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体育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大学体育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大学体育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论文关键词: 大学体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教育措施

论文摘 要: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2.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以及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如何。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2稳定的情绪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2.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论别人怎样解释,他都固执己见,这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3.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也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3.3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4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加强体育活动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2]闫建端.谈高校体育课学生的心理负荷.宁夏医学院学报,1998,(03).

[3]张耀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学管理研究,2004,(S1).

[4]蔺华.高校体育课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

[5]傅强.高校体育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高等农业教育,2000,(09).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使我敬佩的清洁工
“暴力”外婆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
她……
难忘的小学生活
母亲节
打针
睡觉淘气
马虎 马虎=我
爱,是不会让你辛苦
老爸的功夫
·妈妈的爱·
一次最快乐的旅游
中国经济论文2013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选题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我国食品冷链的发展思路讨论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中国经济论文扩大内需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出路
中国经济论文人民币升值对罪国经济利弊的剖析
关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现状分析
关于新疆农产品品牌化策略分析介绍
关于企业博客营销价值分析和策略探讨分析
中国经济论文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凡客诚品研究B2C最新营销模式试析
关于国内外体育旅游研究综述分析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前景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发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学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