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4
《茉莉花》的精神理念
【摘要】《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 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符号是因为:所选意象突出、鲜明, 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 表现手法一唱三叹, 反复回旋, 主题集中; 以独特的情节, 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 古老而又新鲜; 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 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 形成;传播;民族;文化符号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特别多。他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 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 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 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 在这花的海洋里采摘的。从此,这朵独具“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走上了炫目的现代舞台,体现了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道理。 《茉莉花》在海外传播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熟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的使用。在歌剧《图兰朵》的第一幕,宫中官员宣布向公主求婚的波斯王子没有猜中公主的三个谜,要按照约定处死时,姑娘们的齐唱所唱的曲调,就是《茉莉花》。另外,《茉莉花》的音调,在剧中多次用男生合唱、女声合唱、交响乐队等形式来表现,贯穿于全剧之中。《茉莉花》作为东方音乐的代表,作为《图兰朵》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并伴随着这部经典之作的流传,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海外也为世人所熟知,成为中国民歌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典型代表。
《茉莉花》被重新发现,进而成为一种文体符号,是因为它符合当代的审美风尚。所谓“当代审美风尚”是指体现在现时代世界普遍流行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中的相同或近似的审美趣味。当代审美风尚的现实依据是时代平民化意识的普遍觉醒。《茉莉花》清丽、欢悦的韵律、友爱和谐的意境、洋溢着现实感性的快乐情调,顺应了审美平民化意识觉醒这一趋势,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国家典礼、文化交流等事务上的使用,使《茉莉花》的意义非同一般,此时的《茉莉花》不仅仅是一个具有东方意韵的中国民歌,它在展现中国古老文化、勾通东西方情感交流与认同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远远超出了歌曲本身。《茉莉花》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等“软实力”, 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一方面“它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的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又能与西方的审美习惯相适应”。
《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 在人们心里是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好形象。人们歌颂她的洁白无暇, 歌颂她的朴实无华, 她代表着人们追求理想, 追求纯真和谐的美好愿望, 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民族风韵, 在朴素的旋律和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希望和情感。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茉莉花》既是中国的, 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2]马方玲.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初探.中华文化论坛,2007,
(2).
[3]钱仁康.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钱亦平.
钱仁康音乐文选(上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 江灏等.广群芳谱卷四十三花谱,清康熙刻本,中国基本古籍
库[DB].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奥运伴我行
- 春游
- 未来大PK
- 看双凤说抚州
- 一件难忘的事
- 我的二姨夫
- 迎奥运
- 晨雾
- 《“人不如狗”反映什么》读后感
- 小记者竞争十佳小交警
-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 我的奇思妙想
- 叶美在秋
- 寒假哪里去
- “三八”妇女节想起恩师
-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 教你看建筑水电安装图
- 项目建议书的概念
- 浅析工程建设中应有的环境伦理思想
- 土建资料员个人工作总结
- 浅论建筑工程整体地面的施工
-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 CAD建筑制图的规范和技巧
- 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与捣实
- 关于土木同学考研和立马工作的犹豫
- 国内五所“低调”的百年高校及优势专业
- 无机房的电梯顶层高度和低坑深度计算
- 工程项目经理部的十大员主要职能
- 浅谈建筑师的培训与激励
- 浅析土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有效方式探索
- 《七律·长征》案例分析
- 《开国大典》教法建议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开国大典》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开国大典》教学建议1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4
- 《开国大典》词句解析
- 《开国大典》词语解释及造句
- 《开国大典》难句讲解
- 《七律·长征》教学杂谈
- 《七律·长征》网络课教学例谈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5
- 《开国大典》词语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6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