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

【原刊地名】福州

【原刊期号】200303

【原刊页号】73~78

【分 类 号】D2

【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

【复印期号】200309

【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 作 者】王家芳

【作者简介】王家芳 南昌大学马列部主任、教授 (江西 南昌 330029)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强调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既尊重历史必然性,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地、整体地推进社会进步;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摘 要 题】理论视野•哲学探讨

【关 键 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观/运用

【 正 文】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具体实际,联系国际局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握党的历史使命,把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贯彻到党的建设理论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开拓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一、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强调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

唯物史观在承认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非常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科学理论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指导作用,在唯物史观对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辩证关系的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且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深刻认识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方面,是因为客观现实世界是发展变化的,精神文明、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与此相适应,理论作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作为对社会实践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也必须是发展的、前进的和上升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始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本身就是发展着的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不把自己的理论当作终极真理,而是主动让自己的理论去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并根据社会实践的检验严格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认识或论断,使自己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特别指出了当前理论创新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跨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将在更加广阔、更加复杂的背景中展开。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环境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就需要有新的科学理论,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就给我们党提出了理论创新的任务。由此,江泽民同志强调:“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

在新世纪如何进行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结真理,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这里的从实际出发,包括从时代特征、国际局势、国内形势和党的任务出发,但最根本的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江泽民同志还特别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3]

再次,要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全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共同研究和回答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二、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原理,强调必须既尊重历史必然性,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史观指出了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决定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这一原理,强调我们党既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坚持唯物史观的决定论原则。江泽民同志认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历史发展中的客观因素、必然趋势。人们不能左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改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背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必须以决定论原则去观察和处理一切客观的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实事求是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看清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性和规定性,顺应历史的潮流,坚持“三个代表”,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又要承认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唯物史观的主体选择原则。“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以动词形式出现,是一种主体行为,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这里的“代表”,不是一般的“代表”,是“始终”、“自觉”地“代表”。江泽民同志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代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知道社会发展虽然是一种客观过程,但却不是纯粹自发的过程,而是自发过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我们党必须以选择性原则来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向和方式,来思考自己的历史使命;要在历史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中作出正确的抉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新的腾飞。

唯物史观还指出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这一原理,为我们党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崭新的思维方式。即,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教育文化水平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有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制约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不能超越这一历史条件,否则就会陷入盲目性,欲速则不达。这方面,我们已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虽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历史条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活动创造出更加适合自己和下一代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

既然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实践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那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既要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实践方略。

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历史的必然性表现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强调我们党要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在这里,就是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反映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主体的能动性则表现为如何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领,制定出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选择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具体体制和战略的选择,可以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不同的选择对于主体目的的实现和客观规律的符合会有所差别,甚至迥然不同。所以,要特别慎重。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正确的抉择,是主体能动性作用的一次光辉展示。

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要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有自己的特殊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精神文明是社会意识中积极的、精华的部分,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又对物质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是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条件;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文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等都是社会发展中的客观规律。尊重这些社会发展中的客观规律,就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科学研究和正确开展思想领域的斗争;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建设和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还要看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有性质的不同,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这里有一个甄别、选择的问题;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一个重在建设的问题;先进文化有一个扶植和培育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领,制定出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发展措施。当前,要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首先要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对历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历史乃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的规律。在这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就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其次要懂得,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领,制定出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前,要把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全面统一起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各方面具体利益的关系,在努力兼顾和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时,首先考虑和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既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尽快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要全面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确保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帮助他们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掌握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三、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的原理,强调必须全面地、整体地推进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辩证的方法来分析人类社会,得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有机体的科学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这一科学结论出发,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发展源泉、生长机制以及运动规律,把对个别社会现象、领域或过程的研究上升到对社会总体的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是一个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由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江泽民同志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个密切相关的组成部分。”[4]“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5]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而且包括政治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因素的各个方面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形的,就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党必须带领全国人民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全面地、整体地推进社会进步。这是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就是要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种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为共产主义创造雄厚物质基础的唯一途径。

适应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6]这是因为民主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较之资本主义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不仅要创造出更发达的生产力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建设高度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活动主体,要求自我选择、自我主宰,表现出历史的主动性,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是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政治条件;人民群众又是社会历史的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群众有多方面的利益需求,政治利益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人民群众所要求的政治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当家作主。

适应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7]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8]这也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裕,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难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9]并且,人民群众不仅有物质需求,同样有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实现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内容。

适应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0]因为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人是社会唯一的有机构成要素,社会的发展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尺度和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标准;社会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问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11]

四、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原理,强调必须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唯物史观论证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依据这一原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必须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2]

我们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纲领。

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3]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解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关系的一个基本思想。一是最高纲领是最低纲领的目标和方向。党在革命或建设的每一发展阶段的基本纲领都必须以最高纲领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根本目标、前进方向。如果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放弃了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就必然要改变党的性质,失去先进性。二是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的基础和前提。最高纲领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党在革命或建设的每一发展阶段的最低纲领的实现的积累,每一个最低纲领的实现,都为实现最高纲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果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不顾最低纲领,脱离现实空谈共产主义理想,也会改变党的性质,失去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把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奋斗目标上来,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可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统

一、目的与手段的统

一、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三个代表”是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的根本途径。共产主义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由此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渡进一步创造物质条件;共产主义是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由此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才能为向共产主义过渡进一步创造精神条件;共产主义是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由此规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人地位。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力量。这些,既是对我们党提出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又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五、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原理,强调必须在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就其终极目的和人文本质而言,是唯物史观最核心、最根本的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其“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中,依据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学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正确、全面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过程的相互关系、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明确地提了出来。

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辩证统一。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共产主义不仅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社会,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自然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逻辑地包涵在共产主义的根本目标中。目标是在过程中实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非常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环节及其由以形成的条件和前提将逐渐地发展和成熟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主旨就是强调要注重培育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环节及其由以形成的条件和前提。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尚未具备充分的条件,仍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创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赖于的充分条件和扎实基础。我们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去企求超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又不可托辞人的全面发展是将来要实现的目标而放松今天的努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社会发展本身对人的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当进步人类意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之后,便开始了对其执着的追求,成为进步人类特别是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现实的努力,现实的努力靠理想引导。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造就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并且指出了如“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等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尽管这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真正实现。可见,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就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了。江泽民同志则进一步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想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课题,对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现实需要,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剥削制度的消灭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阶段,人们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趋于稳定,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则日益凸现出来。二是生产的社会化、经济的全球化呈现了新的气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上升到新的高度。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一体化,我国的经济日益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三是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的局限性所导致的“全球问题”日益严重地威胁和干扰着人类世界,人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全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引发的,而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最终要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得到真正解决的内在根据和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人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促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变革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全面发展要以人为中心,偏离以人为中心的任何发展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总要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的全面发展可以丰富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自由度和主体性,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应协调统一,人们既要考虑个人的全面发展,又要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总之,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改造客观世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则需要人通过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保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81页。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单行本,第12页。

[3][6] 《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

[4][5][7][9][10][11]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380-384页。

[8][12] 《论“三个代表”》,第1

5

4、177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4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这就是我
学溜冰
乒乓球又圆了
鸽子
我家的小花猫
家乡的小河
可爱的小乌龟
假如有个星期八
水蒸汽旅行
小鬼当家
一张照片
赏雪
森林里的掌声
吹泡泡
新年娃娃
大学生的见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
2010医院医生工作总结
研究所党支部目标管理总结
优秀高三高考前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中班主任教育艺术工作计划
中专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计划
四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大学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计划
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2012年高一班主任工作计划
私立高中优秀班主任工作计划
中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监控设施(1)论文
发改委制定电石、铁合金、焦化行业准入条件(1)论文
风力发电商业化问题(1)论文
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制成上点火型煤(1)论文
中美日能源需求触及国家发展根本利益(1)论文
地热能-地心热的开发利用论文
液氢的生产及应用(1)论文
气体燃料再燃对NOx还原的影响 (一)(1)论文
21世纪的朝阳产业-海水淡化论文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概述(1)论文
硬齿面齿轮(1)论文
当前世界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分析(1)论文
能提供低成本风电的新型风力机(1)论文
氢能利用与高表面活性炭吸附储氢技术(1)论文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评估指南(1)论文
《穷人》教学设计一
《穷人》教学反思一
《穷人》教学设计九
《穷人》教学设计十
《穷人》后的反思五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设计二
《穷人》一课的教学
《穷人》教学微格研究自主学习 学生参与的入门
《穷人》教学设计十五
《穷人》教学有感
《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穷人》导学
《穷人》
《穷人》教学反思四
《穷人》教学设计十一