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青年学生的回避心理及校正

青年学生的回避心理及校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8

青年学生的回避心理及校正

" 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日益被人们重视起来。独生子女有以下共同特点:身体健康,多数优越于非划独生子女;性格、行为习惯基本是良好的;智力发展正常,多数独生子女的智力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是也要看到,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心理及行为因素影响着他们成长的方向和速度,如:独立生活能力差,胆小,任性,劳动观念差等,其中,回避心理尤其值得注意。

一、充分认识青年学生中的回避心理及表现。

所谓回避心理,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在青年学生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盲目地反感正面教育,回避教育的机会和场合。这种正面教育往往以较严肃的姿态出现,青年学生虽有一定的判断事物的能力,但理性思维尚未完善,还不能辩证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特别是对于以较正统的面貌出现的正面教育,不能冷静的分析,反感、厌恶的情绪油然而生,继而回避正面教育的机会和场合,甚至唱反调。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当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时,经常出现令教师们心寒的场面:或心不在焉,或闷头大睡,或偷看小说。有的家长反映每当提出与孩子交谈时,孩子便动辄以作业未完成、复习功课紧张等堂皇之词推拖。回避与父母的直接交流,久而久之,便产生隔阂。

第二,遇到矛盾冲突,不能认真思考解决方式,而采取回避的态度。青年时期是人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时期,缺乏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面对问题与困难,往往采取回避心理,青年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归结起来有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成绩,一旦学习成绩出现问题,便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而某些家庭和学校不能给予恰当的诱导,一味地施加压力,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便回避学习,以致厌倦学习。二是“早恋”问题,这种由男女性别吸引而产生的感情对青年学生带来不少的心理和思想负担,一方面是感情的不可自拔,另一方面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反对,甚至鄙视,青年学生又未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因而只能回避。三是社会实践中未被选择的问题。在被社会选择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顺利的情境,部分学生碰到困难后便退却下来,甚至有些学生怕干不好工作干脆不接受工作的机会。这种回避心理导致了学生不能及时把握锻炼的机会,影响了身心成熟与发展的速度。

二、认真探讨回避心理的原因,探寻枝正方式。

独生子女回避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第一,过分自信,甚至自负。长期孤独而又优越的环境,长辈们过份的夸赞和保,使许多独生子女非常自信,有时甚至是盲目的自信,它影响了青年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解决不了问题却又不愿表现出自己的无能,只好用回避的方式来掩盖。第二,需求日益增长,而又得不到满足。从0点到最高点,是一个快速上升阶段,这时的人生需求包括生理、心理、求知等诸多内容,但外界对青年学生的不理解,使他们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满足,青春期的冲动,渴望爆发,又没有爆发的时间和场合,回避心理便自然产生了。

(二)客观因素:第一,家庭教育的失误。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表现为两个阶段,即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孩子小时候过分溺爱,而孩子大了,又过分严厉,不能把握恰当的度,久而久之,孩子往往封闭自己,回避现实,与家长之间形成代沟。第二,教育呆板,管理方式单调。我们的学校教育模式化,更多地是侧重知识的传授,而缺乏智能的开发,在传授知识中形式单一,特别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应试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校办学的方向,从初中到高中,围绕中考、高考开设课程,课程内容单调,教材也多半是定理、公式,缺乏形象化内容,某些教师教学水平较低,责任心较差,课堂气氛投入缺乏活力,教师管理也多半以抓学习为主,学校生活就是学习教材,准备应考。在这种单调生活由和沉重的压力下,青年学生不断增族的心理和思想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厌倦学校生活,产生回避心理。第三,社会正面教育的不得当,负面影响严重。当前的正面教育多通过伟播媒介,缺乏鲜活的身边实例,而负面现象则令学生们感受很深,腐败现象,拜金主义,污染了社会风气。加上学校教育的苍白,青年学生缺乏较高的分析能力,因而对正面的内容反感、回避,而对负面内容津津乐道。

青年学生的回避心理不但影响了教育的质量,而且影响了一代青年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年的成长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的进步。学校,作为青年学生阶段的主要活动场所,尤要引起高度重视,校正回避心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学校教育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凡是丰富知识、论理严谨、生动活泼的课堂,不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及身心健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设计多种课型,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第四,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开拓知识,以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无形中也增进了师生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教育由吸引到信任,由信任到信赔

(二)设计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大胆使用“尝试”方式

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方式。学生在课外动中不但学习了知识,提高了体能,而且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社会经验。因此学校应利用各种闲遐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组织、安排,教师给以恰当的指导。“品试”是丰富人生体验的途径,是适应,是学习,京生价值实现的过程。再看,去试倘使人意识到自己有选择行为的责任、权力与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律、自负责任的人。

(三)学校与家庭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而做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与家庭结合,校方应通过走访、家长会及书面报告等方式与家庭联系。家庭则应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而双方结合的基本点,应在于相互信任、善意地对待问题,改变“学校与家庭交流即是告状”的现象,使这种结合成为良好的教育方式。

在这种结合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先树典型,多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善意地鞭策他们。学校和家庭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以下几种风气:一是要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师生之间,家长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二是要形成民主、活跃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大胆勇敢的性格。在此基础上,还应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勤俭、朴素的风气,这些都能激励学生提高、完善自己。

(四)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培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年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人生需要的第

二、三层次,即亲戚、友谊、交往求爱的需要和自尊、互重的需要,并逐步向第

四、五层次迈进,即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和贡献的需要。青春期既是逐渐形成的时期,又是心理逐渐成熟、性格形成的过程。这个阶段尤为重要。鉴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心理教育应着重抓好如下两点:

第一,让学生学会交朋友,学会倾诉,表达。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榜样,先与学生交朋友,启发他们交友,教给他们交友的方法。

第二,教育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于这代青年学生所处的特殊的时代,即第一代独生子女群,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此时,应该给予青年学生鼓励,教他们直面困难、挫折的严重性,又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

将专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再设计困难挫折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从正面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称其为完整的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小燕子
我帮姑姑数钱
可爱的小鸡
逛昆明动物园
冬至的风
蘑菇伞
有趣的碧沙岗公园
如果我是蓝精灵
平平凡凡的我
海宁观看潮水
秋天的校园
我最要好的同学
我爱你——母校
我的爸爸
思念爷爷和姥姥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意力问题论析
论高校新闻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关于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纵深发展的思考
关于辅导员博客的构建、规范与管理论析
论析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质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内涵初探
浅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论析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大意义
关于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一代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思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轻松练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重难点讲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能力训练与素质培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同步练习
笑靥千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同步练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