领,但是在灾难事件之后人力资源往往不足,因此常会变成单个心理卫生工作者独挑大梁,这些都是导致减压团体在校园内难以推广的困境。

(二)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展望

虽然减压团体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运用存在困境,但是从青少年应对危机的方式,以及校园这一特殊领域来看,减压团体在未来校园危机干预中被推广运用具有很大的可能性。 减压团体提供了创伤后压力反应的介绍,让青少年对危机后出现的生理、心理症状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将自己的危机反应正常化,为正确认识危机事件及其反应提供了可能。而减压团体采用团体分享的方式,能协助青少年儿童疏解在危机事件后产生的情绪,重构认知,同时使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和技巧,促进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减压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适用性较强。

另外,在校园中推广减压团体比在其他职业领域更简单容易:

(1) 校园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地方,有利于师生对减压团体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推广更容易;

(2) 校园中的心理辅导人员比较愿意接受减压团体领导者的训练,使得团体领导者的培养成为可能;同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更愿意自我表露,参与水平较高;

(3)学校是非营利单位,因此不会过分计较时间和成本,愿意让成员尽量参与;

(4) 减压团体的干预模式简单实用,操作性强。这些都使其在校园中广泛推广成为可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花兰兰和小草绿绿
小猫可可失踪记
美丽的太行山
蜜蜂与蝴蝶
观看打乒乓球
有趣的游戏
我的妈妈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心中的好老师
可爱的小鸡
辣椒
做果汁
懂事的好孩子
快乐的夏天
地上的小蚂蚁
单位辞职申请书
私人的辞职信
实习生辞职信
简单的辞职报告范文
教师辞职报告
简单的辞职信范文
修理工辞职信
新员工辞职信
员工辞职申请书
护士辞职信
教师辞职信范文
市场部员工辞职信
教师辞职申请书
业务员辞职信范文
银行员工辞职报告
执行力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浅谈
构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常态机制试论
供电企业劳动定员问题解决对策研究简论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眼中的中共领袖
资讯 人物评论
文学评论的怪相应该铲除
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浅析
关于制造企业物质采购成本控制的探讨分析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重点试论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研究浅谈
《水浒传》内涵探讨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研究分析
吉尔诗歌及评论
袁雪蕾诗歌及评论
以和合奋进之势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简论
观测项目及各物候期出现时的特征
《大自然的语言》词语推敲
海底扩张和板块学说
物候的南北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3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性案例分析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2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