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问题探究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问题探究

"

论文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心理教育 心理调适

论文摘 要: 本文针对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高校与毕业生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使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正确择业,充分发挥人生价值。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对于高校毕业生整体而言,他们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数能够正确对待就业,以乐观、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大学生活几乎与社会脱节,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阶段,一旦面临就业,就要承载社会、家庭较高的期望,自我定位也较高,难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我们权且将他们的心理分为以下几种。

(一)“随波逐流”心理。

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因为人格尚未成熟与完善,对社会缺乏比较理性的认识,容易受家庭、朋友、社会的影响,缺乏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对工作和职业前景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爱好所在,在茫茫求职路上随波逐流,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而很少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社会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选择。看到同学甲考公务员,于是也备战公务员;看到同学乙准备简历找工作跑招聘会,于是也天天跑招聘会到处撒网,到头来却一无所获。

(二)“焦虑畏难”心理。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没有做好充分就业准备,缺乏就业方法,担心受挫,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种过度的焦虑对他们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正常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

(三)“自卑自大”心理。

很多大学生虽然很重视就业问题,专业能力也相当不错,但由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缺乏自我认识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谋求合适岗位的勇气,在求职时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与之相反,一部分大学生自视甚高,好高骛远,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够准确,设定与自己能力远远不符的就业期望值,一旦遇挫自信心就容易瓦解,一蹶不振。

(四)“依赖攀比”心理。

一部分学生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就业时缺乏独立意识,依赖学校、老师把就业招聘信息送上门,依赖家人朋友试图通过关系就业;或者盲目与他人攀比,“这山望着那山高”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他人的工作为自己的就业目标进行设定与更改,容易在就业中遭遇失败。

(五)“逃避懈怠”心理。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没有勇气到社会上拼搏,他们或逃避或推迟就业压力,寄希望于提高学历而获得竞争力。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就业中遇到了挫折就灰心丧气,甚至全面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渐渐成为不就业、难就业一族。

二、高校亟须加强健康就业心理教育

在新时代,高校一方面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其顺利就业。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合理定位、科学择业,更重要的是在入学之初就加强健康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1]。"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大学,不少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的问题。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放松的大学生活,他们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飞向哪里;在独立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生活与学习、恋爱、就业之间的关系,导致不少悲剧发生。因此有效的心理辅导就显得极其必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心理困惑,减轻他们在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做到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积极、进取向上的心态,从而在就业竞争上取得胜利。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主要内容,是激励人们奋斗和创造的力量泉源。没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因此,大学入学之初高校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就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各种讲座、专题、论坛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专业启蒙和职业理想教育;在之后几年的大学教育活动中,连贯性地、分阶段地开展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2]。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解决好个人成才与国家需要、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等矛盾,不断引导他们找准方向、合理定位,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促使他们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最终将毕业生成功地“推出去”。

三、高校学生需做好自我心理调适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他们同样要面临择业就业问题,在就业中是主体。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调节对就业起到主导作用。从学生自身因素来看,大学生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一)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良好心态。

高校大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各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自卑、怯懦、骄傲、懒惰等多种不良性格特征。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应对自身有一个充分认识,不仅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而且要知道自己的短处,再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和途径。大学生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让自己经得起挫折,胸怀宽广。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妨向自己信任的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倾诉,有助于压力的缓解与释放;积极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咨询[3],解开心理疙瘩,克服心理障碍。良好的心态不仅有助于应对压力,而且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就业理念和行为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自我定位。因此,大学生在就业前期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一方面对社会环境和形势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把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要制订一个大致职业规划,在就业上做好心理准备,有主人翁意识,摈弃错误的幻想和等、靠、要思想,结合对社会形式的正确判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专业上加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技能,抓住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为大学生活增添色彩,通过学习和锻炼为成功就业增加砝码。

(四)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

作为天之骄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而真正在能力上不少学生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导致在目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公平竞争,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情况下,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与就业大学生互不满意的状况极其普遍。要实现顺利就业,大学生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水平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一致,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4]。当获得理想职业的机会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增长阅历,作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准备。

四、结语

综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一方面高校务必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以人为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另一方面,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实际调整就业期望值,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只有通过双方的努力,高校毕业生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在人生大道上越走越精彩。

参考文献: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39.

[3]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6-27.

[4]刘惠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4):8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留守儿童需要我们!
女人最想要的
小水滴与大海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小冒牌货”— 蝾螈
红花和绿叶
开启网络世界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光阴
我的梦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水仙花
对工作负责的我
会说话的布娃娃
一件小事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认识和再思考
成功与感悟
基于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中语文作业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一堂物理优质课的实践与反思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研究
新升本科院校外语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浅谈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
把握中学语文教材的几个基本环节
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经验漫谈
浅谈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人文关怀的构建
“以赛促改”理念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高校社团活动为载体,探索对国防生培养的启示
《黄河的主人》课文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说课设计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实录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片断赏析
《黄河的主人》教学札记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