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3

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几个问题的理解

(一)

为什么“三个代表”中没有提到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既然它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概括,第一条就应该是党的阶级属性。

这是一种误解。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是要引导全党思考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这里,党的阶级属性已经作为前提了。而回答党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问题,是不能简单地从党的阶级属性上说明的。因为,即使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也并不自然地总是能够代表先进。更重要的是,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们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回答工人阶级政党能否代表先进这一问题,要从比阶级更“根本”的角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解释。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本来是很清楚的,现在也没有改变。如果说“三个代表”是新概括,那也只是对过去已有概括的重要补充,决不是否定和替代。这种补充是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作出的,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主要任务,就由领导革命战争转到和平建设上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历史经验上看,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为重要的中心工作。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当前的严重国际斗争,又明确告诉我们,能否把经济尽快发展上去,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同时,两个文明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同敌对势力的斗争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尽管还存在发生战争的可能,但主要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这种斗争也是相当尖锐、复杂的。人民群众的需要早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翻身解放,也不再处于粗茶淡饭的温饱阶段,而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日益和迫切地表现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一步的需求,这正是历史发展的真正的动力和源泉。“三个代表”的概括,精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好地体现了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使全党对当前和今后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更加明确。

(二)

“三个代表”中所说的“先进生产力”指什么,谁代表先进生产力?

根据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毫无疑问,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前进的概念。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科技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具革命性的有力杠杆”。但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生产力的几次质的飞跃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才实现的。因此,在马克思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而活劳动的作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的作用,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现了生产力中其他要素的重大作用,这里首先是科技和资本的作用。在一个时期,资本的作用似乎更重要。而在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等的发展,世界各国都清楚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对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并不是说传统的工业产业就不重要了。传统产业相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讲,是落后了。但是落后并不意味着不重要,不意味着不需要受到重视。这是两回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各地各系统生产力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呈现从低到高的多层次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利用现有条件,根据具体国情,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怎样能够发展生产力,就怎样发展。另一方面,要明确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高新技术产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尽快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三)

那么,谁代表先进生产力呢?

当然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实践的主体,总是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力军。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概念,其队伍的内部构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当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在发展生产力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江泽民同志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论科学技术》,35页、23页)“开拓者”这个词,准确说明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怎样看待从事传统产业的职工,怎样看待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科学文化水平相对不高、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群众呢?肯定地说,作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他们当然具有先进性。正如前面所说,传统工业产业在我国目前的发展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而即使是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参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要指出,工人阶级也在不断进步,不管是从事什么产业的工人,都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在发展新的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也不是社会主义。”同样,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也是从整体上说的,不是每一个知识分子都能够成为“开拓者”。而且知识和技术是在不断前进的,其先进性是相对的,知识分子也要学习进步。

(四)

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和一切思想,最重要的,是‘三个代表’”。这里已经不光讲党的建设问题了。

为什么这三个问题最重要?

从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看,一个是物质极大丰富,一个是按需分配,这两点都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邓小平同志一言以蔽之:共产党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从文化特征看,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和全面发展的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协调,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社会。从政治特征看,共产主义最广泛、最根本、最彻底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它的旗帜和口号是解放全人类。

可见,“三个代表”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是无产阶级政党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江泽民同志称之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都是从“归根到底”、“最终”的意义上说的。

这里,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每当我们面对现实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每当现 实与理论发生矛盾时,有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抛开个别结论,抓住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东西,来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邓小平同志说,列宁就是这样,在一个落后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他认为,毛泽东也是这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搞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他也正是这样,在南方谈话中,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到新的境界,取得了历史和逻辑内在的统一,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其方法论原则,同样是这样,必将大大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新的世纪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胜利。

面对变化了的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我们不但要强调不丢“老祖宗”,也要研究怎样才能讲新话,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老祖宗。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正确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思路,从深远和博大的意义上,对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指导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纲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继续,必将带来全党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大踏步向前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暑假
《狮子王》观后感
考试
我是体育委员
一个有趣的活动
给震区小姐姐的一封信
三只小兔吃苹果
我的梦
花也有生命
可爱的小猪
玩虫子
给妈妈的留言条
笑成了一朵花
我的爸爸
神奇的笔
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体育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市人民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范文
幼儿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书
老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小学英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小学英语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幼儿园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
小学家长学校长期发展规划
中美高级军官谈及美对台军售 美称两军关系改善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
美学论文:探究当代建筑美学思维的兼容性问题
浅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美学论文:浅议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青年大学生自杀的社会伦理思考
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实践存在论美学
美学论文:探析萨特的存在主义美学思想
美称与中国对抗投入不设上限 将展示美意志
陈炳德称美军近期与越菲在南海军演极为不妥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
中医中药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运用
国防部:我机在本国海域上空飞行符合相关准则
浅论美学生活化
浅析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生态纪录片的美学特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整体把握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1
北极旅鼠自杀之谜
动物预报地震之谜
动物导航之谜
罗布泊简介
《旅鼠之迷》课文评点
《罗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学设计
《旅鼠之迷》 问题探究
情境教学的启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后记
神秘的死亡之湖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3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4
鲑鱼回游之谜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