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试论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3

试论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

[论文关键词」高职 学生 心理障碍 对策

〔论文摘要」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的角度,对消除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当代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在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对于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来说,难免产生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若不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就可能由于强度过大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从而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1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心理障碍是对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高职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疾病障碍等。但无论表现为什么症状,心理障碍都会严重降低个人的能力。当代高职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社会因素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有巨大的影响。首先,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在高职生收费并轨后,许多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生,不得不通过四处借债甚至向银行贷款来完成学业,这些高职生虽然也勉强入学,却经常为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生活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心理郁闷,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抑郁的发生。其次,社会分配现状不尽合理,收入差距拉大,使许多学生对读书尤其是读高职的“实效性”产生怀疑,从而开始厌学,甚至对社会产生仇恨心理。再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后,取消国家统一分配,各类人才均由市场配置,“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己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就业方式。由于高职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使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不少学生为考虑工作问题变得焦虑不安。

高职生己进入青年时期,随着性心理的逐渐成熟,其性意识也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但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充分的心理准备,对青春期的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而我国性教育普遍滞后,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大中专学生性心理卫生问题集中表现在对性欲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性价值观念模糊,对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应,对性欲、性冲动存在不安、压抑感等。谭嗣同在《仁学》中说:“把东西秘密地藏在匣子中,不让人看,那么别人想看的心情就愈加迫切。”因此学校应向青年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使人人皆熟悉其所以然。

1.3心理因素

高职生从学校走向学校,一路平坦,基本上没有遇到大的挫折,经历的磨难较少,因此,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但升入高职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被看作学生,更被看作是承担着一定社会责任的社会人,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变更的现实,高职生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些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由于高职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情感也存在不稳定的一面,因而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一些高职生对高职阶段学习方法、生活环境的变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而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冲突,往往表现出焦虑、苦闷、抑郁、自卑甚至悲观失望等情绪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疾病。

1.4生活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是高职学生群体的近环境,主要包括生活氛围、人际关系氛围等方面。相对来说,它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持久。一些偶然的因素诸如失恋、失去友谊或亲人、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因难等,常使某些学生难以承受精神打击。同时,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己成为当代高职生的敏感问题,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部分学生由于个性不良、沟通不畅、情绪反映不当和缺乏社交能力等,常常导致人际关系失调甚至引起人际冲突。而目前社会生活中对交往能力又极度重视,因此,不少学生常处于既要求交往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极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情绪的产生。"

2消除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措施

当代高职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消除高职生心理障碍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需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笔者认为,面对高职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作为以培养合格高职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主要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确定奋斗目标,这样就拥有了心理健康的基础。其次,应普及心理学、心理卫生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这些知识的掌握。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自身心理和生理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就能增强其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再次,建立高职生心理档案,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面询、热线咨询等形式,如在校报上开辟专栏、在校园网上建立“知心姐姐信箱”、举办心理学知识专题讲座等。

2.2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只有两方面同时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缓解过度紧张的心理状态,排除消极的心理因素,创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防止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之一。

2.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高职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是以高职校园文化为依托和主要表现形式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实践证明,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优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不仅能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且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促进协调发展。近些年来,高职生心理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除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一心只顾学习,不愿或很少参加文体活动。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广大学生在生活中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疲劳和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2.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方面给当代高职生提供了更大的择业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压力。由于很多学生在封闭的学校教育中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社会缺乏了解,因此在择业时凸现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很容易打破他们的心理平衡,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增强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锻炼其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学校应通过送科技下乡、技术咨询服务、产品促销、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的磨练中培养做人做事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受挫能力,有效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失去了朋友
祖国建设者
难忘的运动会
买鞭炮
读书让我收益匪浅
“祸”从口出
记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我们是朋友
一件感人的事(命题)
仙人掌
第一次玩“过山车”
一张不及格的考卷
少先队大队长竞选
互爱
生姜
浅谈发展权的宪法保障(1)论文
试谈宪法基本权利对德国国际私法之影响(1)论文
试论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1)论文
试论我国改革开发中的宪法修改(1)论文
浅析维护宪法尊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1)论文
试论宪法义务理论及发展趋势(1)论文
试论环境权宪法保护之必要性(1)论文
浅议国际法的效力依据(1)论文
浅谈由中共新党章修正案看中国宪法的修改趋势(1)论文
简析中国宪法监督制度(1)论文
谈论宪法的生长(1)论文
环境权入宪的略述(1)论文
基本权利与私法权利的界限(1)论文
对宪政的政治学视角分析(1)论文
宪法监专模式差异性的成因令析(1)论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稿
《彩色的翅膀》教学案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面》
《一面》教案设计第二课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