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

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

"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学 学习积极性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身处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却厌学心理严重,学习积极性低下。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身处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高职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并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探讨运用心理学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些途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了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等。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及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首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我们应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论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都应该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把学生当作朋友,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其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积极引导有益情感迁移,进而慢慢地消除了学生对于某课程的消极和敌意。

二、激发学生某种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教师在教学时,先引起学生发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的活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适当的设问,言语不多,却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也就会不断提高。

三、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因此,务必使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要一清二楚,做到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单元测试,务必使学生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事前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四、 积极有效鼓励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S)----反应(R)构成的,也就是说行为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强化。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是激发动机不可缺少的手段。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及时的评价一般比不及时的效果要好,因为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则往往在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境已经比较淡薄了。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要注意,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和忽视自己的缺点的倾向,从而引起消极的结果,而在责备时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综上所述,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

(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老鼠贝贝和苹果
跟妈妈逛菜场
我最喜欢的照片
我不怕疼
小麻雀,再见
闹元宵
《三个和尚》续篇
我家楼下的无花果树
骆驼和羊后传(两篇)
广汉夜景
不能骄傲
喝中药
小老鼠贝贝和苹果
我喜欢我的布娃娃
难忘的海洋馆之游
关于文本细读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培养
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探索
关于高职经管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
关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民办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构想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试析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及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高职教育生命化理念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
试论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简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开发高职科技实用技术实训
试论激励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
试析高职教育职业化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试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丑小鸭》学法指导
《丑小鸭》一个被误读的经典童话
对平等和尊严的追求──人教版七年级下《丑小鸭》解读
让情感之花在文学的沃土上绽放(外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丑小鸭》有关资料
《丑小鸭》学习目标
童话及特点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师的花儿开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后记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关于《丑小鸭》主题的探讨
丑小鸭的天鹅梦 勇敢者的交响曲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反思
这沐浴在“爱”的课堂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
勇敢倔强的丑小鸭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