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8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

【原文出处】学海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200204

【原刊页号】10~14

【分 类 号】A3

【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

【复印期号】200302

【 标 题】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

【 作 者】曹劲松

【作者简介】曹劲松,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南京 210093

【内容提要】本文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出发,运用理论建构和实践建构的方法,对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丰富、完善都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紧密结合,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三个代表”思想以历史唯物论为基础,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注21世纪的世界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源泉。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专题化的表达方式和辐射式的逻辑构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体系。

【摘 要 题】三个代表

【关 键 词】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建构

【 正 文】

一、“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一个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其内在的历史生成和逻辑展开相统一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基本原则,相应的建构方法包括中心问题法、逻辑演绎法、辐射渗透法、实践验证法、价值求索法和创新共生法。前三者属于理论建构方法,后三者属于实践建构方法。

1.“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原则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建构原则,反映了一个思想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实践萌发、丰富发展、理论超越,到指导实践、价值升华和完善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开放的,一方面,一个思想体系必须不断从前人的理论贡献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任何思想体系都不是理论的终结,而是人们用以分析、研究和解决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主要矛盾的方法论,是由相互联系的立场、观点、方法组成的系统。这是我们在建构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是在全面总结我们党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的实践基础上,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把握,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行动纲领。“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丰富、完善都与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进程紧密结合,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方法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建构可以从学理和实践上来看。

从学理角度分析,“三个代表”思想体系有着特定的研究对象,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到21世纪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如何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人类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断前进。它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为出发点,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历史唯物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只有符合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们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能动要求。跨越资本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充分发挥人们在建设实践中的能动性,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三个代表”思想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归宿,而且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所在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合点。围绕这一价值核心,“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辐射渗透式的逻辑展开,从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加以多层次的理论阐述,形成了一系列生动、具体、富有时代气息的理论论断,如“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四个统一”,“五种精神”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根本所在。不断满足和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需要,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的、本质的、统一的要求。

从实践角度分析,“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对我们当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反腐倡廉、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从中国入世到国有企业改制,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到“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从党员干部“三讲”教育到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三个代表”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日益被证明为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我国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建设实践中,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提高,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全面发展条件,党的作风建设的全面推进进一步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这都使得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以实现,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价值追求。

“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封闭的理论模块,而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三个代表”思想唯物辩证的精神本质和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追求不会变,但方式和内容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加紧经济建设、实现祖国统

一、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审视国内外形势做出的战略判断。虽然我们在这三个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进入21世纪后,做好这三件大事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不断增强我们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源泉

1.历史唯物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表明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生产力作为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是主导的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技术作为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当今生产力发展中的“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建立起适应于先进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社会观念结构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性。社会观念结构是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文化具有调控并保持社会制度正常运转的功能,同时文化具有知识传承和教化功能,并能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按照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挥先进的社会观念结构对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揭示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科学性。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是同一思想体系的不同发展阶段。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这一根本原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坚持将一般的科学真理与具体适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继承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正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向着我国第三步战略发展目标迈进。

因此,从理论渊源的关系上考察,“三个代表”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但由于“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作了新的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而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巨大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作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代表”思想必须把握时代的主题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通过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使国际分工日趋明显,各国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融入统一的大市场中,因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信息网络化一方面加速了全球市场的形成,另一方面,对文化传播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发展民族文化,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是网络化时代的重要任务。科技一体化将生产、教学、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创新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基础环节。政治多极化使得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新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矛盾还在相当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上存在,局部冲突难以避免。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仍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共存条件下,共产党掌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是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的根本所在。

基于这样的国际背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了突出地位,将它们作为思想体系的内核,渗透到各个逻辑层面,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的强有力的理论回应,必将使我们党在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取得主动。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源泉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和政治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但这类产品物耗大、能耗大、附加值小,且大多数污染较为严重,已不能再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我们必须从经济的外延式增长向经济的内涵式增长过渡,通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实现经济的新增长。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实现经济飞跃。可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先进生产力所占比重的增加。

从文化可持续发展来看,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植根于农耕经济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渗透,民族文化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建国以来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文化,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受到削弱,人们的道德境界、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出现了一些偏差,特别是在青年人身上表现较为严重。因此,文化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们具有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通过文化塑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之魂,构筑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长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从政治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少数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放松党性修养和道德自律,滋生出官僚和腐败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破坏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真正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向着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不断前进的根本所在,也是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直接植根于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践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要求。

三、“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构架

一个理论体系都有着某种特定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构架,在表达方式上主要有格言式、问答式、专题式、论著式等,在逻辑构架上主要有链条式、论证式、辐射式、聚合式等。笔者认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运用的是专题化的表达方式和辐射式的逻辑构架。

1.专题化的表达方式

“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表达是通过对某一特定专题的研究和论述而展开的。从2000年初“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到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三个代表”思想的全面阐述,这一过程中的思想表达总是与具体的研究专题有关,尤其集中在党的建设这一专题上。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题目进行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入思考这个重大问题。”此后,江泽民同志多次以专题的形式反复阐述“三个代表”思想。“七一”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阐发,使之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同时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专题,再一次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2.辐射式的逻辑构架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科学体系的逻辑构架,不是直接地表征于江泽民同志各种专题性的讲话之中,也没有直接表征于党的报告或其他文献之中,而是隐含在其科学的论述之中,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其精神实质加以把握。“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逻辑构架,不仅表现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表现在从“三个代表”的理论内核向经济、文化、政治各个层面的渗透所形成的辐射式的逻辑结构。这种辐射式的逻辑构架使“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从“三个代表”论断本身的内在联系看,它是一个“同心”的整体。这个“同心”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价值内核,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造福于民、使人民群众获得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是围绕这一价值内核,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形成的内在统一的科学论断。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阐述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核心与其整个体系构成的关系来看,它是一个围绕理论核心而形成的辐射式的结构系统。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逻辑构架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一,这一思想体系的一个理论核心,即“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它体现于整体思想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论断。其二,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对这一根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其三,这一思想体系有一个主架,即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大规律构成了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基本脉络。其四,这一思想体系有一系列开放的理论生长点,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理论创新。这种开放的辐射式的逻辑构架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性;由于它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紧密联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因而又具有了科学真理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体系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为这一思想体系不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僵化的理论教条,而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同样体现在“三个代表”思想体系的发展过程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踢足球
可爱的小鸭子
爸爸“欺负”我
小鸟的新家
我的爷爷
小花猪是个唱歌小明星
我的大猩猩玩具
第一次办黑板报
秋游
冬天里的趣事
消灭作业怪兽
美丽的小雪花
我的新衣服
稻谷飘香时
党政四项监督制度宣传方案
大学四年个人目标计划
乡镇下半年工作安排
大学新任班长新学期工作规划
酒店消防逃生演练方案
三年大学生涯个人发展规划
县第六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方案
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要点
小学教师新学期计划
创工业强县工作意见
教育教学工作执行方案
教师读书学习规划
整治不良风气方案
中小眼镜连锁企业出路方案
加强政法宣传工作的报道方案
浅析临床教学中医学生素质的培养
如何构建高中生物有趣课堂
天宫一号运抵酒泉即将进入发射阶段
中医中药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临床观察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海军推出新型噪音防护装具和新型组合式住舱
浅析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让传统中医学焕发出绚丽的时代色彩
中朝举行今年首次鸭绿江海事联合巡航
计算机理论浅谈中专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法初探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
计算机理论世界著名期刊及会议
俄副总理称明年将对北极一大块区域宣布主权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理论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绘情绘景 生动传神──《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5
《诗词曲五首》课文评点
中秋之夜的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赏析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4
《诗词曲五首》整体把握
《送东阳马生序》背景资料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2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3
《诗词曲五首》课文背景知识
《送东阳马生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