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1

浅谈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

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就业 心理问题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一个群体,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如何健全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 心理健康概述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曾提出这样一种思想: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丧失了一切。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强调: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可言。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没有健康作基础,人生的一切将会黯然失色。从世界范围来看,健康已成为人们当前生活中关注的一大主题。那么.什么是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th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0)给了我们答案:“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包含有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三方面的意义。从生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其功能应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不健康的体质遗传。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出了毛病,就会影响心理健康。从心理上看.心理健康的人对自我必然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优点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其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有效的动作;在发展自我的同时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得到发展。从社会行为上看.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其行为符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常模而不离奇古怪.所扮演的角色符合社会要求,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2 离职毕业生就业时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临近毕业之时都要面临择业、求职的难题。一些同学在择业时.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与能力没有充分的考虑.急躁盲目或无所适从。有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常常产生愤怒、焦虑、灰心、内疚、失望、无助、不满等情绪体验。有的人在求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独立性不够.自信心不强、面试技巧欠佳、性别歧视等各种心理问题。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更加突出。

2.1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面对的困惑如今,“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类的就业方式已经取代了过去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同时也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着的一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由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差,便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心理。比如不少学生拥护“双向选择”,因为他们不满在传统的统包统配制度下滋生的腐败之气和不正之风,认为这下找工作得全凭真本事了。然而事实上市场体制的健全还有—个过程,他们可能很快会发现,“关系”对于找—份好工作仍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自己也身不由已的去寻求这种不正当的帮助,因而内心矛盾剧烈。同样,虽然学生们推崇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寻求自己在社会中位置.但由于社会竞争及甄别机制的不完善,一些人显然靠不诚实的行为.甚至欺骗的手段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尽管大多明白.这种好处只能是暂时的.但毕竟给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们内心造成了强烈的不平衡。在好的职位与好的就业地之间徘徊,举棋不定.也是大学就业面临的主要困惑之一。因为中国地域广阔、人口聚集不均、地区各种因素差异明显决定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人才需求也因而显出一定的地区羞异。近年来.大学生的择业目标趋向于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而这些地区也不{焉要引进如此之多的人才。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不愿去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也缺乏积极主动地引进人才的政策与措施,而这些地区其实是最需要知识分子的地方。"

2.2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社会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因而他们往往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他们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心想毕业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然而有些入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我看中的单位.人家却看不中我;单位看中我的,我却看不中人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自负心理自负是一种过高的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大学生就业时的自负心理主要表现为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畅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

2.2.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浮价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的浅层是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深层的原因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者对事物的期望值部比较高.对人对自己都喜欢追求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主要表现为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刚进入企业的时候,往往发党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套很多在这里根本行不通,从而认为自己很没有用,产生自卑心理。

2.2.3羞怯心理腼腆、扭捏、不好意思、说话音量小、表情不自然、脸色通红等都是羞怯的表现。在产生羞怯心理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又不敢放下大学生这个身份,去向其他一些学历不高,但技术过硬的入请教.严重影响了其技术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2.2.4浮躁心理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到私营企业上班,工资水平相对较低,想到自己作为大专生有学历而自己拿的工资与高中生甚至初中生等同,心中不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矛盾冲突更加加剧,出现了浮躁不安的心理。

3 完善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途径

3.1准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一些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总有一种自负感,对自己期望很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不断瓣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劣势,发挥优势,找到自己较满意的工作岗位。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顶峰的。大学生在工作中要有从小事做起的准备,这样可以克服好高骛远的毛病,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同时,我们还要全面地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确立竞争意识,学习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第一人生哲理,养成勇于进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惯,于是我们就有了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今天的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需要他们迎接人生的挑战。要培养起自我选择和自我负责的独立人格,相信并运用自己能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整情绪、情感保持稳定乐观,对人对事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前途充满信心,敬业、乐业才能事业有成。如果遇到了各种就业问题不会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就不可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此,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沦,遇事能够以集体利益为重,做到学习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心情也会多一分阳光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进行自我调整的方法,如知足者常乐,转移注意力,学点幽默,寻找乐趣,等等。

3.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来说大有裨益。一是可以从帮助他人之中去寻求快乐,即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二是思想上结了疙瘩.遇到了想不通的事,可以和知心朋友去交流,向人家诉一诉苦,甚至可以宣泄一番,发一发牢骚,得到理解和帮助;三是能够做到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懂得谦让、不为一些小事和别人斤斤计较。

3.4学校、社会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

针对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普遍性,学校、社会应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如举办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准备、就业心理问题消除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进行就业教育和择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其创业、竞争、挑战意识。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妈妈比童年
动物买电扇
我想要的机器人
做事拖拉的我
20年之后的我
猫捉老鼠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未来的房子
吃粽子
端午节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我的科幻学校
我的生日
端午品粽子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传统文化与旅游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的几点想法
《白鹅》教学案例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
《白公鹅》教学谈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送教课)
《白鹅》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去年的树》教学思考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