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3
联系生活学数学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毕业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1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1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10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1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0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1盒97元的西洋参。她付给营业员1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1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题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1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的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3步计算应用题时,我把书上的例题该为和学生生活接近的问题“要求我们3年级1共有多少人?你会想什么办法知道?”于是有的学生说去问班主任每个班有多少人再加起来就可以了;还有学生说去问教导主任;还有学生说到学校的校长办公室直接查电脑就行了不用算。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联系生活学数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朋友会魔法
- 我的好朋友
- 美丽的心灵
- 搞笑大王薛璞
- 给爸爸画像
- 我的妈妈
- 我的启蒙老师
- 有一个姑娘
- 妈妈的口味
- 侦探老妈
- 老妈“N”让我“2选1”
- 我的死党
- 盘古接班人
- 经典外号集锦
- 我们班的“武林高手”
- 美国反垄断规制模式历史嬗变对我国的启示
- 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 分手后相互躲着对方怎么办等4则
- 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
- “四个全面”: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境界
-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哲学思考
- 合作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 如何理解发展与法治的逻辑关系
- 军休干部的文化特点与社会工作介入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 韩版微信之父,是个“凤凰男”
- 青春不是大冒险
- 探究沪港通的意义与风险
-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 21《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22《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之二
- 14《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 27《清澈的湖水》教学片断
- 15《小柳树和小枣树》片断赏析
- 17《酸的和甜的》
- 16《风娃娃》第一课时
- 22《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之三
- 22《窗前的气球》
- 21《从现在开始》片断赏析
-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 17《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之二
-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 15《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之二
- 20《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